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分析
2020-09-22王美红
王美红
摘要:国有资产处置是国有资产效能发挥的终节点,是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性及处置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做好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
引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单位履行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是节约财政资金,杜绝资产浪费,使其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价值的有力控制环节。一些单位资产处置管理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单位国有资产账实不符,使用不利,影响事业发展和其职能的履行。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重要性论述
(一)概述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等。通过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毁损报废、闲置、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技术淘汰资产、权属变化的资产、盘亏及非正常损失等。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性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改革正稳步推进,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显现,为保障资产安全,要加强改制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严格有序地开展资产调拨、处置流程管理。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月报告、年报告工作的开展,为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列示: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33.5万亿元,其中,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3.4万亿元。占比达近70%,把好处置关,搞好资产管理,摸清家底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有力保障。
(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财政部门重新安排有关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可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影响着资产存量,存量直接影响着配置计划,把好这一关,防止盲目处置国有资产,使其发挥巨大的使用效益有着重大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做好资产配置计划,控制配置标准。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
未能有一套完整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具体规程配合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效执行。比如,某些单位没有维护和毁损制度来制约使用人,导致资产缩短使用寿命,提前处置,降低了使用性能;某些单位更新与配置违背與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而是按资金使用情况随意配置,导致低效运转、闲置而处置,浪费资源;某些单位积压待报废资产,导致更新不力,妨碍事业发展。
(二)处置管理不规范
(1)缺少资产使用效能最大化管理意识。资产管理部门或使用人国有资产的公共使用功能认识不够,尤其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私有占用现象存在,使用效益未能充分发挥,造成长期闲置淘汰处置。
(2)处置程序不规范,某些单位未能把资产管理纳入财务管理范畴,与资金使用管理未能同等对待,资产处置管理意识缺失。比如资产处置不履行调拨手续或相应的处置程序,对毁损资产不做处置随意丢弃,未经批准或超越权限、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等现象。造成账实不符,资产使用低效,国有资产流失等后果。
3.重点资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货币性损失等重要性资产处置,未能按“三重一大”事项管理,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理念未消除。尤其反映在房屋的拆改建随意性较强,使用部门缺少处置报批环节,被更新改造资产未做处置销账,新交付使用资产登记入账,造成账实不符。
4.处置收入上交不及时或未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某些单位把处置收入留于本单位支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处置收益的效率。
(三)监管不到位
据了解,大多数单位未能把资产管理列入工作任务绩效考核或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是被忽略的管理活动,对资产的使用状况、使用效能是否充分发挥不能充分认定,资产处置随意。目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动态监管还不是很完善,工作效率较低,不能实时做好处置管理。
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优化措施
(一)优化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统筹推进国有资产管理
(1)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完善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为统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具体办法相配套,各项实施细则、流程为补充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资产管理活动。针对改制事业单位,要建立专门的资产清理小组,制定资产处置方案,按照清产核资程序,清查债权债务、清查资产状况、理清单位资产权属状况,根据改制后单位的性质配置资产,做好处置调剂使用。
(2)单位要建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时动态资产管理,规范处置执行管理。严格“入口”到“出口”的资产流程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的整合共享机制,避免对一些闲置资产盲目处置,造成资源浪费。
(二)规范认识,全面细化处置管理举措
(1)资产管理要做好新政策、新制度、新规范等内容的宣讲,增强单位全员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爱护意识,避免随意丢弃、毁损、转让等现象出现,保证公共资源安全。
(2)处置流程化管理,制定合理的处置流程。根据资产类别、价值量大小设定审批权限,细化权限范围内处置流程;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杜绝串通作弊、暗箱操作等低价处置国有资产。待处置资产申请要逐级清理统计,资产管理部门在处置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待处置资产清理、核实、认定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收集各类处置资产需提供的材料,分析梳理处置原因,组织鉴定小组鉴定,根据评估价值、审批权限、处置方式逐级上报。按照批复结果做好资产信息系统的处置执行,做好账务调整。
根据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单位处置流程至少应包括以下程序(见图1),规范的处置流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防止资产浪费。
(3)加强重大、专项资产处置管理。房屋、土地、车辆、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专项重要资产,单价或批量价值限额以上的资产,基层单位是无权限处置的,须单位申请、核实、提供证据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处置。
(4)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推行资产处置进场交易和环保回收制度,增加处置过程的透明度,处置收益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处置收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监管力度,做到奖惩有力
(1)要完善单位内部自我的监督作用。列入审计部门工作任务,实现从配置到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为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做好在资产处置各节点的跟踪监督,即处置原因审核监督、处置资产的收回、处置执行等环节的监督。
(2)资产管理工作应作为单位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现在某些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已列入工作目标内容,同时也应将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考核列入年度目标考核,消除“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奖惩有力。从而提高领导资产管理意识。
(3)细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开发新模块,实现动态监管,加强政府部门、主管部门的监管,做到全方位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依法合法做好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控制国有资产流失,物尽其用,发挥其巨大性能,也可以大大节约财政资金,减少事业单位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戴莉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19(02):114–115.
[2]张聪.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优化管理的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7(12):84–85.
[3]黄慧.高校国有资产规范化处置管理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5):2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