浅谈农村美术教师如何学会保护儿童画的纯真
2020-09-22杨雪莲
杨雪莲
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行业的大问题,儿童绘画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对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农村,孩子们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要差很多。儿童画的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儿童眼、脑、手能得到一定的配合与协调。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孩子们在绘画中想象的翅膀会在他们心头油然而生渴望得到一种客观物体形状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所愿。可是在基础薄弱的农村,这点尤其欠缺。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孩子们冲破以往教育中的束缚,学会保护孩子们儿童画的纯真。
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行业的大问题,儿童绘画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个人认为,提倡儿童画的工整与规矩,将会直接扼杀了儿童本质上真实与纯真。儿童画的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对儿童眼、脑、手能得到一定的配合与协调,更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质朴、直观、纯真的表达方式。而相对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农村,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農村教师要学会保护孩子们画儿童画的纯真。
1 农村美术教师首先要认知儿童绘画的特点。
1.1关于儿童画
“儿童画”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儿童画研究运动。它指的是纯粹意义上的没有经过老师指导的完全出自儿童之手的图画。从表面来看它是不讲究技法的,画理、画法均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是非“学院派”的画派。他们的画法虽然稚嫩、朴实且毫无章法,但却是内心的真实写照,通过儿童画,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为儿童画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艺术练习要牢牢建立在儿童所拥有的,能把自己最初的感觉、思维和感知的经验转换为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一天赋上。在儿童美术向成人美术的演变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期。
1.2儿童绘画的特点
儿童绘画时受到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强的想象成分,具有创造力与灵感。绘画的时候不会像成人那样去考虑什么应该画,什么不应该画,应该如何去画。而是跟他们的心灵一样纯洁无瑕,想怎么画就怎么画,随性涂鸦,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随心所欲的表达出来。每一个儿童的画受自身性格的影响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体现在画面内容上,有的体现在色彩线条上,有的体现在所画内容大小上。
2 农村美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规律和直觉感应,激发学生对儿童画的表达欲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美术课堂是“一言堂”的教学过程,甚至很少上美术课,就是在美术课上,学生也会被动的成为了装知识的容器,从而失去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只会机械的模仿。其实,每个学生在美术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对生活的理解都有独特之处。倘若我们教师不注意,大部分会被扼杀于萌芽期。
而我们的一句的鼓励往往会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欲,使他们能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我们应充分意识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懂得尊重并保护他们的灵感和创作热情。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多少的条条框框,不受什么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像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这些,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然后循循善诱,热情辅导。切忌给孩子泼冷水,或武断的否定。在教学中发现有个性的作业我们应积极支持,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工或一个不太成熟的构想,我们都应该鼓励。一定要抛弃过去陈旧、教条的教育观念,一定得要求孩子们画什么像什么,千篇一律,缺失了生动与纯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又曾因为成人式的审美观扼杀了多少个纯真的幻想。在看似简单的美术课堂中,我们应当注重教育方法,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培养儿童的个性,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开发儿童自我本性中的潜在智力,不限制孩子们的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作画。给他们机会创作出能表达自己个性与本质的作品,激发学生对儿童画的表达欲。
3 反对训练儿童透视技巧与其他描绘空间关系的传统画法
儿童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单一的,写实主义的原则去评估儿童艺术“像不像”是对儿童艺术的曲解。不要把儿童的涂鸦当做胡乱画,不要自以为是的教孩子许多绘画的“本领”。当一个儿童接受了程式化的教学后,画面便会死板僵硬,缺乏纯真与灵气。我认为,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内心的绘画。儿童的心是纯真自然的。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们捕捉到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讲评优秀儿童画作品或通过直觉体验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成长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而老师应重点关注的是:一旦训练了儿童透视技巧与其他描绘空间关系的传统画法,他们眼中童话的、幻想的世界就会慢慢消失,会逐渐变为客观的世界,以绘画形式表现这一客观世界则需要具备更丰富的专业语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由于缺乏这种能力的培养而难以表现这一世界,致使他们从此不再有热情作画。所以,美术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对艺术的认识规律,不断激发儿童的情感和作画欲望,同时把这些与发展创造力相结合起来,促使儿童学会异想天开,保护儿童画的纯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启发,从而在今后的创造空间里自由翱翔。
4 注重对儿童画的评价,尊重每个学生的成果,激发学生创造力与独立作画的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育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作业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升华。如何去评价对学生学习儿童画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关系到孩子们学习儿童画的兴趣以及孩子们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而在农村,多数美术教师的对孩子们作品的评价仍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注重于绘画技巧的表现,忽略了孩子们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他们天生都具有表现才能,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我们应对孩子们在儿童画中表现出来的纯真、稚拙、淳朴的艺术语言,给与充分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鼓励声中树立自信,在赞美声中发展和培养勇于创新的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的成果,激发学生创造力与独立作画的能力。
总之,儿童画是孩子们感知世界的一个窗口,儿童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独立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自由畅想,用自己想用的方式,画自己爱画的画。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喜欢绘画,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农村美术教师在向孩子们教学儿童画时,不但要关注并体会儿童们的内心世界,还要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还要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规律和直觉感应,立足于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我们只作为孩子的领路人,鼓励孩子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保护好孩子们画儿童画的纯真,让他们充分体验创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二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