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数据分析
2020-09-22蒋仟
蒋仟
摘要:无线电技术逐渐发展,各类无线电业务也层出不穷,台站数量高速增加,无线电频谱资源呈现紧张化,电磁环境也开始变得复杂。在当下的电磁环境变化下,必须深入研究探索,建立一体化监测系统,并实行无线监测,整合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无线电;环境监测;监测数据
引言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是复杂电磁环境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监测各种通信和雷达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测量定位,获取信号频率,以及特征参数。而后,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预测,及时调整电磁环境。本文会多角度介绍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并具体分析监测站布局、监测距离、灵敏度,以及测向精度的估算方法,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其中也包括体系框架的设置。
一、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宏观角度分析,无线电监测系统主要具备三种功能;分别是监测电磁环境,划分与分配频带,并为频率指标提供准确的数据、对无线电信号实行全方位探测定位查处等,确保无线电波的稳定运行、对部分无线电用户进行管控,引导用户在规定的频率中开展业务。在无线电电磁监测管理中,必须对频谱监测功能进行精准定位,促进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的长远发展。
近几年来,频谱监测体系逐步完善,且都建立了网络管理系统。而无线电电磁环监测网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门组成,监测控制中心、移动监测站、可搬移站、大型固定监测站、小型固定监测站、便携式监测设备等,各个站点的工作重心各有不同。无线电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随时监察与测试无线电网络的运行状况、管理无线电频谱、查找具有干扰性的无线电源,保证航空、电信等部门的基本用频权益。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北斗”卫星导航体系仍处于发展中阶段,整体结构还不完备;但是,无线电监测技术却逐渐创新发展,监测系统与设备处于更新状态,这也为电磁环境创建安全的外部保障。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必须拓展核心业务,将无线电技术融入信息化领域,实现对电磁环境监测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实行联合监测与信息共享,提高无线电监测与管理效益,促进环境监测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完善监测内容,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无线电电磁环境与地形、气象环境是相等的,都是物质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空、频率范围内自然电磁与人为电磁现象的总和。从某种意义来说,电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无线电设备运用的效率;如果电磁环境不稳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那么无线电设备也不能正常的运作。同时,电磁环境所覆盖的层面太大,其中有通信设备的研制、通信组网、频率分布、信号监测搜集等等,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掌握现下频谱资源的使用状况,则需要进一步规范无线电台的管理,保护电磁环境,从而解决电磁污染問题。
例如,在正式监测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确,先派专人在现场进行勘探,并制定初步的监测计划,召开讨论大会,明确各个地区的监测要点、位置、项目、频次等,分配两人完成前期的监测。对于固定监测站的选址,需要建立在高山高楼地带,且能够具有较好的无线信号。之后,便可以进行无线电发射参数测量,其中包括频率、电平、宽带、调制测量等,需要覆盖模拟与数字信号。考虑到电磁环境的复杂性,为了避免外界元素的干扰,中心监测站可以依托数字系统建立PLC电磁干扰预设装置,主要用来解决模块失压,以及内部供电回路的高强度脉冲。如果内部系统一旦出现超压、失衡,就严重影响整个区域的电磁环境监测,数据搜集也会受到干扰。所以,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地电磁强度与形式来选择双胶线,以独立供电为主,降低脉冲对系统的冲击性,确保无线电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另外,工作人员也可以在滤波器中安装功率变流器,辅助线路传输,降低电磁环境对信号线的影响程度。在平稳的工作环境下,监测站便可以利用“中控台”来远程操控机械设备,发射无线雷达信号,感应与搜集各种电磁波,并整理成表格。最后,则需要对总和数据进行探究分析,判断当前电磁环境的组成结构,如果存在一些具有威胁性的事物,则可以采用高度电波网络来消除,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能。
三、 兼顾多个环节,提高监测效果
由于无线电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电磁频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同时,用频设备数量的增多也导致电磁环境复杂化,出现型号干扰、用频冲突等问题。如果不能规范电磁环境,则各式的用频设备都无法真正发挥功效。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电磁环境的监测管理,建立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监管。另外,根据国家监测中心颁发的《无线电监测网传输协议(RMTP)》,需要构建板块监测网,统一控制多种型号的监测侧向设备,获取最完备的信息数据。系统是按照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来设计的,兼顾了多样化的功能。
例如,考虑到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涉及车载、手持、便携、固定等监测设备,并且建立了覆盖式感知网络。所以,为了加强监测效果,提升系统运行能力,可以利用动态仿真技术,对电磁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先用GIS对设备进行定位,搜集不同的频率信号,建立电磁传播模型。中心控制系统会将各种监测、侧向和数据分析,直接转向监测操作员,并合理调整电磁波数值,对信息进行配置与安全保护。期间,工作人员要定时发射无线电频波,判断周围是否存在干扰源。针对电磁频谱的分布状况,监测人员需要把获取的信息表单储存到数据库,以便最终的分析与核算。由于动态仿真技术属于单点与多点结合,对电磁回波与杂乱波,需要在电子地图中表明位置,以无源干扰设备为基础,实时的模拟该如何去除雷达回波,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总结
针对目前的电磁环境监测的特殊性,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需协同管理,正确引入无线电技术,完善监测系统模式,进而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现在无线电电磁环境监测网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提升监测系统的整体能力与水平,实行动态化频谱管控,提高无线电监测的综合性能。
参考文献:
[1]孙金光. 基于机器学习的系统电磁环境异常检测技术研究[D]. 2019.
[2]于群. 微波传输无线电磁环境监测系统探析[J]. 现代电视技术, 2019(10).
[3]梁骁, 朱臻真, 冯宝山. 边境电磁环境监测新需求及现有监测设备适用性研究[J]. 中国无线电, 2019.
(作者单位:青岛四合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