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仍是刚需

2020-09-22王梓佩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胸襟眼界畅销书

王梓佩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相较于2018年的统计数据均有所下滑。有人指责国民不愿沉下心来读书,有人还给出了“因为阅读不是刚需”的解释。

据某电商平台统计,童书是过去一年中被加购最多的品类,其次是中小学教辅。这似乎符合很多人的认知:小孩子才必须认真读书,成年人还有读书的必要吗?顺着这样的逻辑,阅读这个“便携式避难所”沦为一些人眼中的磨难——读名著,节奏太慢,内容离现实很远;改读畅销书或者网文,总会莫名受到鄙视。而且,就算很久没有读完一本书,生活似乎也没什么差别。阅读于是成了“不太划算”的事情。1

然而,如果一个人都不知道自身存在需求,不明白自己可以因阅读习惯产生怎样的改变,又如何能做出刚需与否的判断呢?

阅读,不仅仅让人可以在听到他人出言必带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清楚其所指,心平气和、冷静旁观;它更能使人在当下嘈杂的舆论环境中,不被坏逻辑、假理论、伪名言带节奏,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加以阐释。阅读,也不仅仅能让人面对美景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且可以让人得以感知语言的背后,思想的深浅与灵魂的薄厚。识得乾坤之大,草木入眼方才青而有情。如果把閱读看成自我标榜的手段,那当然不是什么刚需,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

就算退一步,从功利的角度考量,世界上很多事情已经有前人经历过、思考过、解决过,如果能从有价的书中,读到他人无价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未免太过划算。而放大到整个舆论环境,如果人们都能够及时更新认知,至少通过阅读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又怎么会动辄为浅显小事吵得一地鸡毛?

更何况,阅读的诸多附加价值无法用利益衡量。当有人聊起一只小猫名叫安德烈,你不会好奇为什么有人能立刻猜出另一只叫娜塔莎,并且会心一笑吗?不想体验拨通苏东坡这个“通用电码”所带来的灵魂共鸣的乐趣吗?看到在方舱医院读《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小哥,或许在疫情期间曾有过焦虑的你,不羡慕那种处于避难所中的从容超脱吗?2

也许你会说,《政治秩序的起源》就是典型的“读不进去”系列。其实没关系,如果这一本读不下去,不妨换一本书、换一位作者、换一个领域,去找适合自己的。对于尚未翻开过的“大部头”,别预判它们注定平淡乏味。另外,畅销书或者网络文学也未必没有值得借鉴之处,没必要嗤之以鼻。如果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产生兴趣,进而找更多相对专业的书籍史料研读,显然是好事一桩。只是在进行相对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前方还有更多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等着发掘。依靠“3分钟看完×××”或者“听书”等方式,似乎可以把书囫囵吞下,但要据此和他人聊观点感受,恐怕会发现自己因为缺失了阅读过程,依旧不甚了了。3

无论何时,阅读都是刚需。不如下一次见面打招呼时互问一句,“你最近读的是什么书”;相约逛一次书店,看看经过书店筛选的作品中,有没有恰好让自己钟情的那一本。

①文章采取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展示了认为“阅读不是刚需”之人的推理逻辑,为后文的驳论树好靶子。

②分析了阅读对人格思想塑造、眼界胸襟开拓方面的重要作用,作者再接着从功利角度和附加价值角度进行论证,从“高大上”到“接地气”,说明阅读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有好处,论述周全,且饶有兴味。

③阐述完理念之后,作者将笔触转向实际,指导读者该如何读书。整篇文章逻辑清晰,论述深刻,且很有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胸襟眼界畅销书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新的开始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大看眼界
畅销书为何畅销
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