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伏尺寸争夺战火再升级,谁主沉浮?

2020-09-22师雨菲

能源 2020年7期
关键词:隆基产线硅片

文 | 本刊记者 师雨菲

如今,两巨头纷争再起,尺寸之争由“166”、“210”的对决转为“182”、“210”之间的对决,同时,两大阵容也相继扩大。不过,尺寸标准至今还没有统一,谁将引领硅片大一统还未可知。

平价上网倒逼企业纷纷增加硅片尺寸以期实现降本增效,但市场上的多种尺寸规格造成的乱象亟待统一,这场关于尺寸标准的博弈,如今已进入白炽化阶段。

数日前,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晶科”)、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澳”)、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公司(下称“阿特斯”)、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润阳悦达”)、江苏中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中宇”)、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潞安太阳能”)七家企业发布的关于建立光伏行业标准尺寸的联合倡议,将“182”和“210”之间的尺寸之争再度引致高潮。

该倡议建议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的硅片标准(M10),并希望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

这场关于尺寸的战争由来已久。早在去年,两个旗鼓相当的硅片巨头便在尺寸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彼时,隆基和中环先后推出规格为166mm和210mm的硅片,一时间,单晶双雄形成对峙局面。

中环名为“夸父”的210 m m(M12)大尺寸硅片刷新光伏史上硅片尺寸记录,极大降低硅片成本;而隆基则继续为“166”造势,表示166是当前的最佳尺寸,是老电池生产线兼容的极限。

如今,两巨头纷争再起,尺寸之争由“166”、“210”的对决转为“182”、“210”之间的对决,同时,两大阵容也相继扩大。不过,尺寸标准至今还没有统一,谁将引领硅片大一统还未可知。

两大阵营

在平价上网倒逼下,硅片大尺寸化势在必行。如今,硅片尺寸的阵营已被分为“182”和“210”两大阵营。

不久前,“182”阵容再度扩大。该阵营由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江苏润阳悦达、江苏中宇、潞安太阳能七家同盟军组成。他们通过签署联合协议加速布局”182”,正式向“210”阵营施压。

6月29日,隆基发布新品Hi-Mo 5。这是隆基为联合倡议量身打造的新产品,该产品以M10 标准打造硅片,量产功率高达540W,效率为21.1%。隆基表示,182mm、2分片、6×12版型是当前最稳定、可量产的超高功率组件的最佳选择。并且,隆基透露Hi-Mo 5的产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可达到12GW。

相较于隆基,晶澳、晶科两家则更早发力“18x”。两个月前,晶澳、晶科先后云公布180mm组件系列产品Tiger Pro和DeepBlue3.0,组件功率分别为580W和525W+。

三家公司表示选择182mm作为标准是基于组件运输提出的,该尺寸是新增大小兼容产线技术下的极限装箱尺寸。“210”尽管能够使得光伏成本更大降低,但物流成本却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顾此失彼。

而对此,由中环股份、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企业组成的“210”阵容则不以为意,在这场关于大尺寸硅片的混战中,他们寄希望于通过更大尺寸占领光伏下半场的制高点。

去年8月,中环股份率先发布尺寸为210mm的“夸父”新品彻底将硅片大尺寸的争夺战引燃。它刷新了光伏史上的硅片尺寸记录,60片M12组件功率可突破610W。公司欲凭借这款新品在竞争激烈的光伏“逐日”争夺战中夺得先机。

伴随着战火的进一步升级,“210”阵营也日益扩大。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企业陆续加入战队并推出相关产品,引领光伏组件进入500W时代。

大尺寸的盛行离不开全行业的助推。今年1月,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在义乌基地全球首发的5GW“210”高效太阳能电池正式实现量产。并且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产能达到22GW,进一步巩固高效太阳能电池专业制造商的领先地位。

此外,一份份扩产公告更是加速大尺寸的崛起。

今年年初,中环股份发布非公开A股股票预案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大尺寸硅片项目。仅一个月后,通威也加入到“210”阵地加注大尺寸,其发布的《通威股份关于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的公告》显示,公司与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签订《光伏产业基地投资协议》,将在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该项目的产品规格将全面兼容210及以下尺寸。

不过,除两大阵容外,市场上还存在156.75mm、158.75mm以及166mm等不同规格的硅片。

面对市场上混杂的尺寸规格,业内人士更多是表示担心。硅片尺寸的“非标准”化一直是困扰光伏界的一大难题。硅片尺寸差异,势必导致组件难以实现标准化,封装技术也各不相同,电流和电压参数亦难以统一等问题的出现。

早在2013年前,全球硅片就因规格标准庞杂混乱导致整个产业链难以配套,造成大量成本浪费,阻碍了硅片发展,该局面直至2017年隆基推出M1、M2两个标准,并号召整个硅片供应企业,以及所有客户在硅片尺寸上进行统一才得以解决。

如今,在平价压力下,企业们被迫调整尺寸引得尺寸乱象再现,市场亟待一个标准。

谁主沉浮?

硅片向大尺寸演进已呈产业不可逆之势,更大尺寸的硅片可满足下游对组件更大功率需求的偏好。增大硅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电池组件的效率,并降低单位容量的成本。一般来说,硅片尺寸越大,其带来的收益就越高。但同时,下游电池、组件企业的改造升级投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光伏尺寸争夺成功的背后是最大限度的平衡尺寸改变所带来的收益和支出。如今,在这场争锋相对的战火中,各企业都在寻找更为合适的平衡点。

就当前而言,若将原有产线尺寸直接提升至210mm,势必会增加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匹配成本。相较而言,“182”则更适配,以隆基Hi-Mo 5为例,其工作电流约13A,适配现有逆变器。而“210”则需要进一步调试逆变器的最大输出电流范围,避免发电损失。

不过,未来“大”是必然趋势,配套也将相应跟上,适配210尺寸的设备同样可以生产182尺寸的产品。如果是新产线,未来定会向更大尺寸过渡,直接跨步到210mm则更为合适。

太阳能产业技术更迭速度快,出于避险心理,投资商在新建产能上大多都选择兼容210mm硅片的产线。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晶澳、晶科的产能也是按照“210”向下兼容设计的。不过,目前两家的“210”产品还处于认证状态,未来几个月无法拿到“210”的供货,所以选择“182”是他们当前过渡的最好选择。”

而对于隆基来说,加入“182”阵营或许更多出于无奈。

有业内人士认为隆基此举更多是为了拖延时间,为争取收回“166“投资成本提供更多缓冲时间。此前,隆基一直推崇的“166”,该产线最高可将尺寸改至18x。当前,公司现有“166”产能高达140GW,而“210”的出现无疑打破了隆基的节奏。理论上,“210“越早成为主流,隆基的电池产能投资就越难收回成本。“210”倒逼隆基牺牲利润和成本将硅片尺寸扩大,但若其直接跳转至“210”阵营,原有单晶炉副室和切片机就要被淘汰,而这些高昂设备均是隆基近两年投资的产能,出于资本考虑,当前加入“210”阵营对隆基来说并不明智。

不过,尽管“大“势所趋,但硅片尺寸并非越大越好。更大意味着成本下降的同时,还会带来切片良率的降低,以及下游应用时隐裂概率的增加。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细微破裂会导致电流无法有效传输,电池片会出现部分乃至整片失效。更有甚者,会造成碎片、热斑等问题,同时引起组件的功率衰减。

此外,硅片尺寸加码造成的光伏组件重量加剧,安装难度加大,安装运维、运输成本等也将变高。

尺寸标准之争犹如烈火烹油,各方纵横联合下,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还要市场说了算。

猜你喜欢

隆基产线硅片
昆玉棒材轧制产线提速增效工艺改进措施
光伏产业隆基股份1年9破世界纪录
梅钢1780产线高速钢轧辊使用维护
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探讨
金刚石砂轮磨削贴膜硅片崩边的研究*
宽厚板钢轧一体化智能制造示范产线推进实践
用于硅片检测的精密直线运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
抚顺隆基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