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在ACL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2020-09-21上海市浦东医院急救创伤部上海201399
上海市浦东医院急救创伤部(上海 201399)
顾东明 王志华 王树云 唐锋华 黄志刚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ACL损伤也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软骨退变、骨性关节炎等远期并发症[1],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及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其诊断ACL损伤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由于病患疼痛、容积效应及MRI检查耐受性等原因,其对完全撕裂、部分撕裂等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2]。随着MR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序列运用于ACL损伤的检查,而三维MRI则可通过任意角度重建以完全清晰显示ACL,有效避免容积效应,并提高ACL损伤诊断的准确性[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因膝关节损伤行MRI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5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将三维MR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因膝关节损伤行MRI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损伤组,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22~70岁,平均(40.21±6.33)岁;外伤史1~3个月,平均(2.12±0.56)个月;左膝45例,右膝35例;急性损伤50例,慢性损伤30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检查及常规、三维MRI检查。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4~68岁,平均(41.33±7.01)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与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均衡性。
纳入标准:因膝关节外伤后住院,具有肿胀疼痛、跛行、膝关节不稳定及弹响等临床表现;均行常规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行关节镜探查术;病例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将病例资料用于本研究。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结核;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合并其它膝关节病变;影像学图片质量较差,无法明确作出诊断;检查所做序列不全患者。
1.2 方 法
1.2.1 关节镜探查 患者取仰卧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关节镜检查膝关节前内侧及前外侧入路,并对MRI提示病变的部位做重点探查,观察前交叉韧带的表面、形态及附着点,用探钩触探韧带的体部及其股骨、胫骨附着处,评价膝关节损伤情况,以上全部操作过程均由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完成,评定相关关节镜结果。
1.2.2 MRI检查方法 采用GE Signa HDxt 1.5T超导型MR和膝关节表面线圈。病患取仰卧位,膝关节取伸直位或微屈,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FSE扫描序列矢状面T1WI(TR 500ms/TE 15.8ms)序列,矩阵384×256,带宽27.8kHz,NEX2;FSE矢状面T2WI压脂(fs-T2WI,TR 3920ms/84.5ms),矩阵320×224,带宽19.2kHz,NEX3;冠状位压脂PDWI技术(TR 2480ms/TE 12.9ms),矩阵320×224,带宽19.2kHz,NEX3。层厚4mm,层距1mm,FOV 18cm×18cm。所有患者均加作横断面M3D/cubeT2WI(TR 2740ms/TE 123.4ms),带宽50kHz,FOV 18cm×14.4cm,层厚0.8 mm,容积采集,矩阵256×224,NEX1。检查时间约15 min。
1.2.3 后重组技术 采用ADW4.4工作站软件(GE公司)提取M3D/cube T2WI采集的薄层横断位图像,行ACL斜矢状面的MIP、VR重组。
1.2.4 分析方法 由2名具有10年以上骨关节MRI图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常规MRI及三维MRI图像并做出对比诊断,主要分析膝关节损伤情况。
1.3 评估方法依据ACL损伤情况及诊断进行ACL分级:①ACL完全撕裂:其中一条可以诊断:纤维束完全断裂,韧带呈松弛波浪状;ACL的走行呈不正常平行或垂直走行。②ACL部分撕裂:其中一条可以诊断:ACL结构完整,走行呈弓形或波浪状,信号异常;③ACL完整:韧带形态完整,走行及信号正常。
依据图像清晰度及评价ACL损伤情况进行分级:I级:在一副图像可完整观察ACL全长;II级:需在连续两幅图像观察ACL全长,在一副图像上仅能观察部分ACL;III级:在图像上仅能部分观察ACL。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由双人独立录入EXCEL表格,并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可知常规MRI及三维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值。对比分析损伤组与对照组的ACL显示结果及诊断结果。
表1 常规MRI及三维MRI诊断结果
表2 常规MRI及三维MRI检查两组ACL显示效果比较
表3 常规MRI及三维MRI检查两组ACL损伤结果比较
2 结 果
2.1 MRI诊断结果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关节镜检查ACL损伤51例,常规MRI检查ACL损伤49例,其中漏诊9例,误诊7例,诊断的灵敏度为0.824,特异度为0.759;三维MRI检查ACL损伤52例,其中漏诊3例,误诊4例,诊断的灵敏度为0.941,特异度为0.862,见表1。
2.2 ACL显示结果损伤组80例患者中,常规MRI扫描I级25例,II级18例,III级7例,三维MRI扫描I级75例,II级4例,III级1例;健康对照组50例受检者中,常规MRI扫描I级29例,II级21例,三维MRI扫描50例均为I级,见表2。
2.3 ACL损伤结果损伤组80例患者中,常规MRI扫描ACL完整31例,部分撕裂25例,完全撕裂24例,三维MRI扫描ACL完整28例,部分撕裂28例,完全撕裂24例;健康对照组50例受检者中,两种方法检查均为ACL完整,见表3。
3 讨 论
膝关节由于负重较大,是机体最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而ACL损伤则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为常见,及时早期判断ACL是否损伤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MRI是诊断ACL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而ACL损伤的MRI征象表现为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诊断ACL损伤则主要取决于直接征象,因此对于部分撕裂的判断依然存在一定困难。撕裂后韧带滑膜完整易误认为连续性没有中断,较为严重的部分撕裂易被误诊为完全撕裂;间接征象可出现于ACL完全撕裂及部分撕裂中,仅能提示ACL受到损伤,而对于完全撕裂及部分撕裂的鉴别不具有显著意义;同时,韧带内会由于嗜酸红黏液样变性或急性扭伤水肿出现信号异常,进而导致假阳性;另外,常规矢状面扫描易造成显示不连续,形成损伤假象,也易导致假阳性[4-5]。因此常规MRI对于ACL损伤具有一定局限性,给临床诊疗带来诸多困难。
三维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利用斜矢状面与斜冠状面完全显示ACL,并消除扫描过程中容积效应的干扰,明显提高A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三维MRI扫描技术不受体位限制,患者行检查时舒适度更高,易于检查的顺利完成;其可观察膝关节众多的解剖结构,有助于临床作出判断。因此与常规扫描序列比较,M3D/cube T2WI序列明显更优,利于显示ACL解剖细节,但其仍然具有扫描时间较长等缺点[6-7]。李兰等[8]研究认为,3D GRE序列技术是MRI检查膝关节软骨病变中较好的技术,软骨损伤越严重,软骨厚度越薄,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及时诊断准确率;刘东华等[9]指出,MRI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对半月板撕裂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且其正确性显著高于常规序列。
本研究结果表明,常规MRI及三维MRI对于膝关节ACL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三维MRI诊断的灵敏度为0.941,特异度为0.862,而常规MRI诊断的灵敏度为0.824,特异度为0.759,三维MRI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MRI检查,认为主要原因是三维MRI图像层厚更薄,因此能够以任意角度重建,同时能够基本消除容积效应的影响;另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常规MRI与三维成像在正常人的扫描诊断相一致,而对于损伤组患者,常规MRI检查ACL损伤49例,部分撕裂25例,完全撕裂24例,其中漏诊9例,误诊7例,三维MRI检查ACL损伤52例,部分撕裂28例,完全撕裂24例,其中漏诊3例,误诊4例,提示常规扫描对ACL撕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虽然较高,但对完全撕裂及部分撕裂的鉴别仍然存在困难,认为是常规扫描层厚较厚,扫描体位不宜,以至于影响诊断结果;本研究同时还发现三维扫描技术对于图像的显示效果明显更优,可清晰显示ACL及扫描区域的任意结构。
综上所述,MRI三维成像技术不仅利于ACL损伤的诊断,明显提高灵敏度,同时还有助于ACL损伤分级,利于区分部分撕裂及完全撕裂,具有较大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