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歌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势
2020-09-22王典王志辉
王典 王志辉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引领思想,指导行动的积极作用,在重大疫情期间它有效地起到鼓舞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作用。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抗疫歌曲孕育而生,并因其内容生动、表达丰富、形式新颖的特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抗疫歌曲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移默化引导作用,这使得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抗疫歌曲中所凝结的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将抗疫歌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推动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关键词】重大疫情 抗疫歌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抗疫歌曲是在疫情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凝聚了重大疫情期间全民抗疫这一特殊时期的智慧。社会价值观是回顾、观察、预见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重大疫情期间,在全民族万众一心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鼓舞全国人民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抗疫歌曲的创作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这其中所彰显的精神力量成为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夺取这场抗疫斗争胜利的精神之匙。
一、重大疫情期间抗疫歌曲的价值和作用
一直以来,歌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形成了系统性的、具有时代内涵的风格及功能。从抗疫歌曲的创作中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始终遵循着由内及外的统一,其中包括了歌曲自身与表达对象之间、思想内涵与外部结构之间、内在价值与外部价值之间等等,也正是由于内外的统一性关系,使得在重大疫情期间涌现出了大量抗疫歌曲,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感召与记录的作用,同时也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出了其引导作用。
抗疫歌曲有着感召的作用。在全民族抗疫的艰难困苦时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有着直观的、深沉的、集中的、迸发性的情感表现。自新民主主义时期以“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为宣传内容的歌曲一直到疫情期间鼓舞人心、歌颂“逆行者”的抗疫歌曲,歌曲创作与国家命运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互动。目前抗疫歌曲传达出了极高的情感温度,对人城一体、家国同运的家国情怀的赞美与弘扬。总而言之,抗疫歌曲对人心向善、构筑人类情感的大情大爱发出了呼唤。同时,抗疫歌曲也记录下了全中华民族共同抗疫这一历史事件,面对疫情,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这为抗疫歌曲创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面对困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奏响《共筑中国梦》的辉煌乐章。无数的抗疫歌曲记录下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在抗疫路上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前赴后继的感人画面,同时也记录下了中国人民对于战胜疫情坚定不移的信心与决心。
抗疫歌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一直以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不会因为任何困难而有所减弱,“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哪一天能回家,铫子煨的藕汤,总是留到我一大碗。”吉他轻弹,方言演唱,一首《汉阳门花园》,将久违的平凡、琐碎的武汉市井生活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激发了人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的迫切期望,增强了人们对祖国来之不易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抗疫歌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理想和最深远的追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囊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本质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所遵循的根本原则,成为这个价值体系中的精髓。简洁精炼的24个字涵盖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的建设要求,并构成了一个各有侧重、相互融合、环环相扣、层层联结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鼓舞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功能,是全国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又能够有效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抗疫歌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一)抗疫歌曲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精神的体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事人,没有旁观者,如果说没有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全民隔离,我国的疫情防控情况可能还是个未知数,这种社会的和谐举世罕见。“哪怕是坎坷路,哪怕是风雨桥,有了爱的桥梁,从此生命有了依靠。一家人,一世情,有了爱的桥梁,深深情意天荒地老。一个家,一个国,有了爱的桥梁,家国同行福星高照。”这首《爱的桥梁》完美阐释了中国人内心的家国观念,有国才有家,每个人都对家国充满了热忱之心。以爱为桥,心手相连,正是有了这样的家、这样的国,我们才能够有和谐安定的社会,才可以在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抗疫歌曲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精神的体现
“性命相托,我是你的依靠;白衣誓言,经得起战火燃烧;放下一切,我朝你奔跑;因为那里,有我受难的同胞;白衣长城,仁心围绕;我们身披天使的战袍,直到舍身忘死后的微笑;我知道,天空即将破晓。”这首《白衣长城》展现了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在疫情伊始,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纷纷奔赴一线,没有人因疫情严峻而退缩,这些医务工作者筑起了抵御疫情的白色长城,在前线挥洒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医术奋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使无数患者获得生存保障,尽情享受平等的自由之风。
(三)抗疫歌曲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的体现
抗疫歌曲中所蕴涵的精神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理念進行了高度的赞扬,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追求,诠释了中国效率、中国速度、中国自信。其中,抗疫歌曲《出征》歌颂了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的“逆行者”,他们是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坚守在火神山医院建筑一线的建筑工人,是社区基层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更是千千万拥有赤诚的爱国热情的中国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疫情,他们没有退缩,他们将国家利益至于第一位,不顾自身的安危参与到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歌中唱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长江水不可断绝,卫我同胞万万千!”这种爱国热情,通过歌曲的渲染,直击人民群众的灵魂深处,使每一位受众都为之感动,在无形中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抗疫歌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势
(一)抗疫歌曲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当前的重大疫情期间,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不良分子渲染侮辱中国的论调来诋毁中国;同时在国家内部,也有一些黑心商家恶意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在外部冲击和内部问题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容易产生困惑、迷惘甚至怀疑的情绪。所以,通过传唱抗疫歌曲,宣扬歌曲中的榜样力量,通过有限的篇幅以及旋律,使受众在情感上受到感化,产生共鸣,进而激发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基础。
(二)抗疫歌曲表现形式更为直观
在抗疫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应满足“认同”主体特点化的要求,弘扬当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主旋律,利用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同时,抗疫歌曲还应保证“认同”过程的连续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应该持续保持热度,以歌曲的形式更为直观的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形象的歌词以及韵味悠长的旋律,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全民抗疫的强大力量。
(三)抗疫歌曲传播速度快
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同时也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讯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极为迅速的呈现在受众的眼前,但随之也容易带来热点轮动过快,讯息的兴趣持久度大大缩短等弊端。抗疫歌曲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部分,同样拥有着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同时可以根据当前疫情发展的趋势,把握人民群众在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创造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抗疫歌曲作品,体现出及其强有力的宣传效果,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更加深入人心。
四、结语
抗疫歌曲作为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其创作灵感皆来源于社会现实,却又以艺术的手法进行升华,使其更具精神力量,更能唤起人民群众内心的情感共鸣。近年来,党和国家积极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活动。抗疫歌曲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契合。通过创作抗疫歌曲并积极的进行推广宣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抗疫歌曲的内容新颖,源自社会现实,受众对其接受度更高,易于其推广与传播,其主旋律积极向上,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通过抗疫歌曲的传播,使更多的受众受到其熏陶与感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歌曲承载的精神内涵进行内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使其在实践的同时能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在发挥抗疫歌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作用的同时,也是抗疫歌曲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人民出版社,2014(3).
[2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6).
[3]张建国.中国“红歌”传播现状及其音乐文化思考[J].中国音乐,2011(3).
[4]唐皓月,刘亚男.略論我国传统音乐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6(7).
[5]于安龙.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评论.2014(10).
[6]肖灵.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2013(1).
[7]展戚震.流行音乐传播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规律建构的影响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
[8]傅佐东.在音乐传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5(4).
[9]时玉柱.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西省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专项课题“抗议歌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势及路径研究”(2020jqy-09
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典(1986-),女,吉林四平人,汉族,硕士,讲师,吉林农业大学校团委,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王志辉(1995-),男,山东即墨人,汉族,2018级硕士在读,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