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蛋白原与血常规检测在乙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09-18苏小杰苏炳森杨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血常规乙型肝炎红细胞

苏小杰 苏炳森 杨桦

乙型肝炎是一种以起病缓慢、发病率高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世界性疾病,这种流行性疾病的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并且较为广泛,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及儿童为主。研究资料显示乙型肝炎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凝血功能降低情况,并且血常规参数在不同阶段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本院将纤维蛋白原与血常规检测应用于2018 年4 月~2019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65 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并与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的检验资料进行对照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65 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5 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符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精神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其中男35 例,女30 例;年龄最小20 岁,最大69 岁,平均年龄(34.12±18.31)岁;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8 例、慢性乙型肝炎22 例、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9 例、急性乙型肝炎26 例。对照组均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及高脂血症,并且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34 例,女31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68 岁,平均年龄(34.20±18.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且所有研究成员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纤维蛋白原与血常规指标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2.1 纤维蛋白原检测 要求受检者晨起空腹,抽取2 ml 的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对抗凝血以3000 r/min 的转速离心15 min,将其放置在CS-1300(Sysmex 公司)检测仪中进行检测。取血浆与蕲蛇酶混合,在TU-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下进行30 min 的检测[3]。记录A-max、FIB、FI、DT、FMPS 指标水平。

1.2.2 血常规检测 要求受检者晨起空腹,抽取2 ml的静脉血,将其放置在含有EDTA-K2 的真空管内,充分混合均匀,采用日本 Sysmex 公司生产的XN-2800血细胞计数仪对受检者进行血常规检测,记录RDW、MCV、PDW、MPV 指标水平[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纤维蛋白原指标(A-max、FIB、FI、DT、FMPS)及血常规指标(RDW、MCV、PDW、MPV)。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检测指标对比 观察组A-max、FIB、FI、DT 及FMPS 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RDW、MPV及MCV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W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检测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检测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多的种类,但是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炎性病变,以病情危重和传染性强为临床特点,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增长趋势,临床表现以乏力、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肝区痛为主,除此之外,一部分患者会存在肝功能损害或黄疸发热等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各国卫生组织均高度重视该疾病[5]。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不详,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加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寻求更加快捷、简便的诊断方法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乙型肝炎病毒DNA 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但是随着医疗科技以及生物化学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指标检测也逐渐应用于乙型肝炎的辅助诊断中。纤维蛋白原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并且与凝血有关,人体在遭受乙型肝炎病毒入侵后纤维蛋白会与毒素结合并导致微血栓,进而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6]。因此,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功能及数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程度。由于肝脏是人体储备各种造血原材料的场所,并且与血液中各种指标的含量存在密切的关系[7]。因此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对其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max、FIB、FI、DT及FMPS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看出,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功能病变程度,如果患者肝功能病变程度严重,其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也会大大降低,也就是说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凝血障碍情况,从而导致纤维蛋白原检测中A-max、FIB、FI、DT 及FMPS 各指标含量的降低。李少玉等[8]研究中对60 例乙型肝炎患者和60 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纤维蛋白原与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RDW、MPV 及MCV 分别为(15.63±2.79)%、(10.68±1.22)fl、(97.39±4.26)fl,均 高于对照组的(12.31±0.47)%、(9.79±1.26)fl、(91.54±1.82)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DW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为肝脏是储备多种造血原料的场所,与造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乙型肝炎病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细胞结构改变,从而损伤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患者肝功能的损害会大量聚集代谢产物,进而导致很多球蛋白小体附着在红细胞膜上,很难通过脾脏或者肝脏,进一步导致红细胞受损程度的增加。患者脾功能亢进会使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WBC)遭受进一步的破坏。除此之外,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下乙型肝炎患者的骨髓会出现造血功能异常的情况,骨髓细胞受病毒侵蚀后会损害干细胞染色体,从而导致异常分化,而肝硬化的出现会导致骨髓干细胞分化和增殖遭到破坏。在血常规检测中,MPV 反映的是红细胞的体积和大小,RDW 反映的是红细胞的离散状态。乙型肝炎患者以毒素血症为肝脏病变在体内的表现,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大大减少了红细胞的合成,并且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毒的影响下会进一步退化消化功能,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合成依赖物质大大减少,例如叶酸、铁等,这就是导致红细胞形态破坏和生成减少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中乙型肝炎患者的RDW、MPV 高于健康人群,从而充分说明了上述理论。

综上所述,对乙型肝炎患者应用纤维蛋白原与血常规检测,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血常规乙型肝炎红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血常规解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