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海归”:打造“私人定制”特色养老驿站
2020-09-21冬日
冬日
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各种模式的养老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85后清华“留美硕士”陈驰,汲取了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先进经验并加以创新,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创办别具特色的“养老驿站”。在以健康饮食、瑜伽养生为主打的同时,推出“私人定制养老服务”的特色项目,受到了社区内广大老年人的欢迎和追捧。如今,陈驰创办的“特色养老驿站”已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社区“落地生根”,年创产值3亿元人民币。
涉足养老缘于奶奶“中风”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MBA,理想是做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正当陈驰在美国大学斗志昂扬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奋斗时,父亲打来的一个越洋电话,改变了他理想的轨迹。
那天是周末,陈驰正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书,接到父亲打来的越洋电话,说奶奶突然患上了中风,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如今卧病在床不能动弹,饮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顾。家里相继给奶奶请了五六个保姆,但都被奶奶给骂走了……父亲想让陈驰查查,美国有什么照顾半失能老人的好办法。
听到奶奶半身不遂了,陈驰心里非常难过。陈驰是奶奶从小一手带大的,那些年父母忙于工作,把他扔给奶奶照料,奶奶无论走到哪儿都把他背在背上,奶奶的脊背成了他童年的摇篮,他对奶奶的感情甚至超过父母。于是,在休息日和假期,陈驰奔走于美国各大社区托老所,观察托老所怎样服务,老人怎么活动……在美国社区托老所,陈驰经常一待就是一天。
美国的养老服务非常个性化、人性化,老人既可以入住养老院,也可以住在家里居家养老。居家养老的老人,养老院每天早晨用班车接他们到养老院,晚上再把他们送回家里。老人们在养老院里吃一日三餐,参加各种适于老人的运动和欢乐的娱乐活动……在一个社区养老中心,陈驰看到一个坐着轮椅的老人被护工推到舞蹈活动区,一看到其他老人跳舞,这位老先生的情绪也被带动了,最后竟然在护工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兴奋地用手打着节奏,身体随着音乐扭动着。陈驰还看到,在社区养老中心的老人们,每时每刻都是快快乐乐的,脸上总是挂着无比开心的笑容。
几个月考察下来,陈驰心中感慨良多:“同样是半失能老人,为什么美國老人就能在社区养老中心主动康复,而国内像奶奶一样的半失能老人就只能躺在家里的床上,被动地接受家人或保姆的照顾呢?”想到奶奶和那些和奶奶一样的半失能老人,陈驰忽然萌生了想要创办“美式养老驿站”的想法。他立刻拨通了大洋彼岸父亲的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向父亲和盘托出:“我毕业后决定回国创办‘美式养老驿站,从健康饮食和运动养生入手,以灵活多变的养老模式,打造有益于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个性化养老服务……”父亲听了,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2012年春,陈驰从大洋彼岸的美国MBA毕业后归国,然后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养老驿站”的建设中。在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大力支持下,仅仅半年时间,双旗杆社区“养老驿站”便建成并开门迎客了。然而,在养老院遍地开花的当下,如果没有别具一格的特色,是很难吸引老人入住的。而陈驰的“养老驿站”借鉴了美国社区养老院的先进经验,并加以改进和创新,打造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养老模式。
健康长寿从“盘中餐”开始
有句话说:要想抓住他的“心”,先要抓住他的“胃”。老年人要想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最为关键。基于这种饮食理念,陈驰和他的团队决定:特聘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的营养专家,每月为养老驿站的老人们特制“老年菜谱”,让老人们每天都能吃上搭配合理又健康营养的饭菜。
然而,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了让老人们一日三餐吃得健康,陈驰和他的厨师团队可是没少下功夫。养老驿站正式开业的前一个月,陈驰和他的厨师长按着北京大学营养专家开出的老年菜谱烹饪出一道道菜肴,然后提着装着这些菜肴的食盒,一趟又一趟地从德胜街道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医学院跑,请北京大学的营养专家对各道菜肴进行点评和指导,力求做到每道菜肴营养均衡、少油低盐,有利于老年人的肠胃和健康。有时候,同一道菜肴最多带过去七八次,经北京大学营养专家检验后再反馈给厨师,油盐用量差一点儿也不过关。在北京大学营养专家的指导下,厨师们用量盐器和量油器对菜品的食盐、油的用量进行精确把控,使每道菜肴的油盐用量完全达到老年人的健康饮食标准。除了对盐和油的精准把控,厨师们还在北京大学营养专家的帮助下,通过一套公式计算菜品其他成分的搭配比,使做出的菜肴既符合营养标准又味道丰富,让老人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美味。
“养老驿站”正式营业后,每日三餐提供的菜品,荤素搭配有十几种:熘肉段、京酱肉丝、什锦豆腐、烩三丁……诱人的菜香缭绕在养老驿站的上空,吸引着老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用餐大厅,不一会儿,300平方米的用餐大厅座无虚席,每张餐桌菜品有三荤三素,主食有米饭、馒头和烙饼等。不到十分钟,很多老人餐盘里的饭菜就被“一扫而空”。一对老夫妻由衷地赞美:“好吃,别看低盐少油,菜可香了,不仅软烂,色香味一样不差,我和老伴每次都光盘。”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吃鱼,鱼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质鲜嫩、容易消化,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胃口。但由于担心老人吃鱼被鱼刺卡喉,很多养老院都不敢做鱼给老人们吃。为了能让养老驿站的老人们吃上鱼,陈驰让厨师选用鱼刺很少的鲈鱼、鲳鱼、龙利鱼等食材,而且在烹饪之前把鱼刺精心剔除掉,让老人们放心地品尝鱼肉的鲜美。一次,一位老人对陈驰说想吃芋头和窝头,可当时驿站的主食里只有米饭、馒头和烙饼。“老人给我们提了醒,我当天又去找专家讨论主食的问题,最终决定,每天的主食不得少于5种,粗粮不少于3种。”
渐渐的,双旗杆社区“养老驿站”的“一日三餐”声名鹊起,很多其他街区的老人都慕名而来,在驿站餐厅用过一次餐后,第二天就拉着儿女办理了入院手续。老人们说:就冲着这里的健康美味,我们也要到这里来养老。入院的老人从最初十几人变成了几十人,最后达到了近三百人。
老年瑜伽“动一动”更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人每天“动一动”,身体会更健康。但很多养老院担心老人做运动会出现意外受伤,因此不鼓励甚至禁止老人做运动。但陈驰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老人们也该“动”起来。可怎样让老人安全地“动”起来呢?陈驰想到了风靡世界的瑜伽运动。现在练瑜伽的大都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很少有老年人在练瑜伽。陈驰决定在养老驿站推出“老年瑜伽”,他三顾茅庐请来了北京体育大学的瑜伽教练彭松英,针对老年人的特殊体质和身体状况,编导了一套适合老年人练习的瑜伽体式。
“吸气,呼气,四肢慢慢伸展……”在养老驿站的地下一层综合活动区,七八位老人坐在垫子上,在彭松英老师的带领下做着老年瑜伽动作。彭松英对记者说:“吸气和呼气的训练,主要针对老年人普遍的气短问题……瑜伽最大的作用不仅能延缓身体各个部位的衰老,同时也不会很剧烈,非常适合老年人做练习。”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面对面,身体向后坐,左臂伸出,相互抻拉。“这个动作对老人的腰部肌肉锻炼特别有好处,两个人配合,幅度不用特别大。”彭松英一边指导,一边讲解。不一会儿,两位老人额头沁满细密的汗珠,面色也变得红润起来。彭松英向记者介绍说:“老人姓张,今年79岁,已经参加老年瑜伽四五次了,现在带着老伴一起来练,效果特别好。”在入住养老驿站之前,张先生和老伴每天的健身活动基本就是遛弯,溜达时间长了还容易腿痛;岁数大了,广场舞、健身器材做起来吃力,加上本身骨质疏松,膝盖老化,基本上就没法运动。入住养老驿站后,张先生发现了驿站的老年瑜伽课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跟着练了一堂课,身体感觉十分舒服。张先生有膝盖关节疼痛的毛病,几次瑜伽课之后,膝盖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了,腰腿也更加灵活,于是便拉着老伴一起练起了老年瑜伽。
因擔心身体受伤,很多老年人不敢运动,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陈驰对记者说:“这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和健康来说是一个短板,养老驿站开设老年瑜伽、老年增肌减脂操和八段锦等课程,就是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提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而聘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则是对老人运动安全性的有力保障。”为了让参加老年瑜伽的老人既得到锻炼又保证安全,陈驰还为每个参加瑜伽的老人配备了护理员——教练在前面带着做,护理员就在后面观察,一旦有老人累了或者身体不适,就立刻扶着去休息。
老年瑜伽课成了养老驿站的又一特色品牌,吸引了一大批其他街道和社区的老人慕名前来入住。
自由灵活养老服务也可“私人定制”
在中国,很大一部分老人,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即使老无所依(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针对这一部分观念陈旧的老人,陈驰推出了“养老服务,私人定制”的服务项目。
王树民夫妇是双旗杆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因为妻子不能生育,他们膝下无子女,两人的退休金足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说还是待在自己家里养老好。他们看到陈驰养老驿站的广告,可以“私人定制养老服务”,便来到养老驿站咨询。咨询过后,王树民老人定制了“送一日三餐上门”和“每周打扫一次卫生”的服务。自那以后,王树民夫妇每天都可以提前定制自己喜欢的饭菜,然后有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送到家门口。每周,养老驿站的清洁人员都会到王树民家打扫一次卫生,每次都把屋子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王树民夫妇对养老驿站的“私人定制养老服务”非常满意。
陶敏芝老人的儿子在美国研究室工作,几次提出接她去美国养老,但老人就是不去。儿子又提出送她去条件优越的养老院养老,老人也不答应,说就喜欢待在自己的老房子里。陶敏芝老人虽然才60多岁,但是身体总是爱闹小毛病,经常要去医院看病。之前,老人每次去医院看病都是打电话让亲属陪同,后来她感到老麻烦亲属很不好意思,于是闹一些小毛病也不去医院看。养老驿站推出“私人定制养老服务”后,陶敏芝老人来到养老驿站定制了“陪同去医院看病”的养老服务。自那以后,陶敏芝老人再闹个小病小灾,一个电话打到养老驿站的服务中心,不出十分钟,带她去看病的车辆和陪同人员就到了她的家门口。
……
俗话说:千人千面,千人千样。每个老人的养老服务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无论老人们提出什么样的“私人定制养老服务”,养老驿站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无条件地满足老人们定制的养老服务,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惬意、更舒适、更幸福。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对陈驰的“养老驿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老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就是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北京的养老驿站遍地开花,但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驿站只顾标准化,比如要有床位,有各种功能的活动区,却忽视了属地老人的真正需求,和社区、街道老人的实际刚需不匹配。双旗杆社区养老驿站得到了辖区内老人的认可,就说明他们的模式和该社区的老人很匹配,是成功典范。”
如今,陈驰把以老人健康管理和文娱社交为核心的个性化养老模式在全国推广,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社区实行“连锁经营”模式,年创产值达到了3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