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接榫,统贯圆合
2020-09-17唐惠忠
唐惠忠
【技法指津】
“过渡”“衔接”如同“黏合剂”和“纽带”,具有搭桥接榫、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将上下段落、前后层次有机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一、该“过渡”处则“过渡”
就议论文而言,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一是层次的开合处——文章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合时,一般就需要过渡。比如杂文《纯朴的嗜血者》,开篇总说“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在分述了李逵的“纯朴”和“嗜血”之后,文章由分到合,运用的过渡句是“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二是文意的转换处——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这时相邻段落、层次之间也需要过渡。比如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文中的“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就是三个自然而合理的过渡句。
对于考场议论文来说,为了使文章如行云流水般通畅,没有斧凿痕迹,还需特别关注如下两处的衔接问题:
1.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过渡。面对考查频率居高不下的材料作文题,写作时一定要根据材料提炼论点,不能凭空想象、无中生有或生拉硬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材料与观点之间安排过渡语句,使二者水乳交融。常用的表述方式有:“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由此观之,我们……”“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2.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一般要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论证,这就是论述。按照结构要求,由论点展开论述,二者之间应有合理的过渡;如果缺乏必要的过渡,就会出现观点与材料分离、逻辑不够严密等情况。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可以使用“由此,自然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令人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来过渡,以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合理转换。
二、过渡的主要方法
过渡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用段落过渡;2.用句子过渡;3.用词语过渡。
前两种好理解,这里只谈第三种。有一篇题为《在机会面前》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是“生活中许多机会的得到,是与胆识分不开的”,此文三個分论点是“胆识可以说是一种机敏”“同时,胆识也是一种创造力”“另外,胆识还是一种创造性”,过渡词“同时……也……”“另外……还……”将主体部分串联起来,前后文浑然一体,小词语起到了大作用。此外,吴晗先生的名篇《谈骨气》也是如此过渡的:①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②另有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③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
三、其他几个注意点
1.为保证文思顺畅、过渡得当,结构上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建议同学们正式动笔前,认真编写作文提纲。通过列提纲来安排议论文的结构,是给作文做一个“图样设计”,理出一份构思的“蓝图”,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过渡、怎样照应等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过渡的内容不宜太多,过多了反而会显得繁琐、累赘。
3.有些议论文,上下文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承接关系,那就没必要生硬地添加过渡标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