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瓷器设计形态生成的影响
2020-09-21陈谨
陈谨
摘 要:我国工艺品种类繁多,陶瓷工艺品为其中之一,历史悠久,形态各异。其中越窑秘色瓷因其稀少珍贵而闻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种类之一。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瓷器色彩明净,质感细腻,是秘色瓷中的佳品。文章以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为例,探讨文化经济环境对瓷器设计形态生成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经济;秘色瓷;设计形态
越窑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秘色瓷更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唐时已有秘色,诗人陆龟蒙曾作诗《秘色越器》一首。迄今为止,对于秘色瓷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南村辍耕录》中记载秘色瓷专供皇室使用,臣庶不得用,所以得名“秘色”。
1956年,秘色瓷莲花碗被发现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被认为是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及其他秘色瓷器相比,该碗的设计精美绝伦,世所罕见,是越窑青瓷中的代表,是秘色瓷中的稀品。秘色瓷莲花碗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形制和装饰设计是受不同时代文化、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一、“以简为美”,秘色瓷莲花碗的设计工艺
(一)莲花碗的造型
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造型古朴但又不失设计感。它通高13.5厘米,其中碗高8.9厘米,盏托高6.6厘米。碗口径宽为13.9厘米,盏托口径为14.9厘米,底径为9.3厘米。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不同于唐时较平宽较矮的造型,它形状如豆,盘口有一定弧度的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盏托中间留有小孔。
(二)釉色及装饰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这是活跃于晚唐至五代的诗人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描绘的秘色瓷器。此碗正如诗人描述的一般,通体施以青釉,瓷胎灰白,釉色莹润透明,如宁静清澈的春水,又似晶莹剔透的玉石,同时以简约大方的线条在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部分装饰了重瓣莲花纹。莲花纹饰微微凸起呈浅浮雕状,浑然天成,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三)与其他青瓷的对比
图1中三个瓷器分别为宝鸡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色瓷盘、寧波市出土的唐代越窑秘色荷花盏托以及苏州市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从图中可看出,虎丘塔出土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要比唐代秘色瓷器复杂得多。这几件瓷器的用途不同,法门寺瓷盘应该为餐具,而后两个为茶具,故增加了盏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越窑秘色瓷器造型都非常简约,器身几乎没有装饰,但是它们都颇有葵口设计。葵口设计打破了瓷器的完整性,而匀称的排列又使它们不失形式感。两件唐代秘色瓷器的葵口设计是它们的点睛之笔,使瓷器的设计看上去简单却不呆板;而莲花碗采用直口,看上去并没有唐时的灵动,盏托设计运用了外翻盘口、束腰和外撇圈足,整个设计复杂了许多,更具有层次感,碗和盏托都装饰了莲瓣纹,中和了碗口的不灵动。莲花碗的造型和装饰虽然较为复杂,但得益于其干净的釉色和简约的装饰线条,整体看上去依旧简约大方。
二、社会环境对秘色瓷莲花碗设计形态的影响
(一)文化因素对秘色莲花碗设计形态的影响
自古以来,莲花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宋朝周敦颐称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唐朝陆龟蒙诗云“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玉洁冰清、清新不俗的莲花不仅被文人逸士用来寄托各种各样的情绪,同时也是工艺匠人喜爱的创作题材。莲花题材的工艺品最早的是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
一是佛教发展对陶瓷装饰纹样的影响。早在汉朝时,佛像元素就被纳入到中国原有的宗教和丧葬习俗中。在出土的当时的陪葬品中发现,佛教元素和其他宗教元素一起被应用到了工艺品的装饰中。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西晋时期的青釉堆塑楼阁飞鸟人物罐,在罐身、罐顶楼阁中都有贴塑佛像。在这件瓷器中,佛教元素和楼阁、飞鸟等中国元素集合到了一起,共同承载着帮助逝者“引魂升天”的寄托,展现人们对逝世后未来世界的构建。除了上面提到的堆塑罐外,许多该时期出土的文物中也出现了佛像装饰。在汉至魏晋时期,佛教初进入中国时,莲花纹饰并非佛教徒身份的证明,人们会采取一种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即在陶瓷器上贴塑佛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佛教、道教的认识开始清晰起来,莲瓣纹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开始流行。南北朝时期为佛教在中国的兴盛期,瓷器上常有莲瓣纹装饰。1948年出土于河北景县的北齐青瓷莲花尊是当时的代表性瓷器之一,和许多画面复杂的佛教题材绘画一样,该瓷器的装饰纷繁复杂,莲瓣纹不仅是其装饰的一部分,还影响着瓷器的整体造型,其后的瓷器装饰也受此风格影响。
佛教对中国纹饰的影响,一开始体现为运用佛像来直接装饰器物,而后体现为使用莲花等与佛教相关的图像,呈现出从写实到抽象的发展线。五代时期吴越国崇佛风气颇盛,所以秘色瓷莲花碗也受佛教之风影响,用线条在器身装饰了莲花纹样。
二是儒道思想对陶瓷设计的影响。在安史之乱后,人们开始排斥外来文化,佛教首当其冲,唐武宗灭佛运动之后,佛教在中国日渐式微,莲花开始接近世俗。与此同时,由于西夏等国家切断了内陆与西域的交流路线,佛教内部活力愈下。宋朝时,儒家学者吸收佛教知识,渐渐形成新儒学。秘色瓷莲花碗的莲花纹饰受到佛教的影响,但其整体散发出来的简约气质与儒道二家一直推崇的“风雅”“逸”思想有关。《论语·学而》写道:“吾日三省吾身。”《道枢》中云:“内观者何也?观己不观物,观内不观外者也。”受儒道两家影响的中国文人对内分别追求“自省”和“内观”,对外则体现为对“风雅”的追求。《道德经》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设计考虑文人的需求,就要减少华丽装饰、色彩等等。秘色瓷莲花碗造型简单,色彩单一,装饰线条简洁,整体高雅大方,体现了其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对秘色莲花碗设计形态的影响
一直以来,苏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都非常发达,五代时期吴越国第一代国君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政治手段,重农桑、兴水利,使吴越国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五代莲瓣纹青瓷钵同样为越窑烧制瓷器,但该钵造型较为常见,且釉色并不如秘色瓷莲花碗,笔者认为它应该是作为商品批量化生产出来的。而秘色瓷莲花碗作为皇室专用瓷器,它的釉色更优,造型比前者复杂得多。
三、结语
总的来说,当时的文化经济形态对秘色瓷莲花碗的设计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秘色瓷莲花碗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丰富了我们对秘色瓷的认知,为我们研究秘色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材料,为我们研究五代时期佛教文化和莲瓣纹的发展提供了帮助。除此之外,它的设计对于现代产品设计而言依旧具有参考价值。随着现代陶瓷制作工艺的提升,制作出高品质的陶瓷工艺品轻而易举,而如何制作出能代表中国文化及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品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日益更新的技术结合起来,把握新时期的特点,不断创新,才能设计出有中国味和不过时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钱琼,浅析晚唐佛教密宗对越窑青瓷莲花碗设计的影响[J].陶瓷研究,2015(1):50-51,53.
[2]李研.浅谈秘色瓷莲花碗的文化和艺术价值[J].艺术科技,2016(1):173-174.
[3]陆明华.唐代秘色瓷有关问题探讨[J].文博,1995(6):77-85.
[4]张璐.法门寺秘色瓷与晚唐佛教密宗审美观念研究[D].西北大学,2013.
[5]张晓霞.佛教对传统莲纹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3):32-34.
[6]芮沃寿.中国历史中的佛教[M].常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柯律格.中国艺术[M].刘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8]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