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芙小姐和她的书店奇遇
2020-09-22胡文捷
胡文捷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的书信体小说,收录了海莲·汉芙于1949年至1969年间,在向英国查令十字街旧书店——“马克恩与科恩”书店买书的过程中,同店员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妙语连珠的美国小姐与严谨认真的英国绅士之间的对话时常产生碰撞,却又别有风味。他们以书信为媒介,展开一段长达二十年的书友奇缘。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我的梦想就是开个二手藏书店,然后开着二手破旧车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收书。店面应当是古旧的,高高的书一直摞到天花板上去。于是朋友便推荐我去看《查令十字街84号》,说会有惊喜。
翻开这本书前,我曾猜测它会是什么内容,会像英剧《布莱克书店》那样讲一些在書店发生的趣事?或者是某个在书店里发生的爱情故事?而真的打开这本书时,却发现它其实是书信体。
信的开始是一封从美国纽约东九十五大街14号发往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信,发信人为作家海莲·汉芙,她在文学评论上看到该书店专营绝版书,苦于美国这边的书要么贵要么涂鸦邋遢,所以才寄了一封漂洋过海的信,寻求一些古书籍。
半个月后,汉芙小姐收到了来自书店的店员弗兰克·德尔的回信,从此之后,两人展开了求书、寻书和寄书的书信往来。最开始,他们只是局限于讨论和书籍有关的内容,渐渐的,书信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
美国小姐汉芙是个精灵古怪的作家,她对书的态度着实可爱——“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心头舒服”,“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爱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而她在书信里也会三言两语地讲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情,比如楼上的布莱恩帮助她把书费换算成美元,比如她默默吐槽书店员工喊她“夫人”其实是把她喊老了。而回信的店员弗兰克则是一位典型的英伦绅士,比起汉芙小姐的跳脱可爱,他总是非常沉稳,甚至有点小古板。这冲突的性格体现在书信中,有一种很具冲击力的趣味。
当时的英国处于战火之中,物资紧缺,人们只能仰赖配给和黑市买卖,汉芙小姐便经常邮寄一些罐头、生鸡蛋等食品给店员们。弗兰克把它们分给其他店员之后,这些店员们也开始“偷偷地”给汉芙小姐写信,并告诉她弗兰克认为给汉芙小姐回信是他的重要职责,希望她能够把其他人给她写信这件事保密。从其他店员的信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弗兰克负责的汉芙小姐十分感兴趣,不仅喜欢读她的信,还喜欢揣摩她的模样,猜想这么有趣的汉芙小姐一定是“年轻、有教养且打扮时髦的人”。
时间一点点过去,伴随着这样来往的信件的,是弗兰克为汉芙小姐搜集到的古书籍,还有汉芙小姐寄给店员们的食品物资。除此之外,他们还讨论着约克郡布丁的做法、生活的一些琐事、工作的变更……无论对于汉芙小姐来说,还是对于书店的店员来说,他们都不再只是普通的店员与顾客的关系了,就像书店编目员比尔·汉弗莱斯所说,当他把汉芙小姐带来的肉、牛舌罐头带回家时,家人脸上呈现出了惊喜万状的表情,“知道远方有人竟能为素未谋面的一群人付出这么多关怀和慷慨,我的内心实在倍感温暖。而我相信,所有同仁必定与我深有同感”。
通过书籍建立起来了联络,随之而来的是跨越海洋的奇妙友谊,他们的称呼也从最开始拘谨的姓氏称呼,变成了“大懒虫”和“亲爱的海莲”。汉芙小姐一直在想办法筹集资金,看能不能到英国伦敦一趟,她特别渴望能够亲自来一趟书店,看看一直与她进行书信沟通的弗兰克和其他店员。她一直没能来,而她的好朋友玛克辛却在出差表演时前往书店。
通过玛克辛的信件,我们得知这是一间“能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一走进店内,喧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常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当读到这一段时,我才突然明白朋友为什么要让我读这本书,我梦想中的藏书店就应该是这样的!“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耸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径放光芒。”
这是多么可爱的书店,汉芙小姐收到好友玛克辛的来信之后,简直变成了酸葡萄,抱怨玛克辛何德何能,竟然可以去逛“她的书店”,而汉芙小姐却只能蹲在纽约的破公寓里,埋头写着电视剧剧本。她一直希望能够卖足够多的剧本,这样就可以攒钱去伦敦,去查令十字街84号,见见这间老书店,见见弗兰克和其他店员。
可是,时光易转,在这期间,不少店员离开了这间书店,一直到1968年12月12日,弗兰克去世,汉芙小姐也未能前往伦敦。直到最后,他们还在通信,汉芙小姐托弗兰克帮她找简·奥斯汀的书,可是这二十年间一直为她尽全力搜寻古书籍的人已经不在了。灵魂上的友人已然远去,就像弗兰克的妻子诺拉写给汉芙小姐的信中提到的,“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同点”,汉芙小姐和弗兰克虽然从未见面,他们却通过书籍的交流建立起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亲密友谊。
在汉芙小姐写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她表达了自己未能前往伦敦的极大遗憾,曾经寄给她书的好心人已经去世了,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合上书,我们似乎仍能看到,跨越了重洋,跨越了二十年的岁月,在纽约和伦敦的案前,互相写着信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