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取穴规律
2020-09-21林依梦刘珍珍杨琪琪
林依梦 刘珍珍 杨琪琪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等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以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治疗的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6篇文献,涉及腧穴394个。经数据挖掘分析后发现,临床所取腧穴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肾俞、关元等,涉及膀胱经、胃经、脾经上的穴位为主,占总频次的53.55%;特定穴位以五输穴的使用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34.77%。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临床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选穴规律,为日后临床治疗的开展及实验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针灸;数据挖掘;取穴规律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ules of acupoint selection in th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recent 10 years.Methods:Databases such as CNKI,Wanfang,VIP,CBM and PubMed were retrieved for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20,establishing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 database,and analyzing acupoint selection rules by data mining technology.Results:A total of 76 articles were included,involving 394 acupoints.After data mining and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selected acupoints were Zusanli(ST 36),Shenshu(BL 23),Guanyuan(RN 4),etc.,including the acupoints mainly related to the bladder meridian,stomach meridian and spleen meridian,accounting for 53.55% of the total frequency.As for the special acupoints,the frequency of Five Shu points was the highest,accounting for 34.77% of the total frequency.Conclusion:Data mining analysis of the acupoint selection rules in the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can provide data basis for futur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Keywords】 arthritis,rheumatoid;acupuncture;data mining;rules of acupoint selection
類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全世界发病率为0.5%~1.0%,我国患病率为0.20%~0.3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损伤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1-3]。目前,临床针对RA的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以及针对性更强的生物制剂或生物仿制药等[4];除此之外,中医也在RA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灸因其缓解症状、改善疼痛、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受到医生及患者们的关注[5]。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归纳,根据数据挖掘分析临床运用针灸治疗RA的研究,为临床医生的治疗以及科研实验提供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等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以针灸治疗RA的临床研究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针灸”“针刺”“艾灸”“针药结合”“温针灸”等,英文检索词为“acupuncture”“moxibustion”“electro-acupuncture”“extra points”“needling”“rheumatoid arthritis”。检索世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文献检索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
1.3 纳入标准 ①RA诊断明确;②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可结合其他干预方式;③所选针灸穴位为体穴,针灸手法为《针灸手法学》中的范围;④临床随机对照试验;⑤一次文献。
1.4 排除标准 ①治疗标准不清楚的文献;②以非体针或药物等为主要干预手段的文献;③治疗取穴不明确的文献;④实验研究类文献;⑤单纯理论研究文献。
1.5 数据预处理 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及筛选标准,最终纳入文献76篇。为减轻人为误差,初筛后,由2名文献检索人员通篇仔细阅读文献,为后期数据挖掘做好准备。整理最终纳入的76篇文献针灸处方,若是辨证选穴的文献,将主穴录入“取穴主方表”中,配穴录入“辨证配穴表”;若并未提及分型选穴的文献,将选穴直接收录“取穴主方表”中。
1.6 数据库的建立 采用Excel 2017版整理出文献中穴位信息,建立相应的腧穴数据库,录入内容包括穴位名称、穴位归经、特定穴位等。
1.7 数据挖掘方法 主要以描述性分析联合关联规则分析处理数据库。描述性分析方法: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录入的相应内容进行处理,分析其频次、百分比。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运用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根据支持度和置信度情况分析该疾病的腧穴配伍关系。支持度指同时包含A项目、B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概率,置信度指包含A项目当中同时包含B项目的概率。
2 结 果
2.1 腧穴运用频次分析 76篇文献中的76条针灸处方共涉及经穴35个,总应用频次为394次。按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选用频次≥15次的腧穴11个,见表1。
2.2 腧穴配伍关联分析 设定支持度及置信度作为针灸治疗RA腧穴配伍的关联性评价指标。支持度 > 13%,置信度 > 90%,其关联规则网状图见图1,两个腧穴之间连线越粗表明两腧穴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图中可见足三里-肾俞、足三里-关元、穴位之间的连线较其他连线粗,关联程度高。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 > 13%,置信度为100%的共9条,见表2。例如当取肾俞时,取肝俞的概率是100%,支持该条规则的选穴处方占27.632%;取足三里时,取三阴交的概率是100%,支持该条规则的选穴处方占25.000%。该表与网状图相互印证,可看出针灸治疗RA常用的腧穴配伍。
2.3 腧穴-经脉关联分析 归经统计76条针灸处方,针灸治疗RA共涉及11条经脉,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应用频次最高,共涉及13个腧穴,累计频次211次,占腧穴总频次的53.55%。对各同名经的应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序,阳明经27.66%、太阳经22.34%、少阳经13.45%、太阴经12.43%、厥阴经1.01%、少阴经1.77%。相关信息见表3。
2.4 特定穴关联分析 统计归纳针灸处方中394个腧穴特定穴位信息,各项特定穴位情况见表4。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RA的选穴共涉及9类特定穴位,五输穴的使用频次、频率最高,累计137次(34.77%),其中足三里的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交会穴、下合穴、背俞穴的运用频次较高,分别占特定穴位总频次的26.90%、22.08%、21.83%,其中运用频次最高的为足三里(胃经合穴、胃腑下合穴)、背俞(背俞穴)、关元(交会穴)、脾俞(背俞穴)。
3 讨 论
RA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等范畴,多与风、寒、湿三邪关系密切[6],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关节,阻塞经络,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则可引发本病。RA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证素分析发现,RA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但以肝肾亏虚证型出现频次最高[7-8]。RA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感染等诸多因素相关[9],其发病病程较长,治疗非一蹴而就;因此,除外邪侵袭外,还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气不足[10]。
数据挖掘结果可见:①临床针灸治疗RA取穴以“补益”为主,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肝俞等穴使用频次高,大多为保健、强壮之要穴。除补益外,针灸选取阳陵泉、三阴交、曲池等穴位能够疏通经络、强筋健骨,治疗RA侵害关节筋骨等问题。②在针灸处方选穴配伍中,以肾俞-肝俞、肾俞-肝俞-足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配伍支持度最高,同时可见足三里是穴位配伍使用的重点。足三里临床适应症广泛,在痹证治疗上有其独特作用[11]。肾俞与肝俞同名经腧穴配伍达到补益肝肾的效用;足三里与三阴交配伍,脾胃表里经配伍治疗,增强补益之功。③在治疗经脉取用上也是以固本培元为主要原则,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选用最多,这些经络上所选取的穴位也是以补益为主。RA大多迁延难愈,疾病后期气血亏虚难以濡养经脉、筋骨[7],治疗上多以补益为本。
④针灸处方中使用最多的特定穴为五输穴。五输穴分“井、荥、输、经、合”,为经气流通输注汇合之处。五输穴是临床许多疾病治疗最常用的特定穴位之一[12],较多分布于身体大小关节处,与RA发病时侵害部位相重合,这也是针灸治疗上近部取穴原则的体现。
中医治疗RA独具特色,疗效显著[13-14]。基于此,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研究针灸治疗RA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些许思路。除单纯针刺治疗外,艾灸、穴位敷贴、熏洗等外治法[15]也可在治疗中发挥作用,临床治疗RA可综合多种方法,缓解患者病痛。
参考文献
[1] BLAIR HA,DEEKS ED.Abatacept:a review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J].Drugs,2017,77(11):1221-1233.
[2] 党鹏,田杰祥,王钢,等.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的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3590-3593.
[3] 胡晓敏,宗英,余珊珊,等.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及趋势[J].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36-43.
[4] 曹芝艳,于泓.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59(21):108-111.
[5] 王丹,武平,陈白露,等.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灸法应用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482-2484.
[6] 邢铁艳,陈慕芝.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陕西中医,2016,37(1):80-81.
[7] 柳玉佳,王莘智,旷惠桃,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1):79-83.
[8] 杜彩凤,赵勇,邹小娟.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2):161-163.
[9] 陈伟,韦登明,逯卓卉.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中医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34-136,140.
[10] 侯红星.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189.
[11] 揭丽桦,谢煜,徐振华.《针灸大成》足三里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8,11(9):1398-1401.
[12] 陈思宇,金末淑,徐杉,等.五输穴现代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9):100-103.
[13] 王亚丽,李春红,赵丽晴.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J].實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30-32,39.
[14] 裘妍,王东.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与预后情况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8):146-147.
[15] 赵彩虹,高玉亭,郝慧琴.类风湿关节炎外治法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12):1760-1763.
收稿日期:2020-03-09;修回日期: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