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创新罪犯管理手段的几点思考

2020-09-18班智慧付文波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狱警罪犯矫正

班智慧,付文波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概述

监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保障,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 监狱往往被称为 “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又语“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换言之,最安全带来的也是最危险。 监狱属于封闭式集中管理,罪犯来自社会、回归社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率,新形势下对罪犯的创新管理手段尤为重要。 突出监狱特色,注重协调、厚植开放,从而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自2005 年起,中国年均有40 万名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但正如电影《肖生克的救赎》中讲述那样,封闭、单一、刻板的监狱生活使得刑满释放人员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处处碰壁[1]。 在传统保密观影响下, 监狱长期与社会缺乏足够的沟通,社会与监狱长期保持距离,以至于形成了自循环的密闭系统,人们在对监狱神秘化的同时,监狱几乎成为了“文化的孤岛”“文化的沙漠”[2]。 在新形势下,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监狱的特色,创新对罪犯的管理手段,不仅是对罪犯的一种责任体现,让其回归社会更融洽,更是对社会负责的体现,确保“长治久安”,推动社会发展。

二、罪犯管理手段创新的探究

(一)结合学校管理模式,提高罪犯文化程度

对于军事化、警务化管理的高校,都会实行封闭式管理制度, 学生日常多为上课和训练为主,上课学习是对内在知识的升华,日常训练则是对体能的磨砺,不同年级侧重点不一样,同样,“好学生”和“坏学生”的管理方式也有所差异。 换一种角度看,监狱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老师是狱警,学生则是“学校”里面的罪犯。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而在监狱管理工作中,管理的主体是狱警,客体则是罪犯。

监狱这所特殊的“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标准无论是人格说、危险说还是综合说,最终目的都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封闭”之后,也就是经过“大熔炉”的回炉重修后,往社会输送“特殊学生”。 罪犯除了进行一定的“劳动”,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封闭期间,充分利用好对罪犯进行改造的机会,经过在特殊环境的管理,有过特殊的经历与境遇,力争对其有一个质的改变。通过文化教育的手段,像学校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一定的价值观层面的灌输,从而力争经过重修出狱的罪犯就像“毕业生”一样,拥有毕业时错综复杂的心情,时而不舍离去,时而又向往自由。 提高罪犯文化程度的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更加有价值的人员。

周末监狱,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管理方式,如澳大利亚塞蒙斯敦周末监狱。 对于罪刑轻微或者过失犯罪的犯人,尤其是过失犯罪,对于罪犯来说,非出自其本意,也就是本身罪恶程度较小,但是导致的结果必须得到一定刑罚, 行刑一般为两年以下或者距离刑罚结束时期仅剩一年左右,可以试行周末监狱。也就是工作日进行关押, 周末可以去社区做志愿者服务或者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或者工作日与周末对调,这样也可以为即将回归社会得到无缝隙衔接,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二)以矫正心态换惩罚方式,让罪犯“轻松”度过封闭期

人性本善,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会犯错,只是最终产生的结果所导致的矫正方式不同。 对于孩童来说,偷拿一根针、一块糖所产生的矫正方式是需要父母或者亲朋对其进行教育;对于成人来说,偷拿几十块钱、价值较低商品时所产生的矫正方式是需要社会的鞭策或罚款等,倘若价值较大、 数量较多或者其他行为导致的恶劣后果产生的矫正方式则需要监狱的封闭式管理。

从这个角度看,监狱就是一个负责矫正的部门,对于犯错的人进行不同程度改造的过程, 每个人都会犯错,只是程度大小,可见,对于罪犯来说,分类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孩童经过父母亲朋的悉心教导,会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罪犯也是一样的,经过监狱的封闭式管理,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到犯错的原因,只有真正知道其想要什么,为什么会犯错,才能够对症下药,把惩罚和改造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监狱管理变得更加全面化。 被关押本身就是一种刑罚,而在这个过程中,以矫正的心态去对待他们,让罪犯明白监狱只是对自己犯错的矫正部门, 并非惩罚的严厉性,越狱的想法也将不复存在。经过对其内心道德感与判断力的不断矫正,实现“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为社会输送有价值的、知错就改的人,同时,他们也会欣然面对外面的世界,想要积极融入社会,回馈社会。

(三)从其他方面入手,全方位降低管理难度

1.生态保护在十八大时纳入五位一体,可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对于人类不仅有保护作用,更多的是在自然界的熏陶下,人们会有心情愉悦的感受。随着刑罚的文明和监狱矫正理念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监狱出现了园林, 其正面的作用是美化了监狱环境,改变了监狱严肃压抑的传统形象;花草树木,美好的景色,有助于缓解警察、罪犯的紧张心理,具有愉悦心灵、缓解压力的作用[3]。

单调、 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适时、适当改变,将会带来潜移默化、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监狱环境应该顺应潮流,适时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缓解罪犯的焦虑、颓废的心态,就像电影帕丁顿熊(见图1)里面出现的粉色囚衣,尽管画面有一些诙谐, 但整体色调骤然增加了一些温馨感,心情也会因此变得舒缓。

图1 电影帕丁顿熊截图

2.监狱建筑设计是监狱管理中很重要的硬件设施,如何设计使用适量探头使监控无死角,是值得深究的技术。对于监控无死角,一方面是无限增加探头数量,半球式、针式等等,尽量使得监控全覆盖,但是相应的会带来更多的工作量,需要增加人力,实时观看监控,实际操作价值不高;另一方面则是控制罪犯活动范围,让罪犯活动区域就在监控范围内,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可操作价值较高。

例如使用红外报警器,或者机器人等,规定活动区域划出活动范围, 如红外或机器人发现超越规定范围的行为则会报警,并且带来一定的惩罚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节省人力物力,为监狱管理带来便利。

图2 AB 门机制示意图

3. 罪犯在进行会见亲友时, 有效使用AB 门机制,优化会见管理模式,全方位保障监狱安全。AB 门也叫双门互锁,当A 门打开时,B 门无法打开,只有当A 门关闭时,B 门才能打开; 反之,B 门打开时,A门无法打开(见图2)。 罪犯会见亲属,都涉及到人员进出监狱围墙的问题, 我们知道监狱围墙是确保监狱安全的重要的物理隔断[3]。充分利用AB 门的优势机制,建立合理的会见模式,例如使用双层AB 门,规范在一定区域会见,保障罪犯会见过程更加顺利。

三、结语

对罪犯的管理模式千千万,在新形势下,采用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精神更加顺应潮流。当然,每一个罪犯都是站在狱警的对立面, 都是需要被惩罚和改造的,尽管狱警对其有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关怀备至的言行,但是农夫和蛇的故事总在不时发生,毕竟对于自由的向往与崇尚往往大于一切。同时,狱警也要加强防控意识,要相信,你的一个松懈有可能是犯人瞅准时机想要的时刻, 而那一时松懈带来的可能是最后的生命线。在岗一分钟,尽职60 秒,是不变的永恒真理。

监狱结合现代的技术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在监狱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之中,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找到自身的价值,等到刑满释放的时候,感到对社会是很有用处的,这不仅是罪犯本身的价值体现,更是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材,为社会、国家带来效益,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猜你喜欢

狱警罪犯矫正
劫持狱警只为换比萨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狱警的好意
狱警的好意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
百名[五老]献爱心 社区矫正有作为
狡猾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