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门兴旺有妙招
2020-09-22
咸丰十一年(1861年),对于曾国藩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就在这年,湘军终于攻克了太平军盘踞了9年的天京门户——安庆,这场旷日持久的农民起义的失败,几成定局。然而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作为全军主帅的曾国藩,却一直念念不忘种菜一事,这又是为什么?
细读曾国藩的家书,总能看到他提及种菜之类的农事,然而在这一年,他要儿子曾纪泽在家里种菜,则又与众不同。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但要種菜,而且要种好菜。故特别强调,必须去省城的菜园,重价雇来高明的菜农,一个不够,两个也可以。家中钱不够,可以从军营里再寄些回去。众所周知,曾国藩一直倡导俭朴,故家中余资不多,但为了种菜却很舍得下血本。
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呢?如果联系曾国藩多年以来写给弟弟、儿子们的家书,则可以懂得,常年在外的曾国藩,最担心的就是家人因为自己做了高官而变得奢华起来,失去了祖父星冈公以来的耕读之家的本色。
作为曾氏家训的重要内容,曾国藩一直在说的,就是星冈公教授的“八字诀”:“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其中的“蔬、鱼、猪”三字专指农事,而最为重要的一字便是“蔬”。他认为,只有蔬菜茂盛之家,才有兴旺的气象,因此养鱼、养猪、种竹、种蔬这四件事,都是不可忽视的。门前塘里有鱼,屋后圈里有猪,又有竹林环绕,菜园成片,一种生气、一种旺气,自然就能扑面而来了。由此可见,曾国藩也是始终不忘其农家子弟的本色。
另外,曾国藩教育子弟,总是坚持两个原则:其一,说过的事情,接下来会有检查、督促;其二,要子弟做到的,自己也会做到。从他就亲自传授开辟菜园之法便可看出。
种菜一事,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就是他希望带动家乡的农民们,一起来开垦荒山。那些山地不方便开垦为农田,但是种植“百谷杂蔬”则大多还是可行的。比如种茶,也能获利较多,至少比让其一直荒下去好得多。
鼓励种菜,其实是在培养一种勤劳的精神,一种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而且,曾国藩不只是希望自家的子弟勤劳,还希望通过自家的子弟,带动周边的乡亲们一起勤劳,一起将耕读的古训传下去。耕与读,也就是既勤于劳作以磨炼身体,又不忘记读书求知以磨炼心智。子弟们如果都能做到这两样,那么家族就一定能够长盛不衰了。(《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