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痹的中医内治法研究概况
2020-09-17张丽萍杨小又李涛王特李兆福
张丽萍 杨小又 李涛 王特 李兆福
【摘 要】 产后痹是产后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其发病于产后气血亏虚这一特殊时期,与内科痹证略有不同。为了对产后痹的中医药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3个方面对产后痹的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及研究产后痹提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产后痹;中医内治法;研究概况;综述
产后痹又称“产后身痛”“产后中风”“产后关节痛”等。本病以产褥期或产后百余日内气血亏虚,机体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机体而出现怕冷、怕风、四肢重着、活动不利、周身肌肉酸痛、麻木或功能轻度受限等为主要表现,但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慢性迁延性疾病[1-2]。产后痹平均发病年龄为(30.78±4.5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产后(44.98±44.78) d[3],国内的发病率较国外高2~
8倍[4]。一般认为,产后痹的发生多与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失衡、缺钙或磷等,及社会、家庭环境、生产过程、传统文化对情志方面的影响等因素相关[5-6]。产后痹对产褥期女性的身体影响较大,若失治、误治,可发展为妊娠、分娩诱发的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6],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产后痹尤为重要。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抗抑郁药、激素、止痛药、心理疏导为主要手段[7];但不良反应较大,患者依从性较差。近几年来,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产后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产后痹的中医内治法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中医病名
中医没有产后痹病名的记载,但根据身体疼痛不适,将本病归属于“痹证”范畴。《黄帝内经》中有“痹证”记载,风、寒、湿外邪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素问·痹论篇》依据风寒湿三者的强弱偏盛不同,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了“产后风”及头痛、恶寒、时有发热、汗出等临床表现。唐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产科著作《经效产宝·产后中风方论》指出:“产后中风,身体酸痛,四肢痿弱不遂。”对产后中风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简要概括。清朝《傅青主女科·遍身疼痛》有云:“产后……骨节不利,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履,或身热,头痛。”对产后痹的临床表现及病因进一步说明。后来,经过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提议,以“产后痹”替代了产后风湿。
2 病因病机
中医学很早就有产后痹的相关记载,隋·曹元方《诸病源候论》云:“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损伤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認为产后肾气虚,机体正气功能低下,加之风邪乘虚侵袭而发为本病。《妇人大全良方》曰:“夫产后中风,筋脉挛急者,是气血不足。”气能促进血液的化生,亦能推动血液在脉道中有序运行;相反,血液可濡养一身之气,而今妇人产后失血过多,加之产程中大量耗气,产后哺乳婴儿,气血愈虚,经络不通,气血不能濡养全身则痛,故见产后遍身疼痛。《叶天士女科》云:“瘀浊滞留筋脉骨节间,引起筋脉四肢挛急,屈伸不利。”《灵枢·本神》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总之,产后痹病因不外气血亏虚、外邪侵袭、瘀血阻络、劳倦内伤。
在古代各医家的学术基础上,现代医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产后痹的病因病机做了新的补充。路志正[8-9]根据中医传统思想,结合现代临床症状,认为产后痹以本虚为主,兼夹邪实,情志因素为辅。胡荫奇[10]认为,妇人产后,气血亏虚,此为产后痹发病的根本,气血不能濡养肌腠,易感受外邪,故本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维[11]同样认为,产后痹是以气血亏虚为本,外邪入侵为标。汪悦[12]认为,妇人产时耗气伤血,产后调护不当或因环境因素感受外邪,故血虚受风是产后痹的发病关键。肝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血为养,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序;据此,高明利[13]认为,胎产耗伤妇女气血,故产后痹以气血亏虚为本,主要表现为脾气虚、肝血虚、肾精不足、脾肝肾不足。彭江云[14]认为,营卫和则邪不能侵,产后患者多营卫失和,精血不能濡养机体,不荣则痛而为本病。
3 治 疗
3.1 从气血亏虚论治 黄瑜[15]总结汪悦治疗产后痹经验认为,血虚受风是产后痹的主要病因。治疗上以养血祛风为主,多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并根据个体体质差异及兼夹外邪不同临床随证加减。王颂歌等[16]将66例气血亏虚型产后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养血通痹汤[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当归20 g、鸡血藤20 g、阿胶(烊化)10 g、黄芪15 g、桂枝12 g、生姜3片、大枣3枚、黄酒50 mL。血瘀者,加炒山甲6 g、川芎6 g;肾虚者,加制首乌20 g;兼夹风邪者,加防风15 g]治疗,对照组给予舒筋活血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2.41%。范大广[17]选取气虚血瘀型产后痹合并少乳患者3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疗法,通草炖猪蹄,每日1煲,分早、中、晚3次服食,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汤(药物组成:甘草、党参、陈皮、黄芪、阿胶、当归、桔梗、丹参、通草、鸡血藤、王不留行、川芎、炮山甲、麦冬、沙参。每日1剂,分2次温服)合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7%。
3.2 从肝脾肾不足论治 高明利[13]主张治疗产后痹应以大补气血为本,肝脾肾同治,宜兼顾先天和后天,补脾健脾为主,乙癸同源,治疗上也强调肝肾双补。胡荫奇[10]则认为,产后痹首先要抓住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根本,加之外邪入侵而为本病,治疗上应在补肝肾、益气血的基础上祛邪除痹,自创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的基础方扶正蠲痹汤,并根据兼夹外邪不同,随症加减用药,处方:熟地黄30 g、白芍30 g、鸡血藤30 g、炙黄芪15 g、威灵仙15 g、徐长卿15 g、穿山甲15 g、鹿角胶12 g、卫矛10 g、当归10 g、川芎10 g。
3.3 从情志论治 《女科经纶》有云:“百病皆生气,而于妇女尤为甚。”肝主疏泄,若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机运行有序,手足活动自如,而妇女由于生理特点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易致情志失调。崔淑
华[18]在临床中主张“从肝论治”产后痹,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选逍遥散和生化汤加减。若阴血不足者,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养血育阴、柔肝缓急。寒凝肝脉者,以暖宫定痛汤加右归丸温经散寒、暖肝行滞。朴勇洙等[19]通过分析古代医案及现代临床报道,认为肝气郁结是产后痹的病机关键,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方法,方选四逆散。
3.4 从瘀血论治 《傅青主女科》云:“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累日不散,留滞于关节间,筋脉引急,手足拘挛,不能屈伸。”即产后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或因感受外邪致使恶露瘀滞胞中,出现产后肢体疼痛,痛处固定,夜间痛甚。说明产后痹虽以气血虚为主,但瘀血致病同样不能忽视。郭会卿[20]常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产后身痛,多用醋乳香、醋没药、三七、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张会文等[21]以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瘀血阻络型痹证肢体关节疼痛、腹痛、疮疡、下肢静脉曲张等,疗效明显。王玉明等[22]认为,产后痹血瘀明显者宜活血化瘀,方选少腹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减。若腰痛明显,可适量配伍炒杜仲、桑寄生、续断等药物补益肝肾。
3.5 分期论治 现代医家根据产后痹的病因及发病时间,提倡分期论治。汪悦[12]将本病分为初期、中后期2期,初期血虚为主,以养血祛风为法,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中后期风寒邪气入侵,祛邪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并根据兼夹病邪的不同,分别予化瘀、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化痰。李家生[23]采用自拟养血补血汤治疗产后关节痛,他认为产后遍身疼痛的辨证治疗应分产褥期和产后期( > 30 d),产褥期血虚明显,当大补元气,养血荣筋,产后期多痰瘀痹阻经络、关节,治疗以化瘀通络为主。刘清林[24]将产后痹分为早、中、后3期,早期邪气在表,治当补益气血和调和营卫,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中期正气尚虚,御邪无力,当扶正祛邪,方选三痹汤加减;后期邪胜正虚,内外合病,扶正祛邪之余可配伍虫类或活血类药物,可予独活寄生汤合身痛逐瘀汤。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产后痹病机不外虚证和实证,在疾病进展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病机有所不同,但主要以气血亏虚为本,外邪侵袭为标。中医治疗产后痹的方法较多,各医家通过辨证论治、分期论治等采用内服中药法取得了一定疗效。西医没有与产后痹相应的病名,具体发病机制亦尚未明确,治疗时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心理干预为主。中医治疗产后痹不良反应小、价格优惠且疗效有独特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对产后痹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基于中医辨证主观性强,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指南,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其次,对产后痹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学习,进而更好地指导产后调护;另外,临床研究样本来源相对单一,试验设计方案、纳入标准不够合理等。随着中医药对产后痹的不断研究,其优势逐渐凸显,又因中医药简、便、廉、效,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产后痹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10):51-56,80.
[2] 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86.
[3] 蔡璧合.产后痹的证治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4] 滕银成.妊娠与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6):418-421.
[5] 谢黎.产后痛证的中西医病因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53-154.
[6] 羊维,刘芬芬,包洁,等.产后风湿“血郁同病”的病因病机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20-22.
[7] 王燕,蔡圣朝.蔡圣朝治疗产后痹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2):238-239.
[8] 陈祎,张华东,黄梦媛,等.路志正教授治疗产后痹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3):187-188,192.
[9] 冉青珍.国医大师路志正从虚论治产后痹经验浅
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090-1092.
[10] 王绍华,胡悦,唐先平.胡荫奇病证结合治疗产后痹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053-4055.
[11] 谢丽红,刘维,吴沅皞.刘维教授治疗产后痹举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5):45-47.
[12] 潘俞成,汪悦.汪悦治疗产后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经
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8):38-39.
[13] 金文杰,高明利.高明利论治产后痹经验撷要[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2):29-30.
[14] 徐梦,毕翊鹏,刘春丽,等.彭江云教授治疗产后痹经验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7):62-64.
[15] 黄瑜,汪悦.汪悦教授治疗产后关节痛经验总结[J].吉林中医药,2010,30(8):657-658.
[16] 王颂歌,曹玉舉,徐小燕.自拟养血通痹汤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痹3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0):14-15.
[17] 范大广.益气养血汤内服联合温针治疗产后痹合并少乳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8,36(6):164-166.
[18] 崔淑华.从肝论治产后身痛[J].北京中医药,2015,34(6):469-471.
[19] 朴勇洙,王波,苏萌,等.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身痛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2):292-296.
[20] 毛秋亚,周晓宁,李明,等.郭会卿教授治疗产后痹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6):65-66.
[21] 张会文,张前.活络效灵丹异病同治瘀血阻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1):59-61.
[22] 王玉明,王北.重视产后痹与产后郁的辨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2):56-58.
[23] 李家生.补血阳和汤辨治产后身痛经验探索[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683-684.
[24] 张雪梅,杨社琴.刘清林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经验介
绍[J].新中医,2013,45(3):209-210.
收稿日期:2019-11-22;修回日期: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