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21朱雪平余娇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脑梗死神经

朱雪平,余娇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 (江西宜春 336000)

脑梗死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概率为22%~65%,可引发患者心理障碍、呛咳、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甚至导致患者窒息死亡[1]。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康复功能锻炼。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引起吞咽、咽喉肌群兴奋收缩,增强收缩功能,促进吞咽系统反射弧功能重建与恢复,从而减轻吞咽功能障碍[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8~68岁,平均(55.26±2.45)岁;病程10~30 d,平均(23.54±5.66)d。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8~69岁,平均(56.22±2.31)岁;病程10~32 d,平均(24.36±5.2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3];脑梗死术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冀械注准20142260328号,DK-801T 型),设置波宽为800 ms,强度为28 mA,时间间隔为3 s;将电极片放置于患者颈部,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合适强度,20~30 min/次,2次/d,连续干预4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基础吞咽反射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屈位30°~60°,食用具有适当黏性、不宜松散的食物,以3~4 ml 为宜,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量增加,2次/d;使用冰冻棉棒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以诱发吞咽反射,并进行口唇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做饮水、空咽等动作,5 min/次,3~4次/d。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干预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准备30 ml 温开水,让患者饮下,观察饮用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Ⅰ级,能够1次,且不呛咳地将水咽下;Ⅱ级,能够分2次以上,且不呛咳地将水咽下;Ⅲ级,能够1次将水咽下,但出现呛咳现象;Ⅳ级,能够分2次以上将水咽下,但出现呛咳现象;Ⅴ级,频繁出现呛咳现象,无法将水咽下;级数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差。(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命质量: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从进食、穿衣等方面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总分22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

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Ⅱ、Ⅲ级占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例(%)]

2.2 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比较(分,±s)

注:SWAL-QOL 为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

组别 例数 Barthel 指数评分 SWAL-QOL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2 19.85±5.24 52.37±9.84 128.96±3.14 150.67±4.24观察组 32 21.36±5.26 68.36±8.57 129.33±3.24 153.88±4.51 t 1.151 6.932 0.464 2.934 P 0.254 0.000 0.644 0.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常采用溶栓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以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并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临床调查显示,37%~75%脑梗死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从而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4]。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对患者舌骨上下肌肉系统进行连续低频电刺激,促使吞咽相关肌肉力量恢复,进而促进吞咽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Ⅱ、Ⅲ级占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SWAL-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分析其原因为,通过对患者舌下、喉返、舌咽等吞咽功能相关神经进行电流刺激,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元功能恢复,重建与恢复正常反射弧,促进形成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的通路,使得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6];此外,在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同时,进行寒冷刺激法、颈部放松训练、口唇舌运动、摄食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恢复吞咽意识,以加强吞咽功能锻炼,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随着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患者对食物的选择性增加,语言表达和进食能力亦得到相应提升,利于改善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减轻疲劳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并在一定程度改善生命质量。但神经肌肉电刺激仍存在一定争议,电极放置方式、刺激频率、刺激强度等均会对康复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珧,刘莉,饶江,等.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咽期吞咽功能的表面肌电特点[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924-927.

[2] 刘国菊,丁芸,程阅凤,等.洼田饮水试验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5-8.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8-171.

[4] 安嫆,刘惠灵,张建华.吞咽训练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8,32(24):3963-3966.

[5] 刘琴,胡兆雄,全变瑞,等.电刺激疗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121-123.

[6] 李井文.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1450-1452,1478.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脑梗死神经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神经”病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