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缝线固定方法对血液透析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脱落的预防效果

2020-09-21卢静刘观莲黄莉

医疗装备 2020年15期
关键词:缝线导管血液

卢静,刘观莲,黄莉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江西赣州 341000)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为急需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管通路,且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多方验证[1]。但临床实践表明,由于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外露部分较长,加之患者需要进行日常活动,导致导管易出现牵拉、脱落等不良事件[2],因此,对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妥善固定备受关注。缝线固定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一般采取直接在导管固定处将针穿过皮肤给予打结的方式,但调查研究显示,该方式缝线断裂风险较高,效果难以达到预期[3]。我院在此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对传统的缝线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缝线固定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33例)与对照组(264例)。试验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40~82岁,平均(56.64±7.33)岁。对照组男153例,女111例;年龄40~82岁,平均(56.71±7.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操作:采取Seldinger 技术置管,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选择双腔11.5F/13 cm 导管,置管成功后采取缝线固定,过程中注意所有操作均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血液透析停止或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后拔出导管。

对照组采取传统缝线固定方法:针挂线后直接穿过皮肤,再穿过导管固定口后给予缝线打结。

试验组采取改良缝线固定方法:针挂线后穿过皮肤,给予第1次缝线打结固定,而后缝线再穿过导管固定口,给予第2次缝线打结固定。

1.3 临床评价

(1)不良事件:缝线断裂、导管脱落、导管流量不佳、局部感染。(2)置管效果:优,导管固定妥善,无牵拉、疼痛或瘙痒等不适感,日常活动不受影响;良,导管固定妥善,偶有轻微牵拉、疼痛或瘙痒等不适感;差,导管固定后常有牵拉、疼痛或瘙痒等不适感;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3)导管缝线保留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缝线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落、导管流量不佳、局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置管效果比较

试验组置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置管效果比较

2.3 两组导管缝线保留时间比较

试验组导管缝线保留时间为(30.55±5.33)d,长于对照组的(23.42±4.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7,P=0.000)。

3 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常用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且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得到了多方认可。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需临时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如何保障置管效果是确保救治效果的重要环节[4]。调查研究显示,不同固定方法对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效果及脱管、缝线脱落、局部感染等不良事件有直接影响[5],因此,如何进行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妥善固定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传统缝线固定方法主要是在导管固定处利用缝线穿刺1~3次进行固定,属于有创操作,穿刺次数越多患者越痛苦,但穿刺过少易出现缝线断裂的情况[6],若患者在家中出现缝线断裂的情况,则极有可能导致导管脱出、脱落,进而导致导管流量欠佳、透析不充分甚至大出血,严重影响预后。另外,有专家指出,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方法研究不仅需要考虑固定是否牢固,还需要考虑固定后是否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是否易造成牵拉及舒适度不佳等问题[7]。

传统的缝线固定方法是直接在导管固定处将针穿过皮肤给予打结。我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在导管固定口的周围皮肤上先予以固定打结,而后将缝线穿过导管固定口进行再次打结,通过2次打结的固定方法,减少对导管的直接拉扯所致的缝线断裂情况[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缝线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缝线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后的导管固定缝线方法有利于降低缝线断裂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缝线保留时间较长,相较于传统缝线固定方法临床优势明显;试验组置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缝线固定方法可提高置管效果;两组导管脱落、导管流量不佳、局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两组的导管日常维护均较为严密,能够及时处理不良情况,进而防范了以上情况的发生。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改良缝线固定方法无需通过额外的耗材达到目的,只是改变导管缝线固定方式从而降低缝线断裂发生率,减少导管移位、脱落,避免出现导管流量欠佳、透析不充分、大出血等情况。该方式减少了再次行深静脉置管对血管造成的二次损伤,避免了对身体造成额外的创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改良缝线固定方法能够预防血液透析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脱落,且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宋晓萍,邓湘佐. 浅谈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138-139.

[2] 秦黎. 中心静脉置管两种体外固定方式在普外科患者中的比较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2):7-9.

[3] 吴洁兰,黄育珠,王秋如. 两种固定方式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中的临床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41-142.

[4] 潘金英,陈友明,郑露莉,等. 不同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8):94-97.

[5] Intagliata E, Basile F, Vecchio R. Totally implantable catheter migration and its percutaneous retrieval: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G Chir, 2017, 37(5): 211-215.

[6] 吴红霞. 不同固定方式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8):78-80.

[7] 孙红,陈利芬,郭彩霞,等.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J].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9):1334-1342.

[8] 郭琴. 用不同方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3):235-236.

猜你喜欢

缝线导管血液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多彩血液大揭秘
侦破血液迷局,真相只有一个
缝线抗议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