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名枪印象(6)

2020-09-21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20年9期
关键词:兰德枪械卡拉

晓枪老王

《卡拉什尼柯夫》電影剧照

对于广大军迷而言,最近上线的《卡拉什尼柯夫》电影是一个大事件。人们关注枪械,却往往忽略孕育枪械的设计师。作为一部讲述枪械设计师的电影,《卡拉什尼柯夫》无疑填补了某些空白。但事实上卡拉什尼柯夫和AK步枪的真实故事,比电影中的情节更离奇、更出彩。这一节,我们就来讲一讲卡拉什尼柯夫和AK步枪相关的背后故事。

政治是枪械的影子。任何一款枪械的背后,总隐藏着或离奇、或狗血、或令人发笑、或让人悲伤不已的故事。对于绝大多数设计师而言,政治让人敬而远之。但对于卡拉什尼柯夫而言,至少在他的前半生,政治发挥了积极的正面作用。

邮票上的M1916自动步枪,很多人把这支枪视为第 一支大规模装备的突击步枪。费德洛夫本人写作了 大量关于枪械的书,对卡拉什尼柯夫有深刻影响

怎么可能是他?

在今天看来,卡拉什尼柯夫是典型的“泥腿子”出身。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多人说,卡拉什尼柯夫是一名军人,从军经历对枪械设计大有裨益。这句话看似科学,实则站不住脚——卡拉什尼柯夫是一名坦克兵,准确说是一名坦克驾驶员(一说是坦克车长),最主要的任务是驾驶坦克,和枪械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

除了“出身”不佳,卡拉什尼柯夫的“实力”也远远不够。这并不是指他的才华,而是枪械的设计、加工需要一个完善的团队。卡拉什尼柯夫连工程图也不会绘制,从设计师的角度看,年轻的卡拉什尼柯夫简直就是一个聋哑人——他没法和团队交流,才华无法展现。卡拉什尼柯夫的世界,原本和枪械平行,永远不会相交。

出身改变命运

个人命运与时代相关。对于卡拉什尼柯夫而言,他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成为一名士兵。当年的苏联,对于沙俄时期培养的科班设计师抱有明显的敌意。比如设计师弗拉基米尔·费德洛夫(M1916步枪设计师),在新政权成立后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工人出身的瓦西里·捷格加廖夫、士兵出身的卡拉什尼柯夫,这些“根正苗红”的人,受到了新政权的热烈欢迎。

1941年,卡拉什尼柯夫在一次战斗中受伤。在后方医院疗养时,他听到了战友们对德国枪械的描述,于是萌生了设计自动武器的想法。是的,直到1941年,卡拉什尼柯夫才下定决心做一名枪械设计师。此前,他的小发明不断,但更多是关于坦克的——比如坦克机枪射弹计数器、新型履带等等。

在受伤疗养期间,一个火车站的站长,成为了卡拉什尼柯夫的第一个“贵人”。说来也巧,火车站站长名字也叫卡拉什尼柯夫,相同的名字在无形中也促成了这桩“姻缘”。火车站站长一度对卡拉什尼柯夫的想法充满怀疑,但最终答应给他配备一个“草台班子”,让卡拉什尼柯夫的构想,从日记本走到了实物。

在今天看来,卡拉什尼柯夫和草台班子设计出的“破烂”很难被称为枪械,但一个受伤士兵设计枪械的感人故事,比枪械本身更有威力。离开火车站后,卡拉什尼柯夫带着他的“破烂”向大后方前进,却因为私自携带“枪械”被关了3天禁闭。

在禁闭之后,卡拉什尼柯夫的命运迎来了转变。他的事迹在苏军内部引起了轰动,卡拉什尼柯夫也被不断引荐给更多人,其中就包括布拉贡拉沃夫中将——当时苏联轻武器的权威。将军并不认可卡拉什尼柯夫的“枪械”,觉得这样的枪械结构复杂,性能也不达标。但将军同时发现,卡拉什尼柯夫的确很聪明,他居然可以成段背诵自己写作的专著,更惊讶于他从未得到像样的教育。

于是,将军当着卡拉什尼柯夫的面写下亲笔信,建议配给卡拉什尼柯夫更好的资源。在政策的一路绿灯下,卡拉什尼柯夫高歌猛进。到了1943年,24岁的卡拉什尼柯夫已经得到了专业设计师的待遇,享有1500卢布的高薪(当年),并配备了一支完善的设计队伍。

24岁拥有一支设计队伍是什么概念呢?我今年27岁了,在读博的同时,也在工厂出差多年,做自己的一些设计,但我从来没拥有过一支设计队伍——这是我不敢想的。我只能慢慢地设计着、加工着,进度远远低于我的预期——工厂实在忙不过来。

对于一个科班出身的枪械设计师,如果一切发展顺利,那么在35岁左右,他会当上科室的副主任,才有可能拥有一支设计队伍。而“泥腿子”出身的卡拉什尼柯夫在24岁时,就拥有了这一切。作为一个本硕博都在枪械专业学习的人,读一读卡拉什尼柯夫的故事后,我只能说,我羡慕他。

除了将军不认可之外,卡拉什尼柯夫自己也觉得当时的“破烂”不能称之为枪械,他坚持认为,自己设计的第一支枪,是之后设计的这款冲锋枪

阿纳托利·阿尔卡季耶维奇·布拉贡拉沃夫堪称是卡拉什尼柯夫的“大贵人”。根据卡拉什尼柯夫的回忆,他功成名就很多年后,才想起去瞧一瞧自己的贵人。这样的失礼让卡拉什尼柯夫非常愧疚

卡拉什尼柯夫和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卡拉什尼科娃(图左)

天才+政策绿灯,卡拉什尼柯夫拥有了很多,然而,不会绘图依然是设计路上的“拦路虎”。绘图并不难学,但也要学习一段时间。年轻的卡拉什尼柯夫是“掏不起”这段时间的。他的应对之策是把绘图员变成了自己的老婆——从此,一个极佳的、尽心尽力的助手诞生了。卡拉什尼柯夫,再也不是一个“聋哑人”了。

卡拉什尼柯夫的运气

出身、才华、老婆(绘图员)、团队,卡拉什尼柯夫已经应有尽有。但卡拉什尼柯夫的压力依然很大——在他的面前,有太多更有资历、更优秀的设计师。“前浪”太老辣,“后浪”很难成功。在回忆录中,卡拉什尼柯夫也多次提到,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

在设计AK47之前,卡拉什尼柯夫也设计过冲锋枪、半自动卡宾枪之类的枪械,但竞标中都惨遭淘汰。他曾经一度打算返回前线,但上级挽留了他,并把他送到更高级的地方进一步深造。

当年的“自动卡宾枪”竞标,是枪械发展史上的悬案。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的AK47能够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前浪们的“配合”。在这场比赛中,老一辈的捷格加廖夫(DP、RPD机枪设计师)对比赛根本不关心,在看到卡拉什尼柯夫的作品后,不顾竞标委员会的劝告就立刻退赛了。

而同时期的西蒙诺夫(SKS步枪设计师)、托卡列夫(TT30/33、SVT步枪设计师)、什帕金(PPSh41冲锋枪设计师)的设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糊弄。“自动卡宾枪”设计竞标,可谓是一场“翻车”大赛。除了卡拉什尼柯夫,没有几个设计师认真准备比赛。尤其是托卡列夫、什帕金方案,更像是在SVT步枪、PPS43冲锋枪的基础上略作修改后就拿来参赛了,有应付差事的巨大嫌疑。

而原本最有竞争力的苏达耶夫方案,随着设计师苏达耶夫(PPS43冲锋枪设计师)的去世无疾而终了。在回忆录中,卡拉什尼柯夫称苏达耶夫的方案极具潜力。一些文章称,苏达耶夫的方案表现更好。就这样,“前浪”们以退赛、敷衍、死亡的方式,为AK47的胜利让开了道路。

自上而下依次为托卡列夫、西蒙诺夫、苏达耶夫、什帕金的竞标设计方案。其中,托卡列夫的方案与SVT-38/40步枪十分相似,什帕金的则与PPS43冲锋枪大同小异(注意什帕金其实是PPSh41的设计师)

越战中拿着AK步枪合影留念的美国士兵,士兵的穿着很“休闲”,并非全副武装

当然,并不是说卡拉什尼柯夫仅靠运气开挂。相反,卡拉什尼柯夫的设计绝对是优秀的,AK47也是我的最爱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卡拉什尼柯夫的机遇和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于是,1947年,卡拉什尼柯夫成为这场竞标的胜利者。这一年,卡拉什尼柯夫28岁,他很可能是最年轻的苏联制式枪械设计师,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年轻的制式枪械设计师。从1941年受伤到1947年的中标,从“泥腿子”到“最年轻设计师”,仅用了6年时间。

正在进行泥浆测试的AKM步枪,这个视频对AK步枪的可靠性神话造成了严重冲击。这样的“蘸酱”式测试,实际上就是测试密封性。AK步枪的密封性肯定是比不过AR的

正在进行泥浆测试的AR15步枪。在泥浆测试中,AR15的成绩一骑绝尘,不仅超越了众多自动步枪,还大幅度超越了结构简单的栓动步枪。我只能说,这个测试太有针对性

被时代吹捧的AK

卡拉什尼柯夫的命运奇特,AK步枪的“命运”同样魔幻。

越南战争堪称是美苏武器的“在线秀”。受制于特殊的体制问题,M14、M16步枪相继“丢人现眼”,把美国步枪的招牌砸了个稀巴烂。對比之下,苏系枪械,尤其是AK步枪表现十分亮眼。

对于军队而言,M14步枪是一款非常保守、传统的全威力枪弹步枪,而M16是一款非常激进的小口径步枪。M14能够“上位”,充分表明美国陆军中有一大批枪械的保守派。支持M14的保守派们并不喜欢M16,更何况M16的“上位”还有不正当嫌疑。对于厌战的美国民众而言,越南战争也不受欢迎。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士兵最基础的武器,M16步枪出了问题,那可真是一件大新闻。

嗅觉敏锐的记者迅速闻到了流量的香味。想要文章阅读高,添油加醋少不了,最有“爆点”的做法,就是在打击M16的同时,高高捧起M16的对手——AK步枪。

就这样,在美国人的报道下,无数关于AK步枪的神话诞生了。M16故障连连,而AK47却成了永不卡壳的“神枪”。这当然不可能,却很有舆论市场。在诸多关于AK步枪的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士兵纷纷扔掉M16捡起AK的故事。

相关的辟谣我早已经讲过。然而,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神话在传播中,总有信徒千方百计替它延展、完善。AK的神话逐渐变了味道,逐渐染上了心灵鸡汤式的土味哲学。有人相信,最好的枪械设计师,应该是不上学的,但最好上过战场——卡拉什尼柯夫就是证明。人们相信,公差大,枪械可靠性反而好,粗糙的AK和精细的M16步枪就是最好的验证。

AK步枪并不是卡拉什尼柯夫一人打造的,而是“出身”、才华、老婆、团队的共同功劳。卡拉什尼柯夫本人是一名坦克兵,和枪械的关系并不大。因此,优秀枪械和不上学、上战场之间并不相关。这些“神话”本身都有巨大的逻辑漏洞。倘若不上学、上战场就能成为枪械设计师,那教育贫瘠、战争不断的非洲一定长满了大师,而和平多年、教育良好的德国一定是枪械设计的“洼地”。倘若公差大枪械就可靠,那阿富汗土作坊里,一定能生产全球最可靠的枪械。

明显的逻辑漏洞并没有阻止“神话”的传播,反而越传越广。毕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爱得深刻,看得仔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枪械就是消遣的对象,它和追星、看剧没什么区别。人们愿意看到的东西,永远比事实更有生命力。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AK步枪的神坛逐渐坍塌了——大起大落的时代即将到来。

被时代鞭挞的AK

上年纪的读者可能难以想像。对于部分年轻枪迷而言,AK步枪已经成了彻底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准确说来,是被M16/M4/AR15全面超越了。甚至是AK步枪引以为傲、过度追求的可靠性,也成了被M16/M4/AR15超越的地方。

我曾经看过很多这样的视频:一个美国人分别把AR15步枪和AKM步枪,进行相同的DIY可靠性测试(比如泥浆测试)。测试的结果,自然是AR15大胜AKM。这并不奇怪,AKM是1959年的设计,一支老年枪,和一支不断升级的民用AR15步枪同台竞技,无疑是不合适的。

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这种“拳打敬老院”的行为引发了很大争议。评论区纷纷留言:“AK+泥浆=栓动步枪”、“7500个‘踩,AK粉们是疯了吗”、“这些泥浆都是演员”(这是在反串黑)、“AK粉看了会自杀”,还有人称“M4至今还在服役,这样的结果不意外”,甚至还有人称自己是退役俄国士兵,“M4其实能在各方面超过AK,即使是可靠性”。

当然,也有人客观评价,这样的试验对AK步枪不公平。也有人号召,粉丝们不应该迷信,M16/M4/AR15没有传说中不可靠,AK的精度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差。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泥浆测试视频传到国内后,在一些年轻军迷眼中,AK步枪一下子成了被批判的代表,甚至有人脑补了这样的观点:随着技术的进步,M16/M4/AR15的可靠性早已经脱胎换骨。

国内的枪械传说比美国更猖獗。传说中“精度不高、可靠一流”的AK步枪在泥浆测试中表现糟糕,迅速让一些军迷“粉转黑”。以至于在现在,国内AK步枪的名声主要看年龄——老军迷们坚持认为它可靠而优秀,并拿出了越南战场扔了M16捡起AK的神话。而年轻人纷纷认为,它已经被M16超越,并拿出了泥浆测试的视频。

泥浆测试是一个DIY可靠性测试,它很不靠谱——试验的次数不够、试验的样本太少太低,虽吸引眼球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每款枪械都有自己的专长。如果比密封性,AR15的表现自然更胜一筹,如果把枪械扔在干燥、扬尘的戈壁,AK步枪的表现当然会更好。

对于深谙枪械性能的资深评测者而言,左右一场比赛的结果,实在是不会太难。比如说,可靠性已经“今非昔比”的M4步枪,就曾被HK公司无情针对。M4采用了气吹式自动方式,浸水后,水流会充斥导气管,一时无法排除,如果不沥水立刻射击,M4必然会炸膛。HK专门拍了对比视频,以证明自己的HK416更好。

在抹黑M16上,俄国人同样很专业。他们找了一支设计于60年代的M16A1步枪,和自己90年代设计的AK74M步枪做对比。在跌落、冰冻、扬尘等各项测试中,M16都表现得一塌糊涂。参与测试的人员在试验M16时,甚至还失望地摇了摇头。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公司,只要它愿意,它都有办法展现种种证据,把对手的枪械搞得一团糟——这件事从来不会太难。

任何一款枪械都有数不清的优点和黑点,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角度看。近些年的军迷圈中,苏系武器遭到了普遍批判,而美式武器的风评都在逐渐上升,枪械也不例外。民族自豪感是最廉价的骄傲。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愿意相信M4比AK更好,这并不奇怪。只要客观事实别太离谱,大家都愿意相信自家的“孩子”更优秀。

但是,对于中国枪迷而言,我们何必跟着美国人的节奏走呢?当年疯狂贬低M16抬高AK步枪的是美国人,现在试图给M16/M4/AR15正名,甚至是恶意抹黑AK步枪的也是美国人。美国人自己的事情,我们只当吃瓜群众吧。

在我的记忆中,M16步枪的可靠性一直是忽上忽下的。在越南战争中,它的可靠性糟糕透了,经过改进后,可靠性大幅度提升。在1990年代M16A4列装时,可靠性又大幅度增加。在2000年后美军想换代步枪时,M16的可靠性又不够了。而在如今,M16/AR15的可靠性又大幅度提升了。

作为M16的“冤家”,AK步枪的可靠性自然也随之忽上忽下,时而被批判过度追求可靠以至于忽视了精度,时而被M16再次超越。对于枪械而言,可靠性的忽上忽下,根本不是什么客觀的技术争论,而是立场之争、意识之争。

出水后不沥水即射击的M4卡宾枪。注意参与测试的德国人“武装齐全”, 防护做得非常好

身处伊拉克的M16和AK步枪。扬尘和“扬沙”不一样,大颗粒一般无法进入枪内,一旦进入了,枪械就一定会故障。而扬尘的颗粒更小,能够无孔不入,且悬浮性很好

M1伽兰德步枪的枪机,通过这个小倒角我能判定,M1 伽兰德步枪大概率采用了平面带动和预转,但是否是螺旋闭锁支撑面无法确认。有机会的话,还要再次找到一支伽兰德步枪好好研究

射击后的M4卡宾枪,机匣炸成了两半,弹匣也炸飞了

注意,图中M16步枪的“边角”中已经堆满了小颗粒。这样的环境下,M16引以为傲的密封性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M1伽蘭德步枪节套的两个闭锁支撑面。AK步枪和这里的设计极其相似

AK步枪的“黑点”

说句题外话,在我个人看来,AK步枪倒是有一个大“黑点”——这支步枪和M1伽兰德步枪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比如说,AK步枪半敞开的节套、开闭锁螺旋槽,都可以在M1伽兰德步枪上找到端倪。更有说法称,AK步枪最引以为傲的平面带动和螺旋闭锁支撑面设计,其实都是从M1伽兰德步枪上学来的。

从外形上看,M1伽兰德是一支很古朴的枪,后来的M14也是如此。此外,M1伽兰德还有一个很不科学的设计——它是一支步枪,却采用了下置导气,以至于枪机框不得不“绕”到侧面。而机匣的设计也堪称是一场灾难,不完全分解也很糟糕。总之,M1伽兰德和AK,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用起来也不像。这种更直观的不相像,很难让人把两者联系到一起。

但是,两款枪是有血缘的。可以这么说,AK步枪抛弃了M1伽兰德步枪的布局,但却大幅度沿用了M1伽兰德的具体设计。更何况,在AK47诞生的时代,导气式+回转闭锁的步枪相对罕见,M1伽兰德是很好的参考对象。

给枪械找“爹”向来是吃瓜群众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至今依然有不少人认为,AK47抄袭了Stg44。尽管有众多的证据表明,两者没啥关系,但一些人依然坚持这么看。AK47倒是真的参考了M1伽兰德,但是这样的“爆点新闻”却一直得不到关注,这也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卡拉什尼柯夫集团进行的冰冻测试。诸如HK416、SG552之类的步枪都被冻得“里外透”,根本无法使用,只有AK步枪能运转正常。这个测试也不太严谨,但针锋相对的味道很浓

AK步枪的未来

尽管如今对AK步枪的指责多数妄谈,但话说回来,今天的AK步枪确实不如M16发展得好。这并不是因为AK步枪本身,而是国力比拼了。

在我看来,从1990年代到现在,枪械领域真正实用化的技术进步,有以下几项。

首先是瞄准镜技术的进步。现代枪械瞄准镜的可靠性已经大幅度提升,重量却有了明显下降,这可以显著提高枪械的效能——瞄准镜不会让枪变得更准,但可以让射手打得更准。当然,如今的瞄准镜依然是昂贵的,但绝对是未来发展的主流瞄具。

其次是通用接口的出现。所谓的通用接口,是指以皮卡汀尼导轨为代表的导轨。通用接口能让枪械的附件统一规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通用,也让枪械挂载附件变得更加方便。通用接口的背后,是诸如瞄准镜、手电、指示器、握把在内的大量相关附件。

最后是模块化步枪的潮流。如今的一些热门步枪,包括德国的HK433、比利时的FNSCAR、意大利的ARX160步枪都是模块化步枪。模块化步枪通过更换长度不同的枪管,组合出卡宾枪、步枪、长管步枪/精确射手步枪等诸多型号。模块化步枪呼唤着更高的加工水平和更好的互换性。在这个领域上,AK步枪同样反应迟缓。

以最新的AK12步枪为例。在瞄准镜上,AK12选择加固机匣盖,可以使用一些轻质的瞄准镜,这只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但至少解决了一些问题。在接口上,AK12采用了皮卡汀尼导轨,抛弃了冷战中“美苏各一套”的传统做法,全面向美国靠拢。在模块化潮流上,AK12则没有踏出这一步,只是在RPK16轻机枪上设计了相对简陋的模块化功能。

设计师的背后是政治的影子,枪械的背后是国力的体现。很多人都在批判AK12的保守。2016年定型的最终版本AK12,甚至还不如2012年的初始版本亮眼。抛开技术不成熟的因素,这种保守只有一个原因——国力限制,说白了就是穷。

近些年,俄罗斯新成立了卡拉什尼柯夫集团。针对网络“云设计师”们对AK步枪的种种指责,憋了一肚子气的毛子们拍出了很多针对性的视频,做出了有力的回击,常常把“云设计师”打得落花流水。我相信,未来AK步枪的可靠性口碑,会随着卡拉什尼柯夫集团的发力而得到部分恢复,但不大可能恢复到“吊打”M16的神话状态了。

总结

卡拉什尼柯夫的经历昭示,某些时候机遇比技术更重要。但愿有一天,枪械能仅仅是枪械,而不被发某些人涂抹上阴谋、神话、带节奏、民族情怀这些让人无法理解的附加物。

下一讲,我们将讲述一款著名的枪械——国产81 式步枪。

猜你喜欢

兰德枪械卡拉
FAMAS步枪?Kel-Tec RDB步枪?
你是哪种职业呢?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卡拉妈妈如坐针毡
中国05式5.8毫米冲锋枪
“小鲜肉”蜘蛛侠
寻找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