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一个学生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2020-09-22孙望安
孙望安
故事特点
这是一篇由老师课堂上的一句话引发的一个简单的教育故事。当事老师所持的态度、事后的认识,以及故事的笔调和风格,较好地展现了自身思想的转变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包含了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
展示出教育智慧
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正面冲突,甚至从言语冲突发展到“僵持”“推拉”的案例并不少见。很多情况下,冲突的结局都会要么是老师下不了台,在学生面前威严扫地;要么是老师表现“强势”,不肯退让半步,最终致使学生受委屈。因此,应对和处理好课堂突发状况,需要身经百战的临场经验,更需要教育智慧。讲述者在课堂上面对卢飞强突如其来的“怼”,作出了宽容的选择,及时化解了尴尬。一句充满幽默感的“难道是想减肥”,暗示了老师的本意不是不让同学们吃饭,体现了老师在特定情景下现场处置矛盾的教育智慧。
这让笔者联想到一个类似的案例。曾有一位化学老师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全过程中经历了五个节点,分别是:①处置情况,发现课堂上学生中出现骚动,及时了解情况,提醒学生专心听讲;②激化矛盾,老师轻敲课桌面引发学生反感,激化了矛盾;③形成对立,学生一句“有话就讲,敲什么敲”使得老师陷入猝不及防的境地,本来还比较冷静的老师不加思索强令学生站起来,而该生纹丝不动;④借梯下台,科任老师迅速恢复理智,没有和学生继续僵持,而是说了一句“下课我再找你”,算是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台阶;⑤转交矛盾,科任老师并没有在课后找涉事学生交流沟通、批评教育,而是选择了比较简单的方式,将矛盾移交给班主任。
我们也许需要进一步思考,在矛盾激化、对立形成后,科任老师除了借梯下台、转交矛盾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可以打破僵局、缓解对立情绪。例如,扭转话锋,不失幽默与宽容地调侃两句,体现教育智慧。课后再实施替换性措施,避免留下后遗症或使出下策,将问题转交给班主任。
体现了育人责任
老师有教师的岗位职责,即教书育人。故事中有多处描述都体现了当事老师的责任感。在被学生“突然当众挑战老师的权威”的情境下,放弃了“将他狠狠地批评一顿”的想法,此时,当事老师压住的是“火”,恢复的是理智。关键时刻能控制情绪的力量,其实就来自于教师为人师者所拥有的强烈的责任意识。老师与学生“过招”,不是为了在竞技场上比高低,而是要达到育人的目的。
事后,发现卢飞强“不好意思”“不敢看我”后,老师便“主动示好”“故意提问”,作为后续的跟进措施,老师视矛盾的发生和化解为转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将现场处置工作延伸到事后跟进,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的职业责任感。
感悟到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学校思想理论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叙述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当事老师多次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自身的认识过程。例如,学生“怼”老师,事发突然,但事出有因,学生借此发泄的是“积蓄的不满”。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卢飞强找到了自信,与当事老师“之间的距离近了”。随后文中还提到,“假如我当时丢失了老师应有的风度,跟学生在课堂上‘互怼。那么我不仅会和卢飞强关系僵化,还可能和整个班的学生拉开距离,失去的将是教师的亲和力。”这反映了当事老师对形成良好师生关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当事老师还采取了“退让”“变通”“主动”“跟进”“接纳”“宽容”等诸多教育策略与方法。
学会了如何反思
故事开篇的第一段就让人感觉到讲述者对教育实践的反思态度,“要不是那天课上他说的一句话,或许他会一直静静地被我冷落在教室的角落,而我也因此产生了教育心态的转变”。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后,“我”也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小心翼翼地在梳理和反思:“我真的很庆幸。幸好我在那节课上压住了火没有批评卢飞强,我们才有机会成为互帮互助的好朋友。”故事结尾的一段是对整个故事及事发和跟进处理过程的小结,但是侧重点仍然是在反思。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一定费工夫。任何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教育责任都体现在日常教育实践的细微之处。据此教育故事的内容判断,当事的老师应该是一位比较年轻的教师,在入职后不久就能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深入反思,实属难能可贵,值得肯定,也值得学习。
有待商榷
在充分肯定当事老师针对自身的“不足”“疏忽”进行反思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当事老师曾经对卢飞强的关注不够、了解不充分等薄弱点。
“相貌平平,学习成绩一般,课堂上也不怎么发言”的卢飞强以及其他与之相似的学生一般都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我们常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卢飞强这一类的学生本该被老师们一视同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中的原因也值得分析与思考。当然,这其中或许有时间因素,若“我”担任该班的班主任时间不久,还没有顾得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那么情有可原。但如果对学生产生了思维和行为的惯式,教师应该对此高度重视。
另外,本故事的起因其实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做不完作业就不要去吃饭。这句话让当事的老师有了意外的收获,但是这明摆着就是做不到的一件事。老师在学生面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即使是有的学生把老师的话“不当回事”,“不当回事”本身也是学生所作出的反应。老师需要思考,为何学生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学生面前,老师应该说到做到,老师的话虽不是“一言九鼎”,老师也并不像“圣人”一样毫无过失,但是老师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认真的。卢飞强出乎预料的反应就告诉我们,他对老师的话有怨言,但他还是把老师的话“当真了”。教育实践中的补救措施不可少,但是教育引导工作应该要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因老师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失误和不足。
建言促改
在中小学阶段,与卢飞强性格相似的学生绝不是一个两个,为何他们只有“一反常态”才能吸引老师的“眼球”,才能受到更多的关注?关注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与义务。然而教师最难顾及的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孩子。结合這篇教育故事所反映的当事老师处理师生关系的特点,大家不妨举一反三,回顾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看看是否遇见过其他类似卢飞强这样的学生,自己又是如何与他们相处的。若能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定能更好地落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要求与理念。
责任编辑/潘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