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三进”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2020-09-22吕前侯仕福

知识文库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三进中国化思政

吕前 侯仕福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党在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充分认识“三进”的时代意义,将“三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工作,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校负有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高校必须创新手段和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本文致力于通过“三进”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三进”基本经验,以期为高校新时代的“三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高校“三进”的发展历程

1.1 “三进”的提出与明确

“三进”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国家教委于1995年印发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编成教材 ,进入课堂”,这是“三进”工作的最早提法。教育部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这是较早对“三进”工作的明确。

1.2 “三进”的坚持与发展

“三进”是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的重要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自十九大以来,教育部更为重视“三进”工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三进”工作,是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中共中央于2018年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对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予以明确,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更加深入,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这也是我们党对于“三进”工作在正式文件中的最新表述,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高校“三进”的基本经验

2.1 坚持政治导向,正确理解“三进”科学内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三进”工作,不仅关乎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安全性,更关乎社会发展稳定性。“三进”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途径。立德树人是“三进”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推进“三进”工作,首先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三进”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遵照,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指引。

2.2 坚持以学生中心,准确把握“三进”主体需求

高校“三进”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头脑,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新时代大学生。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众和主体,同样也是高校“三进”工作的受众和主体,切实推进“三进”工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予以明确。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其思维方式、个体需求、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差异化。开展“三进”工作,要准确把握学生这一主体不断变化着的现实需求,明确学生做为“现实的个人”其所存在的共性及个性化需求,教育不是为了灌输课本理论,而是要实现受众对理论自觉自愿的接受并能知行合一,因此,“三进”工作要契合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在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润物细无声”。如首都师范大学在推进“三进”工作的过程中总结凝练出了“四性教学法”,即基于大学生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依据不同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运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讨论辩论、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开设第二课堂,坚持教学多样性。

2.3 堅持协同发展,切实增强“三进”育人效果

2.3.1 加强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三进”工作,必须坚持各方面协同发展。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推进“三进”工作,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对思政课教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夯实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传道者只有自己首先明道、信道了,才能够更好地去传道。可通过系统培训或集中培训的方式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理论研讨会、鼓励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研修、支持思政课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其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推进“三进”工作,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新路径。改变“一言堂”式的单向理论灌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探索“互联网+”视域下“三进”工作的新路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学生关注点、兴趣点,依托学生身边的案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三进”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3.2 坚持教材的“与时俱进”

“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其逻辑起点,进什么教材、如何进是“三进”工作的关键。“进教材”不仅要进基础课教材,还要进专业课教材。基础课主要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基础课教材必须基于时代发展,实现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在教材中及时补充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师也必须根据教材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受众特点整合教材内容,补充拓展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如在概论课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一章节内容的讲授中,可融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等重要讲话,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在新时期我们又当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3.3 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是切实推进“三进”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专业课程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依托,切实开展“课程思政”,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药学专业的“悬壶济世”精神,医疗器械专业的“工匠精神”,健康护理专业的“人本精神”等,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话语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ZX-GJ-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部)

猜你喜欢

三进中国化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棋乐
藏垢纳污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