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间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探究
2020-09-22吴利琴
吴利琴
摘要:在物质生活不十分丰富的时代,传统客家民间游戏是幼儿日常玩乐的主要项目。客家民间游戏是中国民间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玩法简单,品种多样,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爱。在科技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背景下,需要将客家民间游戏与幼儿的日常教育进行连接,以使幼儿了解客家民间游戏,了解客家民间文化,以传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文章主要在分析客家民间游戏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客家民间游戏对幼儿个性的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客家民间游戏;幼儿园应用;幼儿个性发展;探究
在科技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幼儿将更多的时间交给电脑和手机游戏,传统的民间游戏已渐渐淡出幼儿的视野。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需要将客家民间游戏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以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合作、探究、乐观、坚强的品质。
一、客家民间游戏内涵及特点
1.内涵
客家游戏种类非常多,有语言类,益智类,体能体育类等。益智类游戏有丢沙包、千千结、球儿靠边、游戏棋、石头剪刀布、挑花绳等;体育类游戏有斗鸡、顶杆、背砖、推小车、滚铁环、丢手帕、地雷爆炸、挤油、跳房子、跳绳、踢鸡毛毽、老鹰抓小鸡等;语言类游戏有拍手游戏、顶锅盖、编花篮、摸田螺等。客家游戏的各种类型将世界万事万物都纳入其中,在物质生活不十分丰富的时代,给幼儿带来无限乐趣。这些客家游戏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玩游戏时十分开心。
2.特点
首先,自然性强。客家民间游戏创造于物质生活不丰富的时代,游戏材料主要以自然材料为主。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基本因地取材。如斗鸡游戏是两人一组左(右)单脚站立,腿抬起,用手握住腿踝关节,游戏开始,双方用膝互撞或用躲、闪等动作,使对方失去平衡。这是一种不用任何外在材料的游戏;如顶杆游戏,可就地取材用玉米秸秆,竹竿都可以。
其次,群体性强。客家民间游戏是幼儿群体游戏为主,很少有一人游戏,至少都是二人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基本都是在户外,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再次,游戏差异性大。男孩和女孩的游戏选择差异性较大。男孩喜欢滚铁环等竞争性的对抗性的游戏;女孩喜欢丢沙包、丢手绢等技巧型游戏。幼儿的80%的时间都是在进行游戏,这为幼儿日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客家民间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探究
1.培养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兴趣
随着社会对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视,把童年还给孩子,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童年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以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客家游戏的兴趣非常高,如可以让幼儿边拍手边进行儿歌的哼唱:“嗒糖糖,卖糖糖;糖好吃,阿嘛(阿爸、等)尝。”教师在进行实践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将儿歌进行适当改编,以让幼儿记住,要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其他人分享。又如“挤油”游戏,5.6.7个幼儿背靠着墙站立,两边的幼儿用力往中间挤,中间哪个幼儿被挤出来,就算出局。游戏继续,直到最后只剩3个幼儿,游戏结束。在游戏过程中,被挤出的幼儿会唉声叹气,但是同时又想继续参加游戏,以获得游戏的胜利。这种游戏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幼儿十分感兴趣,游戏操作简单,幼儿也十分愿意参与。
2.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
客家民间游戏有非常多的种类是促进幼儿动作灵活的。有的是促进幼儿的走、跑、跳等动作的发展,如踢鸡毛毽游戏,幼儿需要先利用鸡毛制作鸡毛毽,之后用脚踢,踢的时候要保证鸡毛毽不落地。同时踢鸡毛毽有多种踢法,有一人玩法的踢至膝、肩、背、头等各部位,也有多人玩法的传递踢。如丢沙包,丢沙包的幼儿在游戏时需要控制好方向和力度,以保证打到中间的接沙包的幼儿,还不被接沙包的幼儿接到沙包;接沙包的幼儿,要时刻保证注意力集中,通过手眼协调,保证接到沙包。有训练幼儿平衡能力的,如跳房子、捉迷藏等。这些游戏能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其机智勇敢的精神,使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增强体质。
3.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客家游戏趣味性强,同时伴有自制力和坚持力,幼儿在游戏时必须保持一定的定力。如幼儿在玩“丢手帕”游戏时,围成一圆圈,面向圆心蹲下。指定一名幼儿做丢手帕者。他手持手帕,随着大家的歌声,在圈外跑,可任意把手帕丢在某一小朋友身后。待唱到“快快快快捉住他”时,身后有手帕的幼儿可以拿起丢在自己身后的手帕去追逐丢者。当丢者跑到被丢到手帕小朋友的空位时,可以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追者换作丢者,游戏继续进行。如追到了,要罚丢者唱首歌。如“摸田螺”游戏要求摸螺者必须蒙住眼睛,而“田螺”要始终猫着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坚持游戏规则,否则其他同伴将不再与其一起玩游戏。这一游戏能锻炼幼儿的意志力,提升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4.促进幼儿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客家民间童谣内容生动形象,教师可以配是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童謠的内涵,并接受美的熏陶,掌握客家方言的优美。客家民间童谣能增长幼儿的语言知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交际能力。如“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黄雀落在大门西;你拍二、我拍二,黄雀落在树间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三见九九连环;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画老虎;你拍六、我拍六,六碗包子六碗肉;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打野鸡;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胳膊九只手;你拍十、我拍十,庄稼老汉看粮食”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在感受民间特色的基础上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与同伴进行友好交流,以实现游戏的顺利开展。
总之,客家民间游戏历史悠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其融入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改善幼儿与家长的亲子关系等。教师要重视客家游戏的创编,将其与幼儿的日常学习进行结合,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红辉.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2016,2(8):100-105.
[2]孙小珺.小议幼儿园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J].劳动保障世界,2016,2(2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