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地区“文革”建筑现状调查及保护利用

2020-09-21周亚南

新丝路(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建筑现状

周亚南

摘 要:“文革”建筑作为“文革十年”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对晋城地区现存的“文革”建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以期能引起大家对“文革”建筑的关注,做好这类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

关键词:“文革”建筑;现状;保护利用

一、“文革”建筑的概念

1966年,以中共中央下达《五一六通知》为标志,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至1976年毛主席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作结。历时十年,席卷全国。“文革”建筑就是产生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有的建筑类型,主要指公共建筑。“一切突出政治,一切为政治服务”的建筑思想充分地表现在这些“文革”建筑中。它们表达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意图,具有着强烈政治意味和鲜明政治符号特征。红旗、火炬、革命标语等典型的文革符号几乎在每一座建筑中都有出现。而它们大多为宣扬毛泽东思想而建。

二、晋城地区“文革”建筑调查数量及保存现状

据调查,晋城地区现存“文革”时期建筑物及构筑物七十余处。由于修建年代距今较短,目前文物本体保存状况尚可。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建筑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自身的功能大都已经丧失,多数长年处于废弃状态。尤其如水渠、蓄水池、防空洞等构筑物,修筑于田间地头,如不重视保养维护工作,将很难维持现状。

三、晋城地区“文革”建筑的主要类型

“文革”建筑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文物建筑,我们的研究重点不在于文物本体的梁架结构、建筑布局,而是它的建筑功能、修建的时代背景,表达出来的政治意义等。晋城地区“文革”建筑主要包括舞台会堂、渡槽水池、革委会等类型。它们的功能明确,与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文艺表演、集会场所

舞台、会堂、广场等,晋城地区这种类型的数量最多。当时的主要功能是表演样板戏、召开群众大会。除了用于表演革命样板戏,宣传革命思想外,也常用于召开批斗大会等群众集会。具代表性的有:

(1)陵川县南河村舞台,位于附城镇南河村中。修建于1969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12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两侧为妆楼。舞台上额正中为毛主席画像,现已不存,画像左右各书“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下装饰有镰刀斧头、和平鸽等图案。正额两侧各题“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东西妆楼上额装饰有五角星、麦穗、向日葵等图案,具有典型的“文革”时期风格。

(2)泽州县大阳镇三分街村舞台,位于村东,占地面积590平方米。修建于1968年,为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而建。舞台顶部有水泥雕塑的天安门和水泥塑出的标语“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路线胜利前进”。是当时村内主要的政治宣传场所。

2.水利设施

以渡槽及蓄水池为主。主要是“文革”期间为了响应毛主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而建。文革思潮在这些建筑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迹。代表性构筑物有:

(1)高平市桥南村东风渡桥,位于村南。呈东西走向,渠道面积约354平方米。建于1966年,当时公社为了解决桥南、朵则等村的耕地灌溉缺水问题,组织社员新建而成。渡桥为砖石结构,现存总长约177米,宽约2.0米,渠下为券拱,上为灌溉水道,共28个券拱,渡桥上方刻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宣传标语。渡桥建成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的耕地灌溉缺水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陵川县西掌村水池,位于村东。水池为圆形,直径18米,深5.4米,占地面积为255平方米,1971年建成。水池地下部分用方形青石砌成,地上部分为砖砌多边形花墙,水池大门门额正中镶五角星,下书“为人民服务”。额下书“毛泽东思想勝利万岁”,左右门柱上各书“红太阳千秋永照”、“毛主席万寿无疆”。两边八字墙上各书“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毛泽东”。

3.革命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简称“革委会”。1967年上海首先发起一月风暴夺权运动,由群众组织夺取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各级政府的权力,组织一个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政权机构,由张春桥命名为上海人民公社,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毛泽东认为上海公社的名称不好,发出了“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的指示。至此全国各级政权,从省一级到工厂、学校的政权机构全部改名为革命委员会。那时的革委会权利非常大,可以跨越多个部门。

据调查,晋城地区保存较好的均为村一级的革委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村民委员会。如陵川县上上河村革委会旧址,位于村中。建于1967年,坐北朝南,两层,占地面积138平方米。二层明间两侧分别书“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顶部书“为人民服务”,下书“毛主席万岁”。东次间为毛泽东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西次间为林彪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1978年宪法进行修改,第五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各级人民政府。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终告结束。

4.毛主席塑像

1967年5月,在北京清华大学“二校门”的原址上树起全国第一座毛主席雕像。此后塑像风刮遍全国,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1968年,晋城县革命委员会在晋城广场上建造了主席台,上塑毛主席身穿大衣挥手致意的站像,高约4米。此后,晋城县许多重大活动均在广场进行,晋城广场和主席台成为晋城县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晋城人民革命情结的凝聚和升华。

1999年,毛主席塑像向西移动了20米,向北移动了5米,像座和像身保持原貌,主席台改建成了长、宽均为2.8米的正方形底座。

2003年,晋城人民政府将晋城广场改名为晋城市人民广场。

2009年,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将立有毛主席塑像的晋城市人民广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关于如何保护“文革”建筑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志,文革标志性建筑、构筑物等被归为“20世纪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原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就提出应对“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时期的代表性、典型性的建筑物、构筑物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合理保护”。但因为建造年代较短,人们往往忽略对其保护的重要性,重视程度远远不及那些距今几百年的文物建筑。

1.对“文革”建筑做制度性安排

将具有一定历史及研究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对文物古迹的一种有效保护手段。对民众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从“文革”建筑本身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去看待它、保护它。

2.多方面、多渠道保护

对仍在使用的村内“文革”建筑,尤其利用率较高的农村文化广场舞台,可对其进行挂牌保护,重点防止村民对其进行维修改造,改变建筑原貌。文物部门可以联合村委,在村内挑选文物保护员,定时巡查,发现安全隐患随时报告及时处理。

3.深入挖掘文革文物资源和价值,加强文物保护和展示传播

利用舞台两侧的妆楼、革委会旧址等“文革”建筑展示“文革”时期的各种物品,邀请经历过“文革”的村民讲解自己的经历。深入挖掘文物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是历史文化最好的记录和见证者。“文革”建筑是那个特殊十年的记忆,忠实地反映了当时我们的社会政治、思想与文化。如今,它们早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默默地伫立在城乡之间,凝视着从它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激清飞扬年代的岁月往事。了解历史、保护“文革”建筑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汤沄.“文革建筑”的象征性与矛盾性研究.2008年

[2]沈国凡.《红灯记》成为样板戏的内幕.读书文摘(文史版),2009(9):10-14

[3]李松.“样板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化艺术研究,2014年

[4]刘景荣.历史的基因和政治的选择――“样板戏”和“样板戏现象”剖析(之一).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6-29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建筑现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