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厦泉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

2020-09-22李梦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7期

李梦琪

[提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福建省贸易迅速发展。本文以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为分析前提,选取贸易依存度、贸易出口占有率指标,结合波特菱形理论,多角度多方位对三市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利用主层次分析法分析三市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优化福建省贸易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竞争力;贸易依存度;贸易出口占有率;波特菱形理论

一、引言

作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贸易发展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各国贸易份额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有助于对该地区的贸易实力和潜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预测,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福建省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作为福建省的三大贸易城市,福州市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丝”核心区“双区一体化”的重叠优势迅速发展多边贸易;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经济实力提升显著,在福建省经贸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泉州市充分利用中国华侨资源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优势,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贸易发展不容小觑。根据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进出口商品总量分别为373.35亿美元、910.82亿美元、281.26亿美元,分别占福建省进出口商品总量的20.14%、48.56%、15.01%,合计占福建省进出口商品量的83.71%,是福建省最主要的三个贸易城市,因此对福州、厦门、泉州三市进行贸易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对更好地推进福建省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对于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大部分研究采用指标分析法,通过对比MS指数、TC指数、RCA指数等对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部分学者通过建立贸易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但目前对于区域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分析相对较少,针对福建省贸易竞争力的分析更是少之又少。福建省是中国的贸易大省,福厦泉是福建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城市,对三市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全省的外贸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福州、厦门、泉州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指数计算和波特菱形理论对三个城市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影响三市贸易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旨在更好地提高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的贸易竞争力,从而推动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福厦泉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指标分析法

1、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1中数据来看,近年来福建省总体的贸易依存度有所下降,厦门市的贸易依存度一直远高于福州、泉州、福建省的贸易依存度。近十年来,福州市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自2012年以来,福州市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低于福建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并且存在继续下降的趋势。泉州的贸易依存度则一直低于福建省的贸易依存度。从贸易依存度来看,厦门的贸易依存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城市和福建省的平均水平,说明该市经济对贸易进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对外开放程度较大,贸易水平较发达。(表1)

2、贸易出口占有率。贸易出口占有率是反映某个地区贸易出口占本国(或本省)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贸易出口占有率越大,则该区域贸易占本国(或本省)出口的比重大,其贸易竞争力强。从表2中数据来看,近年来,厦门市的贸易出口占有率已接近福建省出口总额的50%,远高于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出口份额,表明厦门的出口量占福建省的比例较高,与福州市和泉州市相比,贸易竞争力更强。(表2)

(二)波特菱形理論分析法

1、资源要素分析。资源要素主要包括初级和高级两大类,是波特菱形理论中重要的分析要素之一,其中气候情况、人口统计特征、自然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属于初级要素,而劳动力情况、科学技术情况、通讯基础设施等属于现代生产要素。本节结合要素禀赋理论,从资本要素、通讯运输要素、劳动力要素三方面对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贸易竞争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1)资本要素方面。近十年来,泉州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呈下降趋势,而厦门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厦门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75.68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了近87.65%,高出泉州市约62.1244亿美元、高出福州市约59万美元。充足的资本资源为厦门市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成为厦门市贸易竞争力高于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原因之一。

(2)通讯运输方面。近十年来,厦门市的货运量普遍高于福州市和泉州市的货运量。2017年厦门港的货物吞吐量达21,126.34万吨,比泉州港的货物吞吐量高30.23%,比福州港的货物吞吐量高42.32%。虽然近年来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客运量要高于厦门市,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客运量较多为国内周转,国际运输不及厦门市。较便利的通讯运输成为厦门市贸易竞争力高于福州市的重要助推力。

(3)劳动力要素方面。劳动力主要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是外贸发展中最积极、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劳动力数量方面,厦门市的就业率高于福州市和泉州市的就业率,厦门的劳动力比福州和泉州更为丰富。从劳动力质量上看,作为增加人文、社会、科技等方面知识总量的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是创造新知识、开拓新技术的主要人员,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研发人员的占比通常能反映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根据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市的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来看,近十年来,厦门市技术研发人员的占比要远高于福州、泉州两市,厦门的劳动力素质高于福州和泉州。较为优质充足的劳动力也成为厦门市贸易竞争力高于福州市和泉州市贸易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2、需求及政府战略分析。2015年3月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得到中央的肯定支持,此项政策的实施为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的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契机。厦门市作为国家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成立以来享有许多国家政策优惠,如在引进项目审批、外贸出口、外汇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权,在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等方面具有优惠政策等。随着2015年8月福州新区正式批复设立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州市对外贸易获得了绝佳的发展契机。同时,近年来福州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如积极与东盟、中东地区以及非洲国家进行经济贸易合作,不仅在经济上互补,业务往来也越来越活跃,这对福州市的经贸发展也起了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泉州市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有着独一无二的华人华侨资源、充足的物质文化资源、便捷的海陆交通和较强的港口优势,是中国与外商进行经贸往来合作的重要连接线。国家对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建设对泉州市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凝练物资、人力资源等要素具有重大作用。

3、辅助产业分析。一个地区的贸易竞争力与该地区及相关辅助产业的产业贸易竞争力供应商密切相关。通过数据统计可知,福州、厦门和泉州的区域GDP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福州、厦门、泉州三市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自2010年来均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则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厦门第三产业GDP占地区GDP的58.16%,第三产业发展位居全省首位,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态势。作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第三产业的迅猛增长成为厦门市贸易竞争力强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统计分析。综合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层次分析法,旨在找出影响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货运量、技术研发人员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对2014-2018年福州、厦门和泉州三个城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以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第一成分,货运量为第二成分,技术研发人员占比为第三成分,第三产业占比为第四成分。

根据主要分析结果的特征值,如果项目的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可以认为与单个变量相比,主要分量对数据变化的解释较多。根据表3统计结果显示,福州市和厦门市影响因素特征值大于1的均为第一主成分,泉州市影响因子大于1的特征值是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从解释数据变异的比例来看,福州市和厦门市的第一主成分分别能解释87.038%和76.124%的数据变异,说明外商直接投资额是影响福州和厦门贸易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福州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对于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厦门市的影响程度,而泉州市的第一主成分能解释68.583%的数据变异,第二主成分能解释29.590%的数据变异,说明影响泉州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外商直接投资额和货运量,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影响较大。(表3)

三、对策建议

综合文章上述分析可知,总体来说,厦门市的贸易竞争力强于福州市和泉州市的贸易竞争力,影响三市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外商直接投资额。对比2010~2018年福厦泉在各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发现福厦泉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2018年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在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分别为30,415万美元、231,507万美元、90,768万美元,分别占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18.25%、65.52%、70.37%,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69,018万美元、95,143万美元、14,367万美元,分别占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41.39%、26.93%、11.12%。要进一步增加福建省的贸易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福建省域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对外商的吸引力,以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针对以上分析,本文对提高福建省贸易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积极引进外资,提高人才素质。为更好地进行招商引资,政府应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通讯运输情况和投资硬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服务,加大对进出口基地的扶持力度,提高相关外贸企业的经营能力,把企业引向市场,实行多元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确实有效的外贸型人才引进计划,促进区域高素质劳动力的发展,实现自主经营、平等竞争,开展規模经营。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兴贸力度。受中美贸易战、中国经济进入“常态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福厦泉应抓住自己的优势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服务贸易类培训,鼓励相关协会或领头企业加强合作,从多方面加工优化地区贸易的产业结构,打造自主品牌。同时,注重加大科技兴贸力度,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突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方向转变,提高行业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引导加工贸易往高质量、高科技方向发展,促进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拓海外市场。政府应积极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配套政策,建设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结合自身多元文化中心和中国华侨资源的优势,采用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建立保税区方便本地产品走向世界、深入挖掘人文资源吸引各地游客等方式,引导当地多元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开发自主品牌,形成自主市场,加强技术交流,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品牌意识,提升贸易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Kim,Mie Jung.A Study on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Korea and Vietnam[J].International Commerce and Information Review,2018(20).

[2]Liu,Tong;FURONG,JIN.Study on Service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Korea and China[J].The Comparative Economic Review,2018(25).

[3]Yong,Kim Ji.A Study on the Export Expansion Strategy of Korean Steel Industry:Based on Analyzing the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n and Chinese Steel Products[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2018(14).

[4]杜晓燕,张彬.基于T-G模型的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16(7).

[5]恩和,苏日古嘎.中国玉米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17(12).

[6]刘欣,张军.山东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时代金融,2017(21).

[7]彭晖,张颖.中国东西部地区蔬菜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