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21李秀兰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血气舒适度呼吸衰竭

李秀兰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3 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10%,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肺功能的持续下降可能诱发各种并发症,进而增加病死率[1]。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的主要原因,以往传统的无创通气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缺氧状态,缓解呼吸衰竭症状,但通气期间极易发生口咽不适、漏气、胃胀气及面部创伤等,导致患者的耐受性差[2-3]。经鼻高流量吸氧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方式,本研究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61~88岁,平均(74.61±4.6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1~13年,平均(7.25±1.58)年。试验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0~89岁,平均(74.18±4.58)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1~14年,平均(7.68±1.4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 ≥7.25;意识清醒;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自主呼吸能力完全丧失;伴有上呼吸道梗阻、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有严重脑部疾病、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外伤、面部畸形或损伤、胸腹部手术后或创伤;伴有认知功能异常。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支气管扩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治疗。

对照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采用BiPAP 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鼻面罩,设置好呼吸机各项参数,通气模式选择ST 正压通气,初始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为4~6 cmH2O,吸气 正 压(ins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为6~8 cmH2O,氧 流 量 为2~3 L/min,呼 吸 频 率(respiratory rate,RR)为12~16次/min,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控制在35%~45%,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适当调整各项参数,使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维持在90%以上,通气时间为2~3 h/次,3~5次/d。

试验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采用瑞思迈(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tellar100/150型呼吸机,吸氧前连接好呼吸机的管路,选择适合的鼻导管,吸氧时设置初始FiO2为60%~100%,温度为36~37 ℃,氧流量为35~60 L/min,根据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变化适当调节各项参数,使SaO2维持在88%~98%,通气时间为2~3 h/次,3~5次/d。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于治疗前、治疗48 h 后,测定患者的Sa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2)比较两组舒适度及耐受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均为0~10分,0分表示舒适度及耐受度最差,10分表示舒适度及耐受度最佳,分值越高表示舒适度及耐度度越佳。(3)比较两组有创通气率与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试验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指标 试验组(75 例)对照组(75 例) t P SaO2(%) 治疗前 93.87±5.54 93.34±4.21 0.209 0.648 治疗后 97.17±6.42 95.82±5.65 5.783 0.016 PaO2(mmHg) 治疗前 53.76±3.84 53.50±4.59 0.164 0.685 治疗后 97.89±5.54 89.78±5.37 5.566 0.018 PaCO2(mmHg) 治疗前 62.62±3.58 62.65±3.51 0.350 0.839 治疗后 44.78±5.37 49.71±4.56 5.886 0.015

2.2 两组舒适度及耐受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舒适度与耐受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舒适度及耐受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舒适度及耐受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舒适度 耐受度试验组 75 8.25±0.34 8.26±0.25对照组 75 6.71±0.45 6.21±0.37 t 5.886 5.783 P 0.015 0.016

2.3 两组有创通气率及病死率比较

试验组有创通气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有创通气率及病死率比较[例(%)]

3 讨论

无创通气是机械通气的一种,临床应用时能够有效避免肺泡萎缩,加快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排出,因此常用于呼吸内科患者的辅助治疗中,但治疗时由于流速相对较低,难以控制FiO2,且无加温及加湿功能,极易引发气道痉挛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导致肺结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4]。经鼻高流量吸氧是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主要由高流量输出装置、鼻塞系统与湿化器组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中[5]。有研究表明[6],经鼻高流量吸氧相较于传统氧疗及无创通气治疗来讲具有明显优势,不但能够为患者提供恒定的高吸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同时还能够达到充分的湿化和温化作用,保护气道黏膜,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进而提高治疗舒适度,增强治疗耐度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舒适度及耐受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创通气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经鼻高流量吸氧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原因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一般需吸入较大流量的氧气,传统的无创通气治疗氧流量过高,易降低患者治疗舒适度与耐受度,且湿化能力有限,易损害纤毛运动功能,降低气道防御能力。经鼻高流量吸氧在保证高流量氧气吸入的同时,还能够加湿、加热空气,保证治疗舒适度与耐受度,降低对纤毛运动功能的损害,促进气道屏障重建,提高氧疗效果,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综上所述,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舒适度及耐受度,降低有创通气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相慧,韦真,邓庭军.无创呼吸机用于慢阻肺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3-4.

[2] 柳国梁.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3):41-43.

[3] 张琦婉,吴林柯.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8,22(3):573-576.

[4] 高瑞丽,李彦波,费月海.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3):305-306,309.

[5] 张征,郭闯.经鼻高流量吸氧对老年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呼吸机使用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1):1027-1030.

[6] 梁景一.经鼻高流量吸氧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20):138-139.

猜你喜欢

血气舒适度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黑珍珠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