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课堂教学中取放球的处理
2020-09-22凌玲
凌玲
摘要:球类课堂中器材取、放的方式与速度关系到学生能否擁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更快达到练习效果。器材的处理也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以篮球为例,进行取、放球方法的解析。
关键词:球类课堂;篮球;取放球;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8-00-01
一、取球
取球是指学生从无球到有球环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及个人教学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取球。
(一)持球排队
持球排队是在不需要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在课前每人从器材室或球筐取球后,在指定地点集合排队。教师完成宣布本节课内容与课堂常规后直接运球热身,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球。
(二)依次拿球
依次拿球这一方法一般在队列队形练习后的热身慢跑环节进行。慢跑过程中或慢跑快结束时学生在指定地点依次拿球,进行运球慢跑或到指定地点排队。这一取球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沟通,确保每一组学生能够正确地在指定地点或球筐拿球,避免出现冲撞和挤压,造成课堂的混乱或发生意外伤害。
(三)传球(游戏)比赛
在低年级段的课堂上还有一种拿球方法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该种方式一般是在徒手热身慢跑之后,学生站立于指定地点,球筐位于排头一侧。听口令向右转后成四路纵队,由排头拿球后双手持球正面头顶向后传球或者是双手持球向左或向后体侧传球。该种取球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课堂教学,但是需要排头牢记整组人数,避免多传、少传出现差错而影响正常教学。
(四)放于球托
在课堂上,特别是展示课中为避免出现拿球时的混乱,另一种较好的处理球的方法就是提前将球放于球托上,固定球。球托可采用标志盘、标志垫、羽毛球盖等,将球放于球托,学生热身慢跑完直接跑到相应的位置上,开始进入课堂的教学环节。此种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场地布置,如果公开课、评比课中没有助手帮忙时可能会出现场地布置时间较紧张的情况,这时需要授课教师正确把握时间。
(五)猜拳取球
取球方法还可采取一种“游戏+热身+取球”的方法。该方法的操作方式为教师组织学生在跳跃运动环节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如用脚来完成猜拳更加有效)与教师进行猜拳比赛,获胜的学生跑向球筐取球,其余学生完成5次深蹲。完成取球后全体学生继续与教师猜拳取球,直至所有学生都有球。在趣味的热身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完成取球过程,从而顺利进入基本部分的教学。
二、放球
放球是指在课堂中途或者基本部分结束,教师需要减少用球或者是无需用球的情况下,球的归还方式、处理方式。
(一)中途减少,指定放回
如果在新授课中教师的教学流程安排为:徒手模仿练习→两人一组一球练习→四人一组一球练习→分组后一球比赛或游戏等环节。在进行两人一小组合作练习时需要将多余的球进行一个合理的安排,并且在后续环节中无须用到这一部分球。“请1、3两排同学注意,向右转、跑步前进将手中的球依次放回球筐,迅速回到原位,五秒时间内完成,向右转、跑步走。”教师用统一口令的形式让学生以集体动作的方法将球统一、有序、迅速地放回,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及争抢放球时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或多或少,球托固定
在新授课的技术练习和复习课阶段,教师的教学安排是先自主尝试练习,后两人一组合作练习,再进行个人练习,球的变化是不确定的。此时多余的球需要进行一个合理的暂时性的处理,避免球在场地中滚动。授课教师借助标志垫或者是课堂开始部分固定球的球托,作为临时性放置球的场所,两人一组练习时将多余的球放于球托,在练习结束时取球,恢复标志垫或球托原有的功能。
(三)一用到底,结束放回
新课标及《纲要》中多次提到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运动技术,养成运动技能,在这一原则下教师在课堂调动、活动组织方面就需要简洁、有效。有部分教师的安排是学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手里都有球,一人一球,单独练习,不存在中途放球和取球的环节,所以只需要基本部分结束后在教师口令指挥下统一将球放回球筐里,或者在结束部分运用篮球进行放松,真正做到一球到底,减少器材处理环节,提高篮球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