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式灵动课堂感悟

2020-09-21张琦

新丝路(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分享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张琦

摘 要:在分享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词“问题——思考——分享”中,三者不是割裂的。没有问题,我们思考什么?没有思考,我们分享什么?不分享又少了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思考的意义。将情景给学生,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也许会提出很多,此时也许不能保证每个问题都指向本节课要解决的目标,也许会有一些问题是旁逸斜出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开手,让孩子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分享

2018年5月18日,今天的课题是《长方体体积》,自学内容为以下三个部分: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通过操作与探索,得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猜想;借助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推理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一开课让我欣慰的是,短短的一周多的分享式课堂的实践,孩子们已经会看到课题后主动提出问题:什么是长方体体积?长方体体积怎么计算?长方体体积与正方体体积在计算体积时有什么关系?问题刚提完,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又举手了,说:“第一个问题我会,只要把体积概念中的“物体”二字改成“长方体”就可以了”。在他的提示下,全班同学一起总结出了长方体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短短的一个环节,让我看到了孩子们面对问题的主动性,对于简单的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当学生们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后,进行全班分享交流的时候,出现了这节课的困惑。这节课本应该是学生通过先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再填表格、观察、分析,然后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最后得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猜想,并进行验证。

可学生们上台分享交流表格时,体积的填写都是直接利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得来的,并不是通过正方体的个数得来的,那么,这个活动、这个表格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怎么办?此时,我介入课堂,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课间十分钟进行反思,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呢?紧接着的第二节课,在同样出现了这类问题后,我对上台分享的学生提问“你们小组合作完成的表格对于这节课的作用在哪里?”被提问的孩子先是蒙住了,然后在全班同学的交流和探讨中发现了问题所在,最后也明白了道理。但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课堂练习无法完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带着问题去咨询李主任。李主任听了我的问题后,问道“如果一开课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直接给他表格进行小组合作,会怎么样呢?”听后,我立刻顿悟了!分享式课堂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式,每节课也有它的侧重点与层次的划分。我也明白了,上课之前必须对每节课的内容深挖、深钻,尽量要想到孩子们的各种情况、问题和处理的方式与方法。

这节课我也有以下的收获。

1.学生看到课题后不用我提问,主动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和想法。

2.对于简单的问题会主动思考,及时进行解决。

3.这是一节实践操作活动课,十几年的教学中我都是不喜欢上这种类型的课,原因是怕课堂纪律乱,部分学生只顾玩手上的学具,不认真听讲,尤其是让小组交流的时候更是合伙玩学具。因而,每次遇到这种课,我开课的第一句话必定是“大家注意,在我没有说开始动学具的时候,不要乱动,否则我会收上来,让你一节课都不能使用。”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管不住自己。而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说这句话。下课后我问道孩子们,“怎么这节课都没见你们说闲话、玩学具呀?”“老师,我们的讨论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既要把问题都讨论完,还要赶紧分工,看看谁说哪部分。根本没有时间说闲话呀。”“还有,就是上课时我们必须的认真听讲,才能听出其他同学说的对不对。”

这,不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吗?

还有一节课,是我在2018年10月19日,六(6)班上数学课时,一个孩子的分享给我的感悟很深。

这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搭积木比赛》,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在让学生分享练习题时,一个学生的分享让我瞠目结舌。题目是:一个立体图形。

按题目的要求搭小正方体,最多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答案是7和5。

最多是7个,这个毋庸置疑,而这位同学在分享最少需要几个的时候,他认为是4个,其他的学生立马叫道:“不对,不对,应该是5个”。

听到同学们的纠正,这位上台分享的孩子立刻失去了信心,有点儿不知所措。这位学生是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女生,今天能主动上台分享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让其他的学生先别着急纠正,让她把话说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位学生接着说道“可以把1号去掉,就是4个小正方体。”

“啊?啊?”“咦!咦!”“哦,哦”在同学们的众多感叹词后,直到有位同学说“好像也可以啊”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本以为她的想法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她是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平时的测试也就在80分左右,而我起初的想法是让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后,再让其他同学帮她改正错误的。怎么大家的表情和感觉好像不太对啊,怎么回事呢?而我在课前还翻阅了教参,答案是5个,

我赶紧再次认真仔细的进行了思考,好像确实可以啊!

此时,我赶紧启发大家,“那现在大家该怎么办呢?”

“我们动手搭一搭吧!”同学们立即动起手来。搭的快的同学马上说道:“对着呢!老师,这样也可以!”其他的同学也相继的得出“4个也可以”的结论。

看着同学们搭好的立体图形,我们一起从正面和左面进行了观察,发现搭出来的立体图形确实是符合题意的。我也及时地表扬了孩子们,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并没有依靠老的师和书本,而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它。

课堂就这样结束了,可我们的实践结果与教学用书的答案矛盾却一直纠结着。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他老师及时进行研讨,最终有幸得到任老师的指点,对于《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整套书分三部分讲解。我赶紧查阅了四年级下册的教参,在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分析”中明确地写道:

“为了降低难度,本套教科书在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时,只考虑两個正方体之间至少有一个面重合的情况。”同时,在一道课后题的讲解上也清楚地说明“如果学生能搭出棱与棱重合的情况,只要正确,教师应给予鼓励。”到此我才算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二天的课堂上及时与学生们交流,孩子们也是大彻大悟。

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意识到,如果这节课我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估计会用很短的时间把这道题目按照教参的答案讲完,那么这位胆小的女生,听到大家的想法与结果都这么一致的话,我相信她更没有胆量与信心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样的话,我们全班同学都将错失这个学习的机会,我也更不会重视这个问题,以致最终搞得这么透彻!

同时,我也在思考要想把分享式教学上到真正的“灵动”,必须发挥每个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质疑。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是对我们老师更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分享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谈独立思考
孩子,我们慢慢来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