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地敲钟
2020-09-21唐宝民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6期
唐宝民
文革期间,中国科学院的很多科学家都被下放到河南罗山的“五七干校”劳动,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女科学家,因身材娇小、不适合干田里的活,干校就分配她负责敲钟报时。
敲钟的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每隔半小时敲一次钟。这个活看起來轻松容易,其实很枯燥。试想:在长达15个小时的时间内,大脑里得一直想着这个事儿,脑袋里的弦儿绷得紧紧的,精神难免会有些紧张。再说,每天都要不断地重复这个单调的动作,内心难免会产生厌倦感。
但这位女科学家敲钟的态度非常认真,她一丝不苟地去做这件工作,敲了几个月钟后,方圆几十里的老乡就传开了:“科学院干校老太太的钟,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时一样准!”每天早6时到晚9时,当中央台整点报时的“嘟”声响起,干校的钟声总是同时敲响,分秒不差。其后几年,中国科学院河南罗山干校的钟声,就成为方圆几十里人们对表的又一标准。
这位敲钟报时的女科学家,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时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的何泽慧女士。
【素材点拨】这是清华子弟张克澄在《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一书中记述的一段往事。他在书中写道:“向何老求证敲钟的故事,没想到她淡淡地一笑,微微一挥手,说道:‘你也听说了?这有什么呀,我们做实验都是按毫秒、微秒计算,敲钟是秒级的,再敲不准,我算什么呀?原来老人家是把敲钟当实验,一丝不苟地履行着科学家的职责。”
【适用话题】大师的风骨;认真;科学精神;职责;专注……
(南亭摘自《青年文摘》2020年第11期)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