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行车道设计要素(一)

2020-09-22官阳

汽车与安全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线骑车人自行车道

官阳

自行车道设施的设计,是围绕自行车道的分类展开的,应该考虑不同的需求,其中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把自行车当机动车使用的人而言,道路上的很多设计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不比机动车道的设计简单,比如各种视距、高差、宽度、路侧和路上净空、排水、路权分配、对应控制措施、标志标线等设计要素,一个都不能少。再加上人力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特征导致的运动性能差异——人力自行车很难长时间持续一个速度,并且骑行人更希望保持运动惯性以节省体力,而电动自行车有持续稳定的动力,加减速不消耗体力,运动能力更强,在允许电动自行车使用自行车道的地方,设计车道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更多。

下面就根据不同的道路分类,逐一介绍:

一、共享道路(Shared Roadways);

二、自行车路径标明型共享道路(Signed Shared Roadways);

三、自行车道(Bike Lanes);

四、共用通道(Shared Use Paths);

五、其他设计要素。

一、共享道路(Shared Roadways)

在沒有禁止自行车使用的道路上,自行车随时可能出现,所以共享的本质是路权平等,也就是说,自行车可以骑行在机动车道上,甚至可以在机动车的正前方(为了提高安全性,有些国家和地区,要求骑车人在无法确信自己被机动车驾驶人看见时,应在道路中间骑行,让驾驶人看到)。但很多这样的道路,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自行车的安全骑行条件,除了常规的路面、障碍物、车道、过街控制的改善外,路肩的改善,加宽路缘石相邻车道是典型的提升自行车安全的做法。宽度,是解决机动车和自行车共享道路的关键,这样可以使双方在保持一定距离、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舒适地使用道路,所以可以考虑对路外侧车道和铺装的路肩增加宽度。

1.硬路肩

在广大农村地区,增加和改善铺装路肩可以为骑车人和机动车提供更好的服务。硬路肩不仅可以因为减少了边缘遭受侵蚀而延长道路寿命,也可以让机动车有临时停车的地方。在资金受限的地方,至少应该在上坡的路段增加硬路肩,这样可以让车速慢的车辆和骑车人有闪避快速车辆的空间。

硬路肩应该至少1.2米宽。即使没有1.2米宽的条件,也是有硬路肩比没有好。路肩的有效宽度应该不包含边沟的边缘,除非边沟的边缘本身超过1.2米宽。在路外侧有护栏,缘石或者其他路侧障碍物时,路肩的宽度宜超过1.5米。

在自行车数量大,机动车的车速高于80公里时的地方,有大比例货车、公交车或者休闲车辆通行,都应该提供更宽的路肩。

隆声带或者凸起路标具有提示机动车驾驶人不要在硬路肩上行驶的作用,但对自行车骑行安全存在威胁,所以在使用时,需要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这种措施主要是留出安全距离,一般隆声带与车道之间最少保持0.3米的距离,与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要保证1.2米以上,在路外侧有护栏或缘石等障碍物时,比如树枝则需要有1.5米以上距离,也就是说,要去除隆声带或者凸起路标的宽度后再测量硬路肩或自行车道的宽度。如果道路不够留出标准隆声带的宽度,可以根据情况,缩减隆声带的宽度,以保证两侧的通行宽度。在这方面,保证有效的骑行宽度是第一要务。

2.增加车道宽度

在最外侧车道骑行是在没有硬路肩或专用自行车道时常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条件有限的城市地区,这条车道一般会比较宽。在公路上,如果没有自行车道或者硬路肩,将最外侧车道的宽度增加到3.6米以上,会对骑车人和驾驶人都有帮助。加宽的外侧车道可以让机动车更容易驶离主路,也会减少与骑车人的交叉冲突。

通常情况下,加宽外侧车道的有效宽度需要在4.2米以上,以便提供机动车和自行车共享条件。这个宽度是从道路的边缘线到机动车道标线外侧之间的距离,不能包括排水沟外缘宽度。如果道路有陡坡、井盖,路右侧边缘有反光凸起路标,路侧有泊车位等,导致骑车人需要更多宽度时,或者有效宽度应该在4.5米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当车道宽度超过4.2米时,很容易鼓励两辆机动车并行争道,特别是在城市里,应该尽量避免设计方式。如果道路空间充分,可以通过标线和柔性柱等设置隔开的专用自行车道或硬路肩,而不是还允许共用路权。

在一些多车道模式的道路上,重新布局车道标线也是一个方法,最主要的思路是将机动车道和左转车道缩窄,以提供或改善自行车骑行条件。这样做之前,应该对交通流特征做详细的交通工程调查和评价。

3.路内泊车

路内泊车有增加自行车和机动车冲突的潜在风险。大部分的设置,都会让骑车人在路内所泊车辆和机动车道之间骑行,主要的安全威胁是开车门,车辆的后视镜挤占骑车空间,车辆驶离泊位时阻挡视距等。所以这种车道宽度至少需要3.6米。而且在一些自行车流量很大的主要通道上,不宜设置路内泊车位。

4.路面平整

自行车与机动车不同,对路面的平整度很敏感,应该尽量避免凹凸或不平的排水井盖等。如果无法避免,需要用标线勾勒井盖的位置,并提前做警示标线等,提示骑车人额外注意。

二、自行车路径标明型共享道路(Signed Shared Roadways)

1. 决策依据

权衡是否将一条路线选定为自行车线路并设置自行车路径标志吸引人们使用的参考指标是:

(1)是一条骑车可以直穿的路线;

(2)该路线连接着一些断开的共用通道,自行车道或者其他自行车线路;

(3)与其他路线选择相比,该路线上针对自行车骑行做了工程调整和交通控制设施的配套(比如停标志、信号灯等);

(4)出于安全原因,严格限制或者禁止路内泊车;

(5)路面平顺,排水井盖等都做过安全处理;

(6)路线维护和管理充分,没有遗撒;

(7)与其他平行路线相比,最右侧车道更宽;

(8)最右侧车道或路肩的宽度足够满足骑行需要。

2.将人行道共享给自行车并设置标志的限制要素

人行道通常不允许自行车骑行。为自行车通行而把人行道修造得很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会鼓励提高车速而增加风险。

人行道上允许骑自行车仅限于一些特定环境,如(1)在没有适宜的自行车专用空间的情况下,在高车速、高流量和长距离没有路口的机动车道路上提供自行车通行的连贯性;(2)在长和窄桥梁上。但这种情况下,在上桥前,应该有匝道與桥上的人行道连接。如果是双向自行车道,步道上的设置也应该是双向的。

一旦人行道上允许骑自行车,必须移除不必要的障碍物。骑车人依据自行车道引导标志从共享道路进入人行步道的位置,而且在所有的交叉口上,路缘石都应该做缓坡处理,并安装自行车道让行标志或停标志。路缘石缓坡应该足够宽,以便可以让三轮车通过。

在居民区,经常有儿童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儿童骑车的车速低,过街需求也不多,但是同样存在危险。虽然儿童的骑行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仅仅因为这种需要而设置标志将其指示为自行车线路。通常情况下,不应该用标志来鼓励骑车人使用不是为骑车人设计的路线。

3.共享道路的自行车路径标志

图8中辅助说明以告知目的地,这类地点一般会是骑车人高需求地点。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用标志来指引骑车人使用某一路线去往一个目的地,但是该路线并不具备共享道路的技术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该路线不应被标示为自行车路线,但可以提供目的地指引标志。为骑车人服务的目的地指引标志的典型应用是引导骑车人离开某一主要公路而选择一条相对方便的近道穿越。这与为机动车驾驶人提供路径选择的指路标志类似,可以避免绕路。

在城市地区,为骑车人设置的自行车路径提示或指引标志通常在直线段每 500 米(大约每 1/4 英里)设置一次,并在所有转弯处和主要交叉口都进行设置。

三、自行车道(Bike Lanes)

自行车道是由标线和轮廓桩等勾勒出来的骑车人专用路权空间。这种道路设施可以帮助驾驶人更好地对骑车人的操作进行预判,也可以提高骑车人的信心和骑行体验。在有自行车道的路上,驾驶人一般不会向左躲避右手的骑车人,而是会坚持在自己原有的车道内。

自行车道应该是单向的,并与相邻机动车流同向,不鼓励在道路一侧设置双向自行车道。与机动车流相逆的骑行,很容易发生事故,在自行车道上为逆行骑车人设置禁令和警示标志可以减少逆行者。但有特殊需要的地方,比如为避免骑车人增加过街次数、绕远、减少与大量公共汽车的冲突等,而设置了双向自行车道。这种设置,需要使用有效的重隔离设施阻断机动车流与自行车流,实际营造出不同的道路断面的效果。

1.自行车道标线

(1)自行车道的宽度

自行车道的宽度有四个典型选择。如果没有路缘石和排水槽,自行车道的最小宽度是1.2米;如果有占路泊车位,自行车道最小宽度是1.5米,位于泊位与机动车道之间;如果路侧允许停车但是没有划定泊位,这种共享车道的最小宽度应该是3.3米(无路缘石);如果路侧有路缘石接排水槽的共享车道,宽度应该不小于3.6米。在路侧泊车量大或者进出频繁的共享车道,其宽度应该再增加0.3~0.6米。而且自行车道不应不加保护措施地设置在泊车道与路缘石之间,这种设置会导致乘客在开车门时撞到骑车人,在交叉口时会阻碍骑车人的视距,妨碍他们左转弯。如果需要设置,需要隔离并保证视距。

常规推荐的自行车道宽度是1.5米,这个距离是从路缘石或者路侧护栏到自行车道标线之间的净间距。一般情况下,这个距离足够使用,因为即使路侧有额外的0.3~0.6米宽水泥排水沟边,还有约0.9米的宽度可以骑行。在测算自行车道宽度时,不能考虑排水沟的槽边,除非有的社区直接将槽边做成了1.2米宽的平坦路面。

由于骑车人一般会在离开路侧缘石立面或硬障碍设施0.8~1米的距离外骑行,这个距离内的路面应该非常平坦,排水口、设施井盖等经过平整处理,不影响道路的有效宽度。如果无法避免,就需要增加自行车道的有效宽度。我国有很多城市用的栏杆、立柱的下面是个大方块,尺寸很大,压缩了自行车道的有效宽度。立柱脚的宽度尺寸应该去除并在立柱脚外画边线,骑车通常会选择在距离栏杆1米以上的距离外骑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骑车人选择不在自行车道内骑行而是骑入了机动车道,因为机动车道更宽敞,惯性动力的延续性更好。

如果自行车流量大,单车道的宽度难以支撑需要,首先考虑的是自行车的超车需求,其次才是并排骑行需求。这时的车道宽度,根据流量和骑车人的技能进行判断,两个熟悉和需要相互交谈的人并排骑车是很难提高速度和注意力的,并排的方式只应出现在休闲型的骑行中,在通勤等“功利型”自行车道上是不鼓励的,所以不需要在自行车道上特别考虑。但是超车的需求是很多的,特别是因为体力差异和电动自行车问题,提供一个舒适的间距,让超车更安全,是交通工程师的重要任务。通常这种超车,一是要有声音预警,二是要保障超车和被超车的人的两侧都有足够的安全间距,以及要考虑到两位骑车人与自行车道外侧的隔离等障碍物的间距,同时要建立秩序,即只可以从左侧超车。必要的路段,需要施划自行车道的分道标线,强化秩序。事实上,国际上评价自行车道服务水平的指标里,每小时里的超车次数,就是一个重要指标。

(2)交叉口的自行车道

在到达交叉口之前,机动车的驾驶人需要完成很多判断任务,所以应对自行车的工作应该尽量提前,而不是都拖延到最后时刻集中处理,技术思路主要是减少驾驶人和骑车人分散处理任务需求的压力。

自行车道的过街标线不应该穿越人行横道(如斑马线)因为行人和骑车人存在速度差,通常也要盡量避免让自行车在街道的交叉口直接通过。如果路口前没有施划人行横道,自行车道也应该在路口前的适当位置中断,路口远端继续往上游方向对准延长线的位置恢复,总之不要形成连续的通道感,这样会鼓励骑车人忽视风险。在复杂交叉口或者多车道环岛等位置,可以用点状线的形式标识出骑行通过的路径,以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骑车人之间的预判能力。这种自行车道的施划规则,对于是否有路侧泊车的设置都是一样的。

在有信号灯或者停标志控制、机动车需要右转弯的路口,自行车道的实线标线应该改为点状标线,线长0.6米,间距1.8米。这种点状线路的长度一般在15~60米之间。

在很小的、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右转车辆也很少,自行车道的实线可以一直施划到路口的过街位置。如果路口有公交车停靠站,或者右转弯车辆多,则需要用线长0.6米、间距1.8米点状线替代15厘米宽的白色实线。自行车道标线在通过了路口和人行横道后再恢复。

如果公交车停靠站距离路口比较远,白色实线也可以用点状标线替代,通常在距离路口前的人行横道的24米远的位置开始改为点状线。图 16 展示了典型的自行车道在路口位置施划画法,分别是没有公交车站,近公交车站和远公交车站三种。

在没有人行横道的丁字路口,自行车道通过路口时的标线应该是连续的。如果有人行横道,自行车道应该是在人行横道的位置断开。(见图17)

(3)自行车道和机动车转弯车道

自行车道的设置有时也会导致自行车和机动车在交叉口位置的转弯操作复杂化。因为自行车道会鼓励骑车人在道路右侧而机动车在骑车人的左侧,这样双方在转弯之前的交织操作是受到车道标线限制的。所以有些骑车人会从右侧车道直接进入机动车道左转,而有些机动车驾驶人会从自行车道左侧直接右转。这两种操作都是违反既有路权规则的,可能会导致冲突,这种情况下,要靠调整标志标线进行调节控制。

在交叉口,直行的骑车人和右转弯的机动车一定会有一次路径的交叉。利用标志和标线,鼓励双方在到达交叉口之前按照合流再分流的方式完成交叉,这样比在紧邻交叉口的地方局促交叉要好很多。(见图18)

对骑车人而言,左转弯也有类似问题;法规一般会允许骑车人按照机动车的方式(骑车人并入左手的机动车道跟随机动车左转)或者是按照行人的方式(骑车人先直行通过路口,在路口远端借助过街通道左转通过马路)左转弯。(见图19)

图20展示了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右转专用道(不限于一条)接近时的处理方式。如果有很多左转弯的骑车人,可以考虑设置一条单独的转弯车道。而且这种自行车道应该有专门的警告标志,提示交叉口区域的冲突。交叉口的路肩区域的宽度应该充分,以便为右转骑车人提供谈判空间。

为机动车提供一条左转专用车道,或有一条右转专用车道时,会在交叉口的上游咽喉位置做拓宽处理。这时可能会挤压自行车道的宽度,导致其宽度不足,如果路侧也没有空间时,不应该再施划自行车道标线,而是中断自行车道标线并设置一块法规标志,授权自行车进入机动车道骑行,同时对机动车驾驶人起到警示作用。骑车人到达这个位置,应该依据法规标志的指示与机动车合流直行通过交叉口(见图21)。如果还有充分的宽度,该施划一条独立的直行自行车道(见图20)。

图23中,龙牙标线传递进入车道时的让行要求,带箭头帽的自行车标识代表混行车道,转向箭头示意机动车只能右转,这时是机动车和自行车相互尾随而不是并排前进。

(4)自行车符号指南

在车道应该施划自行车道符号,提示骑车人和机动车驾驶人这里有自行车道。自行车道的符号有两种,一种是自行车形状或文字(“BIKE LANE”),一种是指示箭头(见图27)。这种符号应该画在交叉口的远端(见图28)。如果路段比较长,中间也可以再增加这样的符号,而且所有标线符号都应该是白色的和反光的。

自行车道路条件的设计要素中,共用通道和其他不同类型道路的设计要素部分,将在下期慢谈交通栏目中介绍。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标线骑车人自行车道
英国标线养护标准的发展
太阳能自行车道(环球360)
公路交通标线应用选型研究探讨
双组份高反光瓷质标线在国道213线上的应用
法投资4300万建自行车道
“热心市民”载民警去抓人结果自己被抓了
3D视觉标线在道路交通中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抢白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