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文化安全威胁路径与对策研究

2020-09-21杨小曦杨军辉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对策

杨小曦 杨军辉

摘 要:文化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因而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文化入侵、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再输入、快节奏背景下的传统文化被抛弃、利益驱动下的他者文化植入等四种威胁路径,必须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加大外国文化审核力度、仔细甄别中国文化符号的再输入,并传承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认知地方文化价值,方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夯实国人民族精神和国家思想根基。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威胁路径;外国文化;传统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

Abstract: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refore, it is mus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Chinas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is faced with four threat paths: foreign cultural invas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re-inpu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abandon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fast-paced, and implantation of other culture driven by interests. We must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Chinese culture, strengthen the audit of foreign culture, and carefully screen the input of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Only by inheriting,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tablishing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cognizing the local cultural value, can we ensur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and consolidat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Keywords: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threat path; foreign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Countermeasures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硬实力”竞争,而且更多地包括了文化、外交等“软实力”竞争。而文化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高度融合,使其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政府国际战略意图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愈加突出。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观念形态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1],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问题,主要涉及内外关系维度、新旧關系维度、同异关系维度等三个方面[2]。然而,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不断辩证发展的状态,需要时刻以战略性、前瞻性目光审视文化安全发展态势,并剖析文化安全威胁路径、探究文化安全保障策略,方可确保国家文化的长治久安。

二、国家文化安全威胁路径分析

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维度,结合当前国内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表明当前国家文化安全面临以下四种主要威胁路径。

(一)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文化入侵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文化入侵属于国家文化安全中的内外关系维度。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交流日趋广泛与深入,交流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早期的经济领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诚然,社会发展需要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各取所长、融合发展,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单向输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兴盛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失去自己文化的国家与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是不可持续的。当前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利用其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大肆输出其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企图改变他国民众思想观念,进而重塑他国文化。文化已沦为某些国家扩张霸权、主宰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其文化殖民形式也日趋多样并更具隐蔽性,如外国文化与经济、政治、外交、节庆等进行融合,民众必须清醒认知、有效识别并主动抵制文化殖民。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再输入

中国千余年的发展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文化既是中国人的文化,更是世界人民的优秀文化财富。而今伴随中国在世界综合影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走出国门并被世界人民所认知、喜爱、认同和接受。如个人英雄主义曾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是好莱坞影片中的主要题材。然而近年来受中国文化影响,其影视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也由早期的个人英雄主义转向中国的集体主义,并广受美国及世界人民喜爱、认同、追捧[3]。然而坚持文化殖民霸权的某些国家并未止步,反而借此对中国文化予以反输出。即以他国文化为基础,利用某些中国人广泛认同的文化符号,叠加、植入他国文化理念进行融合创作,反向输出到中国以宣传他国文化。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这种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他国文化叠加、植入后的再输入,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外国文化入侵现象,更为隐蔽,更易于促使国人放松警惕,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吸纳他国文化。而这种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再输入即属于文化安全领域的内外关系与新旧关系维度的融合。

(三)快节奏背景下的传统文化被抛弃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其既定的环境,因而文化往往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然而多方论证与分析表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价值与吸引力,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文化生态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传统文化所附带的历史沧桑感与厚重感,也导致其与现代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也使得现代人类,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对于传统文化心生敬畏,难以用心、用时去了解、细品、传承传统文化,进而致使某些传统文化逐渐失去生命力并与现代人们生活渐行渐远。以传统文化——京剧为例,京剧源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并在民国时期发展至鼎盛。然而京剧表演中缓慢而有韵味的唱腔却与如今经济生活的快节奏不甚匹配,难以为生活节奏较快的中青年群体所偏好。如京剧名曲《贵妃醉酒》中“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一句,16字唱腔却达一分十二秒。其他剧种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昆曲《牡丹亭》中“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一句,虽为9字但唱腔却长达一分零五秒。时下快节奏的经济活动方式改变了中青年人的生活节奏,碎片化时间难以全面系统地细品传统剧目,相应地也难以体验到传统戏剧给人的畅爽感觉,传统戏剧仅成为老年人这一有闲群体可以尽情体验的对象。而老年人对于传统戏剧的偏爱,也给传统戏剧贴上了“老年人” “古板陈旧”的标签,致使中青年群体心生排斥,进一步拉大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这种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被现代人所抛弃属于文化安全领域内的新旧关系维度。

(四)利益驱动下的他者文化植入

地方文化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某地方居民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符合其生存区域特色的区域文化。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兴起,地方文化因而其地域特色而被广大游客所喜爱,地方文化也成为旅游地重要的旅游吸引物。然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某些旅游景区受经济利益驱动而盲目引入其他地域文化以迎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需求。旅游景区盲目植入的他者文化,虽然能在短期内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却会导致地方文化的消失或变异,既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区域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全国著名乡村旅游地——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本是游客体验陕西关中民俗文化的最佳场所。然而,近年来景区受利益驱使,引入酒吧文化、伊斯兰文化、新疆文化、四川文化等他者文化,致使袁家村现已演变为混合型美食体验小镇,而非关中文化的体验场,误导了游客和居民对关中文化的认知。这种利益驱动下的他者文化植入,则属于国家文化安全领域的同异关系维度。

三、国家文化安全保障对策分析

上述四种威胁路径对于国家文化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以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一)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加大外国文化审核力度

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文化入侵,全面提升国民文化自信是当务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具体应加大对中国文化的挖掘与体系构建,加强中国文化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以让国人全方位、正确认知中国文化,进而认同中国文化,增加国人文化自信,从而自觉抵制外国不良文化。同时,面对多种形式的外国文化入侵,国家文化部门应加大文化审核力度,全面剔除外国文化糟粕,净化文化市场,从而确保国家文化市场安全。放眼世界,许多国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都采取措施以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以防范外国文化对本国文化基础的解构。如法国提出“文化例外”原则以特殊保护本国文化;加拿大颁布C-55法案限制外国期刊发展。

(二)仔細甄别中国文化符号的再输入

针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化再输入,我国在为中国文化被世界人民认同所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中国文化再输入的甄别力度,以防止外国文化假借中国文化符号而传播他国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从而确保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传承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针对快节奏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抛弃问题,首先应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不合时代需求的原因,从而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满足国人文化需求。近年来,京剧男旦董飞借助抖音平台传播京剧,综艺节目《喝彩中华》《国风美少年》等将古风发展成为一种新流行等,即是一种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尝试。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认知地方文化价值

针对利益驱动下的他者文化植入,部分经营主体应树立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肩负地方文化保护使命,以负责任的态度去认知地方文化价值,尊重地方文化生态,从而正确地对待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非简单的引入他者文化。

四、结语

文化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文化安全的表述,使民众更加认识到了国家文化安全的意义与紧迫性。因而,应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并结合时代发展积极拓展文化安全领域,及时发现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并探究相应保障措施,以确保国家文化脉络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夯实国人民族精神和国家思想根基,也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进而让世界人民认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万钰莹.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无缝隙治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5):46-50.

[2]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杨小曦,杨军辉.美国好莱坞影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类型分析[J].传媒论坛,2020,3(4):128-129.

其他作者简介:

杨军辉,男,汉族,陕西眉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文化。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