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效果观察

2020-09-22王栋梁张文胜仓定伟吴端荣王四清

关键词:孔镜椎间隙椎间

王栋梁,张文胜,仓定伟,吴端荣,王四清*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盐城 224000)

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该类疾病的病因往往并不明确,其早期往往不能进行明确地诊断,因此极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等情况,该类疾病的发病部位为脊椎,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寒战、高热、背腰痛以及神经根刺激等症状。本文对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有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为本次研究的选取时间,随后将患者分为椎间孔镜组(20例)与联合治疗组(20例),分组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方法。在椎间孔镜组的患者中,年龄最高为68岁,年龄最低为47岁,中位年龄为(59.36±2.33)岁,有男14例,有女6例,在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中,年龄最高为69岁,年龄最低为47岁,中位年龄为(59.41±2.29)岁,有男13例,有女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椎间孔镜组:对椎间孔镜组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而首先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主要为俯卧位,病变椎间隙及椎间孔入路位置需要使用x线进行确定,在患者的术区进行常规消毒,同时进行铺巾处理,麻醉使用的药物为利多卡因,在x线监视下在相应椎间孔入路穿刺,穿刺需要穿至椎间处,随后再次进行椎间孔处浸润麻醉,随后通过穿刺针来将导丝导入,导丝的长度为0.7 cm,医务人员将钝头软组织扩张器沿着皮肤切口处置入导丝,同时确认透视位置,随后沿着扩张器置入舌形工作保护套管,随后需要保护出口神经根,以此来对套管位置进行确认,将套管放入环锯行椎间孔进行扩大成形,去除环锯后,置入钝头组织扩张器,同时需要在x线透视下确认位置,将其置入椎间孔镜内,对椎间镜以及相邻终板破坏情况在内镜直视下进行观察,随后对病灶组织进行清除。

联合治疗组:对联合治疗组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方法同椎间孔镜组完全一致,而射频消融术方法如下,将工作套管在x线监视下旋进对侧椎旁,同时将病灶清除,使用射频电极在直视下将病变组织进行消融,同时将椎间隙内增生的神经末梢以及肉芽组织进行消融,然后使用穿刺针将臭氧(10 ml,60 μg/ml)注入循内镜入路向椎间隙内,随后在术后置入硬膜外穿刺导管。以此来对患者的体外进行冲洗,将引流管置入,在患者术后24 h内进行持续冲洗,冲洗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1500 ml和庆大霉素12万U,冲洗时间为2~3周,与此同时,需要使用抗生素,在冲洗液细菌培养基(连续2次)结果提示为无细菌生长后,可以将引流管拔除[1]。

1.3 评判标准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VAS评分等指标由我院医师进行详细地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在住院时间以及出院VAS评分方面,联合治疗组与椎间孔镜组患者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VAS评分等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VAS评分等情况(±s)

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n 住院时间(d) 出院V A S评分(分)联合治疗组 2 0 2 1.2 5±9.2 3 1.8±1.5椎间孔镜组 2 0 3 4.9 8±1 1.1 6 4.3±1.6

3 讨 论

椎间隙感染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在临床上常常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进行治疗,但是治疗后患者的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增加大血管损伤的风险,在术中使用射频消融术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完全消融残存的炎性膜以及肉芽组织,以此来进一步将疼痛感进行缓解,可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对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隙椎间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