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改造升级实践与思考

2020-09-21黄一帆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伏牛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普

黄一帆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45)

我国非常重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自2001年我国建立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以来,批准命名国家地质公园已达220处(截至2019年12月)。世界地质公园在全球的成员已达到147个,其中我国有39处,是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而博物馆作为地质公园验收标准中的一个硬性指标,在普及和传授地学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我国地质公园博物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只重建设,不重视后期保护、提升、运营管理的现象,出现了诸如“半关闭、一次性、建而无用”等诸多问题[1]。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向公众科普地球知识等方面有所不足”为由向中国3家世界地质公园给予“黄牌警告”,这次事件为我国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敲响了警钟。如何对地质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解决目前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系统功能薄弱的难题,成为每个地质公园应该思考的问题。

1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基本情况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脉的腹地,200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其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并于2007年6月20日正式揭碑开园。其以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为主体,面积为1341km2,2010年被批准将栾川省级地质公园和嵩县白云山省级地质公园范围纳入其中,扩展后面积为1522km2[2]。伏牛山世界地质博物馆最早于2003年10月28日建成开馆,随着地质公园的不断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伏牛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前身为河南宝天曼自然博物馆,当时作为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博物馆,是河南省唯一一座以展示宝天曼自然生态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5万m2,建筑面积为3600m2。

第二阶段:2005—2006年,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河南宝天曼自然博物馆的部分展厅(地质生态厅、古生物厅)进行了改造,增设了伏牛山地质遗产及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相关图文展板构成的科普走廊,使该博物馆主要由序厅、地质生态厅、古生物厅、植物厅、动物厅、人与自然厅、多功能厅及科普走廊等构成,并辅以约1.5万件的动植物标本和典型岩石、矿物标本,生动地展示了宝天曼(伏牛山)地区地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该博物馆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获批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宝天曼自然地质知识的绝佳场所,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青少年夏令营基地”等荣誉称号。

第三阶段:近年来,伏牛山世界地质博物馆(河南宝天曼自然博物馆)展陈手段落后、展示内容亟需更新、部分基础设施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现有地质公园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2.1 广场设计氛围寡淡,缺乏主题性

博物馆广场设计较为单调乏味,毫无特色;缺乏主题性,没有与地质公园的主题有所联系;广场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显示度相对较低。

2.2 基础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影响参观体验

博物馆各展厅普遍因年久失修,存在墙体破损严重;灯具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展板图片因年久褪色严重;标本无专业人员管理,存在受损现象,严重影响游客参观效果;地质生态厅因顶部玻璃板漏水且长期未清理,内部设备均不能正常工作。

2.3 展示手段落后,对游客吸引度较低

博物馆展示手段落后,且缺少必要的能够吸引儿童及青少年学生参与的互动性活动设施或体验式设施,缺乏趣味性;标本展示无序且不能起到保护珍贵标本的作用;台签制作不规范。

2.4 科普展板内容过时,不能很好履行科学普及的职责

科普走廊的图文展板均为2006年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时期制作,缺少2010年扩园后的内容,且已不能反映最新的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现状;专业术语过多,游客不易理解。

3 改造升级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3.1 改造升级设计总体思路

内乡伏牛山地质博物馆(河南宝天曼自然博物馆)升级改造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博物馆现有布展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突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大世界品牌优势,重点展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宝天曼世界生物圈的地质、动植物资源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等主要内容;以挖掘宝天曼地区地质、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耦合机制为主线,补充、更新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申报后的最新内容,使其成为宣传展示宝天曼乃至整个伏牛山地区地质遗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窗口”和全省重要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

3.2 改造升级设计方案

(1)重视“门脸”效应,加强广场设计氛围的渲染和营造,提升博物馆吸引力。在大门、广场内增添了大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设计元素;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各园区补充征集典型代表性岩石标本[4-5];在广场东侧草坪增设内乡发现并命名的恐龙及恐龙蛋化石雕塑模型,西侧草坪增设宝天曼珍稀动物雕塑模型,同时种植时令花草(见图1)。

图1 广场景观设计效果图

(2)坚持原有建筑格局不改变。即博物馆内展厅的总体布局和参观路线保持不变,针对序厅、古生物厅、植物厅、动物厅、人与自然厅、科普走廊,以升级改造展陈手段、设施,补充、完善布展内容为重点(见图2)。

图2 序厅效果图

(3)对已不能正常运转的地质生态厅整体拆除重新布展设计。设计内容重点展示宝天曼(伏牛山)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地质环境下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和对其内生存的动植物的影响。在展示手法上,采用弧形楼梯的形式,1层展示宝天曼(伏牛山)地区生物演化过程,2层展示宝天曼(伏牛山)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1层中间采用内乡县衙剪影展现突出内乡的建筑特色,展厅中央布置的是宝天曼地区电子沙盘,参观者在参观2楼地质演化过程之余,可以全面俯瞰宝天曼地区地貌(见图3)。

(4)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观众”的基本理念。布展设计要注重生动性与互动性,在设计中加入了大量游客参与的互动性活动设施或体验式设施,做到“寓教于乐”,以吸引观众并为观众提供休闲身心、探秘欣赏、获取知识等多种体验(见图4)。

(5)对馆内所有展板进行替换,坚持科学严谨性与科普通俗性相结合。布展内容既要科学、准确,又要通俗易懂,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6]。

图3 地质生态厅效果图

图4 古生物馆化石挖掘体验式设计效果图

(6)将多功能厅改造为4D影院。除播放原有视频资料以外,新制作反映伏牛山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及公园典型地质遗迹形成过程的科普4D视频1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相关的地学科普4D视频1部、反映宝天曼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科普4D视频1部。

4 结语

地质公园博物馆作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张名片,应起到相应的作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各项新技术(如VR、数字化媒体)在博物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势不可当。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造升级,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才能应始终紧随社会发展步伐,保持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伏牛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科普达人养成记
洛阳红椿寺遗址的空间布局及价值研究
勤俭匾
科普漫画
伏牛山区金桃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