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军种”
2020-09-21徐焰
徐焰
近代和现代海军舰艇都是钢铁舰壳、精良打击兵器和高端仪器的组合,造价昂贵,只有世界性的大国强国才有实力打造强大舰队。“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17世纪至20世纪初一直是海上霸主,就是靠当时自身雄冠全球的财力。自1943年以后,美国又一直是世界海军头号强国,也是以全球最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支撑。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崛起引起举世瞩目。近年来美国一再惊呼“中国威胁”,所提出的根据就是自2017年后中国海军每年下水的军舰吨位已超过本国。其实若研究一下百年来世界海军力量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中国海军发展属于国家崛起的正常需求,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完全应该支撑起相应的海上舰队
工业革命后由机器驱动的纺织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近代中国因贫弱无法像列强那样建海军
自18世纪80年代起,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生产水平有了划时代的提升(如一台机器驱动的纺织机产量就超过上万台手摇木纺车),英国的产值在70年间增长了20倍。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章对此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840年的英国财政收入达5200万英镑,按当时贸易汇率折合3.46亿两白银。此时中国还停留在家庭男耕女织的农业自然经济状态中,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仅为4000万两白银,远逊英、法、美、俄等国。前些年国内有些人引用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的猜测数据,声称“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国内总产值)占世界三分之一”,这完全是违反史实的错论。
清王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被“坚船利炮”打痛,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订购外国军舰,却因国穷无法多买。如1885年德国为打开市场以优惠价出售的排水量7300吨的“定远”、“镇远”号铁甲舰,单价也达180万两白银,清廷只能买2艘。北洋舰队十年间购军舰和所配武器共花费2000万两白银,维持费也有此数,就属洋务运动花费最高的项目。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因经济快速发展,自1890年后海军建设费就超过中国。从下表就可看出甲午战争那一年世界海军吨位的排名。
100多年前英国的一个炮弹生产车间
此时各国舰队吨位虽是各国财力的反映,名次却不完全相符。1880年后美国经济总量就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起初因“门罗主义”即只注重美洲,加上有两洋防护,不太重视建立远洋海军。至1894年,美国海军吨位只居世界第六,随后因马汉“海权论”的影响才加大远洋舰队建设。当时德国是仅次于美英的第三工业强国,却要维持世界最强的陆军,海军投入也比较少,直至1898年才开始建设“大洋舰队”。
清朝在甲午战争时军舰总吨位比日军稍多,其南洋、广东水师却因舰小、壳薄(还多是铁皮木质舰)不敢驰骋远海,只有4 万吨位的北洋水师的实力已不敌日本联合舰队。此战北洋水师覆没后,清政府和后来的民国政府都没有财力和信心再重振海军。
日本勒索到清政府2.3亿两白银的赔款后,马上用其一半扩建海军。1899年至1903年,日本以140万英镑(按汇率折合1000万两白银)的单价,从英国购买了4艘新出产的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其中的“三笠”号为日俄战争中联合舰队的旗舰,标准排水量都在1.4万~1.5万吨,装备有4门(双座双联)305毫米口径的主炮,另有14门150毫米口径的副炮。这些日舰的吨位、火力和装甲都优于俄国远东舰队的7艘法式戰列舰(排水量为1.2万~1.3万吨),这又成为日本在1904年和1905年取得对俄海战大捷的最重要基础。
日本从英国购买的“三笠”号战列舰
进入20世纪初,德国为争夺海上霸权同英国展开了造舰竞赛。此时两国财力相差不多,德方军费因以陆军为主而只能将四成投入海军,英国则将七成投入海军。结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舰队仍强于德国,美国海军也紧追上来。从下表就可看出这一状况。
此时德国军费陆海兼顾无重点,结果陆军对法、俄、英不占优势,海军又不能抗衡英法(后来美国也参战)。后来希特勒吸取这一教训,二次大战时将军费主要投入陆军和空军,海军军费只占军费的8%,且主要投入造价低的潜艇。
在一次大战期间美国参战晚,损失很小却发了大财,战争结束后海军实力已与英国接近。1927年美国的GDP已达900多亿美元,是大英帝国的两倍(此时英国还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却奉行不介入欧亚大陆的“孤立主义”,以维持一支吨位略少于英国而居世界第二的舰队为满足,从下表就可看出来。
此时日本的GDP不足50亿美元,却穷兵黩武以维持世界第三的海军。此时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的中国正处于混战之中,弱小的海军还只有清末留下的旧舰。直到1931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也仅7亿银元(折合2亿美元),仍顾不上建设海军。
美国跃居世界海上头强,新中国成立就受海上威胁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海军已有130万吨位,国民政府仅有的6万吨军舰都不敢出海迎战而全部自沉或被炸沉,等于丧失了海军。国民党当局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花费的军费估计折合30亿美元(因币值混乱和地方筹款无准确统计),其中三分之一是苏联、美国和英国的援助,五分之一是华侨捐款。世界首富的美国在参战的三年八个月中总计花费2815亿美元军费,为同期德国的2.5倍和日本的10倍。由于苏、英、中这些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担负了主要陆战和空战任务,美国就能将军费半数以上用于发展海军。
二战期间的军舰因技术更复杂,建造费较过去大幅增加。如英国建造的3.5万吨排水量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造价1000万英镑(折合4000万美元)。德国最强劲的4.1万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造价1.5亿马克(折合6000万美元)。美国建造的4.6万吨排水量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单价为7500万美元,2.7万吨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单价近4000万美元。日本排水量6.7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单价达1.8亿日元(折合5500万美元)。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就建造了8艘战列舰、24艘“埃”级航空母舰和3艘4.5万吨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日本同期只造出2艘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2艘专门设计的航母即“大凤”号和“信浓”号,另外用民船改装出十几艘航母,同美军海战时就完全被数量和质量所压倒。
美国参加二战期间共建造了军舰、民船达5600万吨(其中军舰1300万吨),日本却只建造了舰船398万吨(其中军舰130万吨)。德国在战争后期只造潜艇,苏联军费集中用于陆、空军而几乎停止造舰,因而在二战后期形成下面的海军格局。
1945年夏天二战结束时,美军舰只达到1300万吨,基地遍布各大洋,太平洋还被称为“美国湖”。再加上又占世界GDP总量三分之一以上,并垄断了原子弹,美国便自称要“领导世界”,到处使用其军事力量干涉他国内政。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二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仍财力窘困,靠充当美国附庸得到赠送退役舰只(主要是支援陆军的护卫舰和登陆舰),才建立了16万吨位的海军。蒋介石在大陆失败时,靠着保存下的大部分舰艇得以逃台守岛。国民党逃台后其海军靠美援支撑,直至经济起飞后才能自养。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GDP只有155亿美元,同年美国的GDP却达3001亿美元。这一年解放军只搜集到国民党遗留下来的4万吨破旧舰艇,建设海军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经费极为困难。1950年6月,美国倚靠其强大的海军,出兵台湾造成了中国分裂,新中国只能出兵到适合发挥自身陆战强项的朝鲜战场来打击美国的侵略。
1953年朝鮮战争停战前夕,苏联同中国签订了帮助建设海军的“六四协定”,随后几年间有偿转交了一批已不先进的舰艇并援建船厂。此时中国将年度军费压缩到50亿元人民币以下,装备采购费只占其三分之一,还优先保障陆军、空军和“两弹”的起步,海军每年装备费仅有1亿多元人民币。人民海军的建设就实行“空(航空兵)、潜(艇)、快(艇)”方针,作战预案主要是以飞机、快艇、潜艇做近岸和近海防御。至于水面军舰,中国只以单价1000万人民币(当时合400万美元)购买了4艘苏联已服役十几年的二手的2000吨位的“高尔基”级驱逐舰(在中国称“鞍山”级),直至70年代还是海军水面舰的“四大金刚”。
中国海军021型导弹艇
中国海军037型导弹艇
上世纪70年代改装后的“鞍山”舰成为中国第一艘装备导弹的驱逐舰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十余年间,美国每年军费都在400亿美元以上,其中近三分之一用于海军,能维持世界上最大的舰队。英国因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相继独立,实力严重衰落,导致海上力量逐步萎缩。苏联只在陆军和核武器领域同美国竞争,海军也是以“空、潜、快”来对抗美英海军。通过下表,就可看出冷战前期的世界海军力量对比。
那时新中国海军实力与对手相差如此悬殊,就使“解放台湾”这一口号主要用于宣传动员而难以实施。从1955年起,毛泽东提出了“赶超美国”的长远目标,设想至少要五十年以上,而实现这一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新中国的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一超独霸,中国造舰大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为对美争霸扩充耗资巨大的舰队,至80年代中期其海军吨位接近美国,但质量仍有相当差距。此时美国海军的策略是减少吨位,提升科技含量,在航空母舰、核潜艇方面仍对苏联处于领先地位。此时美国年度GDP达3万多亿美元,苏联却只有1.5万亿美元,这种造舰竞赛只能拖垮苏联。此时中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海军建设仍以轻型舰、潜艇和小艇为主,吨位虽有所提升,数量和质量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国际军备研究机构的数字,可看出冷战结束前国际上海军力量的排名。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又成为“一超独霸”。继承了苏联多数军事遗产的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多数军舰或退役或封存。中国在十几年间实行韬光养晦,集中财力搞建设,海军处在“忍耐”期,军舰数增加不多。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台海危机时,李登辉当局和美国都气焰嚣张,台湾还敢自夸对解放军有“海峡的局部海空优势”,美国则派出航空母舰进入台海一带实施威胁。
中国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搞建设,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1980年时中国的GDP折合2200亿美元居世界第8位,同年美国的GDP则达2.7万亿美元。至2000年,中国的GDP达到1.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同年美国的GDP则为9万亿美元。至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同年美国的GDP为14万亿美元。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中国进入21世纪后逐年增大军费开支,在2009年终于达到世界第2位。
至201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不仅仍居世界第2位,并且达到美国的2/3。这一年世界各经济军事强国GDP和军费数量(以美元汇率折算)见下表。
如今的海軍舰艇是高科技武器的平台,所载电子信息装备的费用远高于舰体费,造价一直飚升。如1961年美国第一艘9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造价为3亿美元,2017年服役的10万吨级的“福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造价达130亿美元。同年服役的英国6.5万吨级的常规动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造价也高达62亿英磅(折合80亿美元)。近年来美国仍投入高额军费保持世界军事霸主地位,俄罗斯经济仍没有实现复兴,日本、英国、法国处于经济发展迟缓甚至停滞状态而没有太多军费支出,印度穷兵黩武式扩充军力却毕竟财力有限。
由于军费不足,近年英国海军只能维持“造新替旧”,法国因造舰费不足而在十几年间只有“单航母”,俄罗斯多年难以建造万吨级战舰,印度靠进口部件“自建”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的舰体停在船坞中十几年,服役遥遥无期。今年受到疫情冲击,大多数国家经济下滑,近期财力紧张的状态还会加剧,自然会影响下一步的海军发展。
正在高速转弯的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
俯瞰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中国经济在创造了世界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时,注重军民结合式发展,2015年以后中国民用造船吨位就占到全球的40%以上。国内有世界上最多的船坞、龙门吊等设备,能保障军舰如同“下饺子”般建造,成本还低于西方。中美两国的军费投入相比,美军人员供养费占50%以上(其生活水平高,还要供养退役军官),在海外驻扎和巡行花费又多,装备采购费只占军费的20%左右。按中国国防白皮书说明,中国的军费支出中人员供养费、武器装备费和日常活动费各占军费三分之一左右。加上中国制造武器人力费便宜,又没有军火商的高额利润,国产同档武器自然要比美制品便宜。按美国官方媒体的报道,从2017年至2019年,中国每年下水军舰超过20万吨,已超过美海军的下水吨位。不过因中国过去舰艇的底子薄,海军实力虽居世界第二,但同美国的数量差距仍很大。近年世界几家权威军事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如下。
中国海军“南昌”号导弹驱逐舰
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编队
近十几年来中国海军的发展虽让世界军界瞩目,但总体实力和科技水平同美国仍有巨大差距。美国海军拥有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艘“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中国却只有2艘常规动力航母。核潜艇又是美国除航母外的另一项海军强项,其75艘潜艇全部是核动力,其中14艘装配潜射洲际导弹的“俄亥俄”级又是核心。国际军界虽普遍称中国潜艇数量超过一百艘,其中绝大部分却是常规动力,而核潜艇同美军相比又有很大的技术差距。此外,美国还有“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濒海战斗舰等总计112艘大型水面战舰,数目不仅远超中国海军052、055等型驱逐舰,甚至已超过其他各国大型军舰的总和。美国海军头强的地位至少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还无人能撼动。其军方近年炒作中国海军崛起,除向本国国会索要更多的经费外,也是在世界上炮制“中国威胁论”的需要。
回首世界海军的百年发展,中国人在为清末、民国年间海上力量衰弱所叹息时,不能不为解放后取得的建设成就而感到自豪。现在中国的海军吨位规模虽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这只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常需求,但搞海上军备竞赛是中国的财力和科技力量所不能允许的。以往搞争霸性舰队建设的国家大都没有好结果,德国、日本和苏联庞大的造舰计划都拖累了本国经济就是突出教训。解放军发展海军,完全不会像美国那样在全球各大洋驰骋称霸,只是为和平发展服务,其毕竟规模有限。不过在存在强权政治的世界上,中国若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不仅不能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也不能保护自身的海洋權益和海上航道,现有的舰队发展趋势也一定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