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口规模的桂东北地区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2020-09-18贾艳红晏忠凤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6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宜居东北地区

□ 贾艳红 晏忠凤

宜居城市是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的[1]。在城市化建设推动下,各类城市的设计和重构不断涌现,城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聚居的基本单元,其发展是否具备活力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热门话题之一[2]。

“城市宜居性”是20世纪中后期提出的一种新思想。国内外对城市宜居性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均不唯一。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国外分为主观对象研究和客观对象研究,主观对象研究重点突出居民自身对城市生活的追求,客观对象研究强调城市自身发展是否具有能动性;国内更加注重对不同尺度的区域进行宜居性研究[3]。自然环境是否优美、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居民生活是否舒适、经济发展是否和谐、是否实现全面发展,是评价人居环境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

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城市宜居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研究对象、评价尺度及评价标准不同,不同地区的宜居城市建设方向和进程仍有很大差异。桂东北地区作为广西发展较快的区域,尽快提升城市宜居性对当地经济及民生有特殊意义。因此,结合桂东北地区6大城市的地域特色,对其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以便为区域宜居城市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1 城市化潮流下的宜居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活动最密集的空间和场所,建设和发展城市是人类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城市化是人口在城市中迅速聚集的现象、是工业推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的矛盾不断涌现,宜居的城市环境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新的生活方式和就业环境。国外研究学者埃文斯认为,宜居应该从生态可持续和适合居住开始。宜居性是指可负担的舒服的住房、令人满意的社区服务、具有充足的选择权力和能够独立参加各类社会生活[4]。

1.1 城市化问题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但目前仍面临以下3个问题[5]:一是虽然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但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距明显、城乡差距较大;二是过于注重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和设计,忽略城市内部小街小巷的建设和管理,表面光鲜亮丽、内部杂乱无章;三是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地区或区域所指定的发展规划不被重视,存在被多次修改的问题,导致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错综复杂,设计不合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城市化道路还需要一系列合理的创新与规划,既要提高速度,又要保证质量。但我国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各地区地域特色突出,人口规模不一、分布不均,基于这些问题,国内研究学者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

1.2 “宜居城市”的提出

人民日益增长的高标准物质文化需求这一目标,已经对人们居住的城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宜居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新起点。基于国外宜居城市研究方向和现状,结合国内城市化发展遇到的各类矛盾,经过一大批学者的探索、研究和斟酌,2005年,“宜居城市”这一概念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被正式提出。

宜居城市的建设少不了宜居城市理论的指导,宜居城市定义又是宜居城市理论的基础,宜居城市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的概念,是基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双模式下的具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厚重、居民生活舒适惬意的城市。若要进一步研究城市宜居性、探索建设宜居城市的方法,我们必须认同:公共安全是城市宜居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完善是城市宜居的必备基础,环境优美是城市宜居的重要保障,文化厚重和居民生活舒适惬意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明确目标。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本文主要采用《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作为评价参考[6]。

2 桂东北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性

2016年,广西印发《关于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并设立“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奖,旨在通过这一机制激励城市发展。自此,广西将城市宜居水平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尺度,旨在解决严重的“城市病”问题[7]。

2.1 研究区概况及地域特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华南西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接壤,地理位置非常优越[8]。其中柳州、桂林市位于广西北部,地处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南岭山脉的组成部分,地势起伏大,地形景观独特,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人地关系基本和谐,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出现了旅游业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梧州、贵港、贺州、玉林市位于广西东部,是西南和华南经济区结合部,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充足,是广西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但存在“农业大而不强,工业散而不优,服务业较弱”的重要矛盾,优化该区的产业结构,促使当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是紧要任务。

2.2 桂东北地区建设宜居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桂东北地区全力打造各类文明城市,传播文明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成果显著,基本形成了建设宜居城市的政治基础。其中,桂北经济区以桂林为中心,拥有丰富的农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桂林更是世界级旅游城市,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服务业重点突出旅游业和物流业发展。但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限制了区域宜居城市建设进程。桂东地区是西南地区东向出海的门户和通道,自然条件较好,开发较早,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地方经济,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势头良好,给桂东地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在全球经济快速合作发展的态势下,由于政策限制,桂东地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比较滞后,政府缺乏对该区域的整体规划,延缓了该地区城市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脚步。

3 人口规模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

人口规模通常分为户籍人口规模和常住人口规模[9]。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发展,人口流动较快,户籍人口无法反映城市定居人口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用常住人口规模作为反映城市人口规模的标准。城市人口规模是指一个城市中常住人口的实际数量[10]。

3.1 桂东北地区人口规模概况

根据2017广西统计年鉴数据(如图1所示),结合国内对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为大城市、常住人口在50万~100万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下为小城市),可得出桂东北地区内,梧州市为中等城市,柳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玉林市和贺州市为大城市,因此重点以大城市的宜居指标进行后续评价。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密集程度的重要指标。区域人口密度直接影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布局和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宜居性。根据城市人口密度等级划分标准(大于100人/km2即为第一级,属于人口密集区),如图2所示,6大城市均属于人口密集区。

图1 人口规模分布统计图

图2 人口密度分布统计图

3.2 人口规模对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的影响

根据中国建设投资研究院发布的《投资蓝皮书》,我国城市化率将在2030年达到70%[11],即届时将有10亿人在城市和城镇居住。据此,我国城市人口将年均新增近2000万人。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而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必然会给城市各方面运转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城市化潮流下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必将遏制宜居城市的建设。根据《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中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城市是否宜居,一方面看其经济基础是否扎实;另一方面看该城市是否能高效运转,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否能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利益最大化[12]。因此,城市人口规模这一要素在宜居城市建设中的影响显而易见。

4 桂东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

基于评价指标对桂东北地区城市进行宜居性评价。采用教育文化娱乐指数衡量社会文明和文化厚重程度;生活资源指数衡量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判断居民的富裕程度;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指数评价城市公共安全性。

4.1 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宜居城市的研究和建设是城市化中涌现出的新潮流,是国内外城市地理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桂东北地区各城市而言,对其进行以宜居为导向的发展研究,复杂性并不亚于一线城市,既要严格遵循《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中的基本原则,又要综合考虑桂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及各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安全等要素[12]。本文重点基于2017年桂东北地区各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分布,选取教育文化娱乐、生活资源、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保障投入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评价法对城市宜居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4.2 桂东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

4.2.1 教育文化娱乐评价

教育文化娱乐指数中衡量教育的标准是城市中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人群所能接受教育的程度、政府所能提供教育的最高学历及公共基础教育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而对于文化而言,不仅仅是所能达到的教育程度,还应包括城市内部对社会文化的普及程度;当一定程度的教育和文化氛围在城市内部存在,城市人群有能力将精力、财力投入娱乐,此时可以说该城市具有了宜居性。桂东北地区各城市教育文化娱乐指数如图3所示。玉林市、桂林市在教育方面投入比例较大,贵港市、柳州市次之,而梧州市在教育领域投入最小。再根据人口规模分析,结合玉林市、桂林市升学率等数据,可以看出玉林市、桂林市对教育投入比例较大,政府更加注重城市建设从“科教兴国”的战略入手,优先增加当地教育投入,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当地基础教育层次,提升市民总体素质。但由于衡量文化和娱乐发展程度的指标不够明确,因此还不能对其进行定量说明,目前只能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次。

图3 教育文化娱乐投入指数统计图

4.2.2 生活资源评价

生活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是由城市区位决定的,具有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社会资源是由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资源是否优越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及城市居民的积极性。生活资源一方面衡量城市是否具备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能力,另一方面预测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桂东北地区各城市的生活资源指数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该区域各城市生活资源分布相对平衡。说明桂东北地区各城市发展活力较强,城市居民生活积极性较高,现有的生活资源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也为该地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图4 生活资源投入指数统计图

4.2.3 人均可支配收入评价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衡量当地经济总量的标准,主要指现金支配和实物支配。通常来说,实物的价值不容易被精确的衡量,本文数据主要以当地人均现金年收入支配为主。如图5所示,根据桂东北地区各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柳州、桂林、玉林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均在30000元以上,远高于其他3个城市,说明这3个城市的经济富裕程度比较高,更加有余力追求人居环境的宜居性,居民的内心更期望和接受宜居城市的建设,居民多余的经济财富会为该地宜居城市的建设助力,可以用居民对宜居城市建设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衡量城市宜居性;梧州、贵港、贺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远小于其他3市,说明该地区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居民对宜居生活的需求,但由于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可以考虑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建立“生态宜居”品牌城市,继而大力发展观光、展览等旅游行业,增强经济实力,全面构建宜居城市。

图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

4.2.4 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评价

将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投入指数作为评价指标,使人们对宜居城市的评价更贴近生活,易于被人们接受[1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投入直接影响民生问题。民生泛指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从狭义来说,民生是指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生存状态。城市人居条件、医疗保健、交通通达度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判断民生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该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如图6所示,贺州和梧州市对医疗保健的投入指数较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地区很注重居民生活中的医疗保健工作,反映了当地政府重视民生建设。设计和建设宜居城市的主动性在政府手中,借助民众对政府的依赖,制定政策来确定宜居城市建设的方向。

图6 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投入指数统计图

4.3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参考《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借助教育文化娱乐投入指数、生活资源投入指数、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投入指数对桂东北地区6大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如下:桂林市和柳州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协调发展,地域特色鲜明,两地教育文化娱乐投入指数较高,生活资源投入指数和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投入指数相对平衡,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远高于其他城市,因此桂林和柳州城市宜居性较高;玉林市与梧州市生活资源基本满足居民生活,教育文化娱乐投入指数仍具备上升空间,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较高,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投入指数不平衡,因此玉林和梧州市宜居性居中;贺州市与贵港市宜居城市建设推进较慢,原因是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较低,城市居民缺乏追求宜居环境的积极性,因此贺州和贵港城市宜居性较低。

5 结语

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与宜居城市的建设是构建良好人居环境的前提。从目前来看,进一步规划和设计宜居城市依然是一个时代性的、崭新的课题。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最大限度地开发建设宜居城市的潜力,聚焦居民对城市宜居性的愿景,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尺度,用长远和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而加快构筑健康、和谐、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全面进入“绿色发展时代”的伟大构想。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宜居东北地区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宜春吟
宜居大化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宜居星球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