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直视自我
2020-09-22刘玉华
刘玉华
报名当天,学生小A的家长跟我说,孩子喜欢哭,经常莫名其妙掉眼泪。我装作无意地问小A:“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还有哪个地方要再努力?”小A很诚恳地说:“我就是有点好哭”,当我进一步问时,小A的情绪就慢慢发生了变化,眼眶有点红了。
我安慰小A:“没事,想哭就哭,哭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老师也经常会哭的。”小A哽咽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就是控制不了。”看来哭这件事已经让小A感到很不安。
在一番以心换心的交谈后,小A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接着我告诉他:哭多了会损伤身体,尤其视力。除了哭,还有很多方式来表达情绪。小A郑重地点点头。我们悄悄约定:“一周给五次哭的机会,给自己画正字做记录,看看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哭了。”
后来,我经常找他聊天,介绍些舒缓情绪的方法,告诉他一些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相信只要他能有信心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一定会慢慢坚强起来。
其实,我想做的无非是认同小A的脆弱,不要在哭这件事情上背太多包袱,让他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慢慢去改变自己。因为当他觉得哭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时,这种压力本身就会让孩子的情绪低落。
模拟社会场景,让孩子经历“恰好”的挫折教育。班级小组间的凝聚力不够,于是我提议:“如果对自己小组不满意的可申请换组,前提条件是,要有小组接收你。”教室立马炸锅,有跑到其他组去商量的,有原小组同学在一起商量邀请谁来的。这时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场景。
场景一:小组长和其他两个组员达成共识后,动员小C去其他组。小C立马哭了。我走上前去支招:“小C不想走,你们这时做出选择,是留下她还是换人?”组长想了想,坚定地说:“我们还是要换人。”我说:“行,但是你们要帮小C找到新的小组,这样才是有担当的做法。”很快便有另外一个同学过来约着小C和她们组成了一个小组,虽然小C情绪还是很低落,但因为组建了新的小组,便慢慢平静下来。
场景二:一个本来已经组好的小组,被另一个小组“截胡”,把其中一个同学给忽悠走了,这个小组很失落。我在旁边推波助澜:“那边还有几个同学没组成小组,你们快去。”小组三人一商量,确定了对象,立马过去“挖人”了。
场景三:女同学小D哭着来找我:“我没有小组。”我说:“那你快去其他组推荐自己啊。”小D哭得更大声了:“那个组组长愿意要我,但是其他两个同学不愿意,他们要小E。”我支招:“要么再去试一试,告诉他们你肯定会为小组做贡献的;要么去找其他同学重新组建一个小组。”小D倔强地说:“我就要去那个组!”我鼓励道:“那为自己去争取吧!”
场景四:全班一共形成了9个大组,还有4个同学剩下来。两个男生面无表情,呆呆地站在那,另一个男生小F和女生小G正在伤心流泪。我先请他们4人先坐下,然后走上前台,开始和全班一起反思。
“同学们,为什么老师今天给大家自主权,选择组建自己的小组?”
“是让我们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缺点,大家抢着要的同学一定很优秀,人缘好……”
“谁来说一说,你们挑选组员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孩子站起来表达,其实这些标准梳理出来就是在教育孩子们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受欢迎的行为。
我接着说:“以后走入社会,你们还会遇到很多类似情况,最重要的是要想一想,我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你变得越来越好,一定会被邀请……”
如果孩子在整个读书时代都在被精心呵护的氛围中成长,进入社会后碰到打击,个别抗挫能力弱的孩子就会做出极端行为。所以在小学时段,趁着孩子还不会有过激行为出现时,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中的场景,经历一些挫折,而且这种挫折的强度又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加之有老师随时引导他们,所以既不会让学生受到过度伤害,又能借助契机帮助成长。
打击不是挫折教育,关键是面对挫折的态度和方法。小组双向选择结束后,4个不被选择的孩子,我又和他们做了一次深入沟通——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哭诉,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四人组建一个新组,用好的表现向全班同学证明,你们是好样的!”其他三人都表示可以,但小G说:“我还是想去另外一个小组。”于是我鼓励她再去尝试一次,并带着她模拟演示了如何自我推荐,约定如果还是不成功,就回来和其他三个同學好好合作。
经过尝试,小G还是失败了,于是我又召集他们商讨组建小组的事。小G内心还是很排斥。我给她提供了两个选择:“选择一个人一组,或者和其他三人组成一组。”小G勉为其难地接受组建小组的事,但担心地说:“我们小组肯定会成为最后一名的,因为我们都不够优秀。”果然,一个不能经受挫折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源于内心的不够自信。我安慰他们:“老师相信你们,只要我们都积极为小组努力,小组一定不会差。”并告诉他们努力的方法和路径,同时及时表态:“老师一定会悄悄帮你们的……”这样4个孩子情绪慢慢都调整过来了。之后,我对他们默默关注,及时点赞每一点进步。
我想再过段时间,等他们有了不错的表现,再带着一起反思:从当初没人选择的失落难受,到今天的进步,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以后再碰到类似挫折时,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在挫折教育领域,我们经常会在度的把握上左右摇摆,不是把挫折教育改头换貌变成了严厉的打击,就是过度鼓励,缺少正确方法的指导。我们应该尝试将挫折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课程体系中,以课程思维的角度来育人,建设学生阳光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