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有效性研究
2020-09-21陈凤美
陈凤美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虽都开展的有声有色,但不乏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结合志愿服务专业契合度,实践活动类型等探索增强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
立德树人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有利于高职学生认清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与将来的就业岗位完美对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志愿服务与“立德树人”在实践育人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学生可增强了解社会的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青年中落地生根。
一、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现状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严格落实团市委、校团委活动要求,开展系列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寒暑假期间在团市委和校党委、校团委的号召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假期社会实践,让有志青年奉献社会,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志愿者团队成员普遍受益成长较快。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认识不到位,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学生参与度不足且存在部分抱着好奇心试试看的心理随波逐流参与的学生,还有一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目的性较强:为加分,为成为学生干部,为评优选先等,动机不存,投入不够,取得的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2.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和激励机制,培训不足。各院系没有专人长期系统组织开展此项工作,缺乏长效机制,致使每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准备动员不足,下发任务后多由辅导员组织开展,方案设计仓促,很多时候更注重形式,疲于完成任务。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们多是整体评价,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志愿者个人的激励。
3.覆盖面不足,达不到整体育人效果和群体影响力。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同学只参与过班级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院校及社会大型的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只有少部分人有机会参与其中,达不到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社情国情,进行全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功能。
4.高职学生志愿服务专业优势发挥不足。没能很好的把志愿服务和专业所学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多数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固定化,专业契合度较低,多为思想教育类(报告、讲座,参观博物馆等),主要是通过纪念日,团委或院系组织的班团会宣传学习,实践类型多是卫生清扫、走访老教师等,地点大多是校内或是社区公园。社会经济类和科技创新类等能够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活动类型微乎其微。而且志愿服务的形式化、表面化问题严重,难以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三、志愿服务的重要育人功能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是由学生自愿主动参与,以“互助、友爱、奉献、进步、服务”等为口号,培育学生的志愿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达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和助人自助的目的。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让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性信念,认识到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同时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磨练青年一代的意志,培养其团结合作、创新精神,锻炼吃苦耐劳能力。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与立德树人可谓同向同行,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
四、增强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对策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育人载体。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让其成为帮助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为提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宣传。强化学生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重要性认识。要对学生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如团委、院系学生会等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等媒体,开展专门的志愿服务讲座报告,对志愿服务政策、志愿精神及服务技巧,优秀志愿者的典型事迹等进行宣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动机。从对学生的社情国情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营造积极向上并且浓郁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和认同志愿服务事业,愿意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2.完善培训机制。尽管大学生有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但通过前期调查发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的服务能力、水平和技巧明显不足,以至于活动结束后自己从中收获也不足。要提高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效性需要对其加强工作技巧、志愿服务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指导。
3.优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高效率的志愿服务必须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设立专人负责,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做好年度计划安排,对志愿团队进行注册、统一管理培训,制定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管理举措,将学生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并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进行量化考核并将结果纳入个人、班集体评优选先的参考系数,同时对奉献意识强、奋斗意识强、责任意识强的学生给与个人荣誉,并通过宣传版、公众号等加以宣传,树立榜样,提高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4.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折算成第二课堂实践学分。2018年7月5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指出“第二课堂”可以设置七大模块的课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块就是“志愿公益服务”。要在学校及各二级院成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门负责机构,把全体学生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类型、级别、服务时间、活动次数等建档成册,及时做好数据统计并赋予一定的实践学分,并将其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一部分,同时激励同学们把志愿服务活动同专业所学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支撑,使学生志愿服务既有理论支持又能更好在实践中运用检验。
5.注重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专业契合度,结合学生专业所学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组织高职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成长,把专业所学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恰到好处地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专业契合度,更好地讓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本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6.调动多方力量,构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协同育人合力。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全员全方位聚力培根铸魂,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形成一股乐于志愿服务的精神力量,从国家、企业、学校、社会各个方位和过程中实现志愿服务的培训、管理、监督、激励等有效协调的平台,来保证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但要有善于思考的头脑,还要有敢于实践的双手和勇于跋涉的双腿。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让新时代青年长知识,强本领,更好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晓璇.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76
[2]崔倩倩.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4-7
[3]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J].教育发展研究,2009.28(Z2):127
[4]徐虹霞.高职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以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3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