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时机的选择

2020-09-21黄祖锵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基底节时机血肿

黄祖锵

广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广丰 334600)

脑出血,即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在脑卒中患者中占20%~30%,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致病原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等,其中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较为常见[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患者多采用外科手术,且需依据患者的发病情况,把握手术时机,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有研究证实[2],在神经外科治疗脑出血患者中,手术时机的把握非常关键,直接关乎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本研究探讨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时机的选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A组(24 h以上)、B组(6~24 h)、C组(6 h之内),各22例。A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61.54±4.38)岁。B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60.35±4.17)岁。C组男13例,女9例;年龄46~74岁,平均(60.34±3.82)岁。3 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与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3]符合;头部CT 显示,血肿在内囊、丘脑位置,出血量20~80 ml,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7分。排除标准:脑室积血、颅内多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颅内或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及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3组均进行头颅CT 扫描,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采取脑出血常规外科治疗。A、B、C 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分别为24 h 以上、6~24 h、6 h 以内。若患者存在部分脑水肿征象,CT 证实无中线结构移位,实施前、后角穿刺方式,抽吸血肿,进行脑室外引流;反之,若CT 显示存在中线结构移位问题,抽吸血肿的同时进行去大骨瓣减压,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给予脱水治疗控制颅内压,并采取对症措施预防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保持蛋白、水、电解质平衡。

1.3 临床评价

比较3组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及生活;显效,中度残疾,生活可自理;有效,重度残疾,需他人照料;无效,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处于去皮质强直状态;死亡;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B、C 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治疗有效率高于C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患者的预后受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疗方案、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应依据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脑出血20~30 min 后,颅内会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使脑功能受损[5]。随着患者病情的加剧,血肿会释放出凝血酶、血红蛋白炎症因子、血管活性物质等,严重影响患者脑部功能。临床治疗该病患者,应积极消除血肿,将脑组织损伤降到最低,进而降低死亡风险。

有研究显示,在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发病7 h 之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最为有利,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刘成双等[7]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6 h 之内,很容易发生再出血,血肿抽吸也可诱发再出血。经颅脑CT 证实,发病6 h 以后,血肿基本不会再增大,因此,清除血肿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6~14 h,该过程中,倘若未对周围脑组织产生损伤,基本不会再发生血肿情况。实施早期手术,在脑实质尚未形成不可逆损害时清除血肿,能够避免血肿破坏重要神经结构,有效缓解继发性脑损伤,便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及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B、C 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治疗有效率高于C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在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中,治疗时机控制在6 h 以内,患者生存率最高,若发病后未及时送医,血肿会对脑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术后患者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还会诱发各类并发症。

综上所述,依据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将外科手术时机控制在发病后6 h 之内,能够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改善预后。本研究选取的病例资料有限,以至于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后续将选取更多病例资料,再次开展研究,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为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外科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崔永华,夏咏本,王张明,等.个体化选择侧裂解剖点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0):1161-1163.

[2] 陈雄辉,张鹏杰,凌伟华,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穿刺时间的回顾性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10):1163-1165.

[3] 蔡楚伟,张培峰,黄楚明,等.原发性与继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人口学特点、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39-41.

[4] 何思锦,白小欣.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结合颅内压监测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9):2104-2107.

[5] 朱红玉,孟文博,程月飞,等.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少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J].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1):7-11.

[6] 刘明.额颞大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脑疝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23-24.

[7] 刘成双,王凤河,刘四清,等.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4):214-217.

猜你喜欢

基底节时机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