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桂春的奇遇背后是人与城市的温情互动

2020-09-21任冠青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奇遇温情农民工

任冠青

恋恋不舍地给公共图书馆写一封“离别信”,却意外收获这座城市热情洋溢的“挽留书”。最近,在东莞务工的吴桂春颇具戏剧性的奇遇,引发了社会关注。

在吴桂春的故事中,最令人心动的,是其勾勒出的一名普通农民工鲜为人知的精神角落。很多时候,人们会下意识地将农民工等同于保洁阿姨、保安大叔等职业身份,其中关乎情感、精神和个性的层面则被淡化和模糊了。殊不知,在繁重工作之余,他们都可能像吴桂春一样,有着自己的人文和艺术追求,会把《红楼梦》反复读上四遍。

作家黄昱宁就曾分享道:有时快递小哥到他们那里,翻起一本书后却怎么都放不下来,于是诚恳地问她能不能送他看一下。其实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些兴趣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即时利益,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此朴素的热爱更显纯粹,也更值得被尊重和善待。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打破予取予求的冰冷“交易”模式,正视并回应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就显得极为必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显得若即若离。他们的人际关系常常局限于老乡与同事之间,与城市间的互动也只能依托工作关系和消费场景。借用人类学家项飙有关“悬浮”状态的表述,农民工有如“蜂鸟”一般,穿梭于打工城市與家乡之间,却难以找到真正的精神寄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单一僵化的互动关系显然亟待改善。一方面,这些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都有较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像范雨素和吴桂春一样,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收获,而是渴求拓展更多人生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人是独自在大城市打工,在生活中会遭遇诸如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击,也可能经历孤独彷徨的时刻。对于他们来说,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寻找人生答案和心灵慰藉,更是多了一层现实意义。

因此,对于城市来说,关注农民工的利益,除了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经济权益,还需要考虑完善文化类公共设施和服务,这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帮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之中,而不再只是匆匆的过客。

从吴桂春那句“不写点东西都对不起图书馆,因为太爱了”和“识惠东莞,识惠农民工”,我们不难看出,这段经历让他对这个图书馆、这座城市都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温情互动也让我进一步确信,一个城市的温度不只在于对所谓高端人才的欢迎,也在于对小人物的关照。

(本文原载2020年7月2日《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节)

观点运用:图书馆是美的;读书,让自己内心丰盈;在单调生活中坚守精神富足;珍视阅读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愿每一个农民工都被城市温柔相待;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书香,成为一座城市最大的眷恋……

猜你喜欢

奇遇温情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祷过山奇遇
狐说——祷过山奇遇
我与猫的午后奇遇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