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2020-09-17黎子航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情仇恩怨二者

黎子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即入世,是投身社会、进取有为的人生态度;出乎其外即出世,是逍遥无为的人生态度。只有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入世与出世二者统一起来,方能铸就精彩的人生。

入世是为了更好地出世。只“入”不“出”,人会变得过于世俗,甚至为尘世纷扰所累,为名缰利锁所困,为恩怨情仇所惑。韩信、文种,放不下权力欲望,终招杀身之祸;和珅贪恋荣华富贵,最终身陷囹圄;马加爵容不下恩怨情仇,終于自毁人生。恰如明代文学家陈继儒所言:“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出世是人生的必然选择。当然,不入而出是一种假出,“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只有深入世间,透彻人情世故,洞悉世间理法,才能跳出世间纷扰,突破名利的束缚,摆脱恩怨的纠缠。

出世也是为了更好地入世。只“出”不“入”,人会变得过于玄远。古之隐者,有功成身退的,有曲避全道的,亦有以隐求仕的。诸葛亮隐居隆中,熟读史传兵书,关注天下大势,淡泊以明志,隐居以求仕;卢藏用隐居终南山,博得贤名,身价倍增,终达做官目的,遂成“终南捷径”;姜太公隐居渭水之滨,直钩垂钓,幸被周文王赏识,后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他们出世往往是等待时机,等待明主,以实现入世“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是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出世之后再入世,则是经过一次升华之后的返璞归真。苏轼在赤壁领悟人生真谛,实现人生升华,即使失意频仍、忧患交加,依然以轻松洒脱的姿态融入生活,吟诗作赋、抚琴对弈、开荒下厨,享受生活的乐趣;依然关心百姓疾苦,尽其所能禁恶俗、改陋习、传农技、播知识,造福百姓,兼济天下。弘一法师出世入空门,念佛亦不忘救国,精研佛法,弘扬佛道,普度众生,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入世而能建功立业,出世而能逍遥物外,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游刃有余,才能领悟人生大智慧,实现事业大发展。

【评点】

本文立意颇高,对于所要论述的“出世与入世”的精神,作者并未严格地将二者割裂开,而是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中,进行辩证的分析。“入世是为了更好地出世”“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作者围绕这两点列举了大量例证进行说明,结合理性分析,体现了二者相互转化的关系,很有说服力。结构上则分三层论述,每层均涉及入世与出世的关系,交织并进,更显格局。费高桥

猜你喜欢

情仇恩怨二者
和宠物的爱恨情仇
姐弟间的情仇
摇曳
和理发师的爱恨情仇
恩怨的始作俑者
CAUTIONARY TALES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