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说桂林古建筑

2020-09-21周开保

中华民居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民居古桥古村

发现桂林古民居

30多年前的一次文物普查行动中,某个夜晚,我们考古队驻进了离桂林市区100多公里的平乐县青龙镇下盃村。夜晚的村庄一片漆黑,无以可观,我们只能匆匆地睡下了。我素来有早起的习惯。次日清晨,我早早起床,带着一颗好奇心在古村的小巷中散步闲逛。

晨霭中,我信步走到村后的一处水塘边,放眼望去,但见水塘对岸烟云朦胧,青山如画。更引人注目的是,水塘与山峰之间坐落着一座宗祠,建筑古香古色,四周翠竹掩映。视线继续沿水塘四周移动,蓦然发现,环塘而筑的古民居十分精致,青瓦灰墙间显出几分柔美亮丽。尤其是屋顶上磨砖对缝的马头墙,虽留有岁月的痕迹,却依然保存完好。

当时我心头为之一震:桂林的深山里,不仅有好山好水,居然还有如此精美的古民居。桂林古民居有一个别样的特点——砌筑外墙的青砖有5个块面都是经过打磨过的,因而拼合起来格外美观好看。更值一提的是,砌墙时所用的灰浆中常掺入石灰膏和稻壳灰作为黏结剂,所以砖的灰缝极薄,仅相当于一片古铜钱的厚度。如此,民居墙面上所勾勒出的线条显得格外工整、精致。

在惊讶于这个村落的古民居精美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在这深山之中居然能有如此精美的古民居!那么,在下盃村附近的其他村落里会不会也有如此精美的古民居呢?甚至,这个县以及相邻的县,乃至整个桂林地区会不会都有如此精美的古民居呢?

我向下盃村的长者打听、询问。老人告诉我,在下盃村附近方圆20公里范围内,还有平西古村、钓鱼古村、和村古村等多个古村落。我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村名,并决定以后利用周末时间去探访。

全州县永岁乡燕窝楼

平乐县青龙镇平西村古戏台

桂林的深山里,不仅有好山好水,居然还有如此精美的古民居。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周末,我背上干粮,带上一壶水,就出发了。我先乘坐前往平乐县榕津镇的班车,到达榕津镇后,再搭乘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地开进了平西古村。中午时分,我到达平西村口,立马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村口有一座平板古桥,过了古桥是一条喇叭口状的进村大道。道路两旁低矮的砖瓦房一间挨着一间,紧凑得亲如一家。更令人叫绝的是,视线远眺至这条村道的尽头处,只见一片峰林地貌:山是那样的青,那样的美,那样的令人陶醉。

视线远眺至这条古村道的尽头处,只见一片峰林地貌:山是那样的青,那样的美,那样的令人陶醉。

沿古村道进入古村,一番番古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村庄环水塘而筑,水塘东岸建筑群落中间有一座莫氏宗祠,而与莫氏宗祠隔水相望的则是一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两层楼阁式戏台。这座戏台重檐飞翎,翼角高张,工艺精湛。其建造工艺既融入了岭南客家文化元素,同时又蕴含了中原古建筑文化特征,散发着一种别致的美。

行走在平西古村中,人不知不觉已被这里传统建筑散发的美所陶醉。

搜寻桂林古建筑

从那时起,我便一发不可收地走上了搜寻桂林古建筑之路。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就是:我掉进了桂林古建筑的深坑里。

30多年来,我跑遍了桂林境内12个县的每个乡镇,到达了几乎所有存有大量古建筑的自然古村落,足迹甚至遍及了桂林与外省的交界处。我去过资源县与湖南新宁县交界的深山古村,也曾徒步10余公里到灌阳县与湖南道县交界的月岭古村去考查;到龙胜县与湖南怀化市交界的龙胜地灵村去测过风雨桥,也去全州县白宝乡与湖南零陵县大庆坪乡交界处测过一处“一亭跨两省”的古亭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去测量那座“一亭跨两省”的古亭子。这座古亭子很特别:广西这端入口的匾额上写着“粤楚亭”,而湖南那端入口的匾额上却写着“楚粤亭”,看起来绕有一番趣味。

我每次做调研时,都要仔细考证古建筑(群)的历史沿革和民间传说,重点搜寻相关访碑、抄碑等,为考证历史寻找依据。做完这些文字性工作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测量。一个单体建筑的测量工作倒是不难,难的是对整个村的古建筑进行测量。我曾带领一个三人小组到灵川县灵田镇迪塘古村进行全村古建筑测量工作。这座古村拥有近100座古民居,仅测量它们的平面数据就整整用了3天时间。另外,我们还要腾出大量的时间去测出各个建筑的纵向立面数据。为此,我们先后6次进村,才最终完成这个村的勘测工作。

有一座古村拥有近一百座古民居,仅测量总平面就整整用了三天时间。

30多年来,我亲手测过的古村落达50余处,古亭台楼阁有30余座,古桥有30余座。最令我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去阳朔县高田镇的朗梓村做调研。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了。那时候,交通尚不发达,车辆还很少,要想租车进村更是难上加难。我约了一位开面包车的朋友,请他开车带着我进村。从高田镇到朗梓村仅8公里,但这8公里全是卵石路,极不好走。我们一路颠簸到村里时已是上午11点。进村不到一个小时,朋友又接到电话说有客户要找他,他只能提前开车返回。而我,早已被这个村的古民居所迷住,就坚持留下来继续做调研。

我边走、边看、边记,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下午2点多。炎热的夏天让人又饥又渴,我去村口的小卖部买吃的。走近一看,只在办公桌那么大点的玻璃框里放着三五个面包。看着发硬的面包实在没有胃口,我只好买瓶啤酒解渴。我拿着一瓶啤酒继续往前走着,路过一户农家时,忽然被一种特别的香味吸引住了。我循香而去,只见一间破旧的厨房里,一对母女正在灶上熬煮着什么。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好吃的?”她们说:“我们在做神仙豆腐。”一听说是“神仙豆腐”,我顿时来了精神:一是从未听说过“神仙豆腐”是什么人间美食;二是我此刻正饥肠辘辘,不知道能不能品尝一碗。我斗胆问她们:“能不能让我尝一口?”没想到她们很热情地给我舀了一碗。这“神仙豆腐”果然不一般,色泽碧绿,芳香四溢,鲜嫩滑爽,令人回味无穷。这“神仙豆腐”实在太可口了,我竟不知不觉中连吃了两碗。谢过主人后,我继续调研。下午5点多,我在村口的小卖部门口遇到一辆正在卸货的拖拉机,我赶紧前去向司机打听,问他是否回高田镇。他点了点头。于是,待他卸完货后我便搭乘着拖拉机,一路颠簸回到了高田镇。下车时,只感觉整个脑袋都被震麻了,两耳嗡嗡作响,站在道边一时都回不过神来。

阳朔县高田镇朗梓村立面图

类似这样的艰苦经历还有很多,可能现在说起来都令人难以置信。

全州县石塘镇沛田村唐氏庄园外

阳朔县高田镇朗梓村朗梓门楼(俯视)

『白描画法』是对古建测绘的一种新尝试:既有平、立、剖面图,又配置出了周围的环境,使图纸不失规范,也不乏生动。

千锤百炼终成书

对于古建筑的测绘工作,我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的。每个周末勘测回来,我会先好好休息一下。待进入新一周的工作日,再正式进入我的绘画时间。

一般周一至周五的晚饭后是我集中画古建筑平、立、剖面图的时间。我会先按比例画出古建筑的平、立、剖面,再覆一张硫酸纸画出清样,这样才能确保图纸精准、清晰。为了让图纸更鲜活,我还会为所有平面图画出地形环境,并为所有的立面图按现状配上背景。比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朗山村,因其背依朗山,故整个古村的立面图都以山体作为背景进行衬托。针对具体建筑而言,我也会做类似的处理。比如,我在一座祠堂旁配了几株古树,使画面显得更真实,更具美感。这是我对古建测绘的一种新尝试:既有平、立、剖面图,又配置了周围的环境,使图纸不失规范,也不乏生动。

后来,我将30多年的测绘成果汇集成书出版,书名为《桂林古建筑研究》。书出版后,很多建筑界、美术界的朋友都对我的测绘图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我的实测图兼具了技术性和艺术性,是一种新突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特别的画法来表现古建筑?

资源县中峰乡大庄田村老王庄朝门俯视图

说到这里,我必须先说一下我的绘画经历。

我高中毕业后,有4年在剧院画广告的从业经历。这4年的熏陶,让我对绘画艺术有了较深的理解。因此,在绘制古建筑测绘图时,我决定结合既往的从业经验,做一些新的尝试。

那么,究竟如何创新画法呢?我发现,钢笔速写画都习惯选择人视角度构图,让画面十分具有临场感。但速写画往往草草而成,透视不精准,线条也显得有些紊乱。钢笔素描画虽透视精准,但因过度强调明暗关系,往往不便表现建筑暗部的结构细节。于是我决定结合这两种画的优点,创造一种新的画法——“白描画法”去表现古建筑。这样既能透视精准,又能将古建筑的结构表现清楚。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比如,在这种画法下,如何增强古建筑的立体感?我反复琢磨后发现,将建筑主体部位的外轮廓线加粗,便能使之具有立体感,达到预期目标。比如,我在绘制阳朔县江西会馆的吊卦狮、全州县永岁乡的燕窝楼等古建筑时,就采取这种办法处理。

当然,普通的单体古建筑轮廓处理起来相对容易,但是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大体量古建筑或是古建筑群的轮廓处理起来难度就略大一些,处理方法也需略加改进。对于这类对象,还要适当加上投影或虚线,以此来区别建筑之间的远近关系。比如,像全州县沛田村的绣楼,阳朔县渔村的古巷,以及资源县老王庄的朝门,我都用了这类办法进行处理。

我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步完善画法,力求表现完美,才完成了这些古建筑测绘图纸。

收拾行囊再出发

《桂林古建筑研究》出版后,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一番不小的波澜。朋友们的一通溢美之词,又激发了我对古建筑进行深度挖掘和创作的欲望。虽然我人已退休,但心潮却依旧澎湃。

自然,我首先要做的是选择古建筑的题材。从哪类题材入手呢?我自定了一条标准:必须在桂林境内存量多、分布广,且古建筑周围的环境易表现。经过一番比较研究之后,我想到自己在古建筑调查期间曾测量过30多座古桥。这些桥类型丰富,不仅有石板桥、石拱桥,还有汉族地区的廊桥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雨桥。于是,我决定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搜寻桂林古桥,来一场“桂林古桥搜寻之旅”。

我通常会选择在节假日,带上几名助手一起奔赴桂林各地去探寻古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制订了分片、分线调研计划,以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按方位划出了东、西、南、北四个片区,每个片区又分出几条路线。比如,南片又分出南线和东线。

对于任何一条路线,在出发前我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条路线上的古桥分布情况,并把桥的名称、所在地列在工作本上,然后再研究搜寻路线。

我们每条搜寻路线都要跑上两三天,一般能搜出五六座古桥。我们会先把古桥的平、立、剖面测完,同时调研清楚这些古桥的历史沿革,待回来后再进行绘图和文字整理工作。我一般会先画出每座桥的平、立、剖面图,并给每幅图配上河岸、植被、流水,甚至远山,再画出比例尺,最后再写上古桥的相关介绍。我正是按这样的工作流程,将一座座古桥画到了纸上。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我几乎费尽心血。也许很多人会说,现在时代发展了,信息发达,交通又便捷,要搜寻一座古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此言只说对了一半,亲历过搜桥之后方知个中的辛酸。

有一次,我带着3名助手从资源县瓜里乡测完古桥后,计划前往梅溪乡晓地村继续搜寻下一个目标——晓地风雨桥。到达晓地村时,我们发现村旁有一座不起眼的风雨桥。经过察看后我们判定这不是我们要找的那座古桥。于是,大家又只好继续寻找。我们搜遍了梅溪乡周边村域也没有找到目标,最后只好回到了晓地村。问了村里几位长者才知,我们要找的晓地风雨桥在很偏僻的位置,须翻过两座山才能看到。就这样,我们按照长者告知的路线一路寻找,最终找到了晓地风雨桥。这一来一回就花了我们近两个小时,怎一个“折腾”了得!

当然,折腾一点倒不算什么。最令人后怕的是在兴安县白石乡石柱村测量一座青龙古桥时,差点遇到生命危险。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我们进村后徒步了一公里在一个山坳中找到了这座古桥。该桥横跨在两岸的陡坡(陡坡大约呈75度角倾斜)上。如果我们要测量就需要下到谷底,这样随时都有滑跤的危险。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和一名助理深入谷底去测量,留一人在桥面进行协助。我一边往河谷下走,一边寻找测拍古桥的最佳角度,没曾想一不留神被一条铁丝状的古藤绊倒,我整个人一个趔趄就倒头栽入了谷底的溪边。同伴们赶紧下来将我扶起。我虽身无大碍,大家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现在想起我亦感到后怕:好在当时尚无高血压之类的疾患,不然这一跤摔下去可真是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在历经重重困难乃至艰险后,足足花费了3年时间,我们才完成了这项“搜桥计划”。

3年里,我们共搜寻并测绘了200多座古桥。为了总结成果,我又精选了148座古桥,将其资料汇编成《桂林古桥》一书,并于2018年冬天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一经出版,便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一举获得了第二十七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随后,广西电视台更是在《遇见好书》电视栏目中专题报道了我做桂林古桥调研、考证和测绘的经历。

我的“画桥故事”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甚至在朋友圈中引发了新一轮搜寻古桥的热情。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也给了我莫大的欣慰与鼓励。

近期,我又将过去几十年所测绘的古建筑图纸全部集合起来,并精选了260多幅,准备再集结成一本全面展现桂林古建筑的新书——《手绘桂林古建筑》。这本书将更加全面地介绍我多年来手绘桂林古建筑的成果,权当是我为桂林古建筑研究尽点绵薄之力。

《桂林古桥》一书一经出版,便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一举获得了第二十七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猜你喜欢

古民居古桥古村
《古村小巷》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古村——大芦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拿什么拯救你,古民居?
古民居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