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及举措
2020-09-17吴嘉隆杨德蕾
吴嘉隆 杨德蕾
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思想领域的引领。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来奠定大国地位。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崇尚西方外来的快餐式文化,尤其是一些学生们对一些日韩明星如数家珍,而对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喜欢、不了解。这不得不让我们心痛、反思。
大学为什么要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命脉。在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应该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同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的一部分,汲取它们的营养,融会贯通,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鲜明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但是,如今一些高校并没有真正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落实好,仅仅通过学校开设几节选修课程是达不到教育要求的,并不能让传统文化的美深入到学生的心里,这就需要这些高校能够真正意识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为之做出改变。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并没有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放到重要战略地位,更多的是应试教育、专业教育等,对传统文化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安排少之又少,这就导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降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是高素质人才的来源地,任何一所大学可能都不会忽视对专业课程的培训,但是对道德素质的培养投入的还远远不够。而笔者认为这二者更重要的恰恰是被忽略的前者。其实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一名对社会和人民有价值的人。坚持传统道德观念,以符合“四有”公民的标准。在社会中有许多类似大学生乘坐公交车漠视身边的老人,拒绝让座;校园欺凌事件;舍友投毒案等等。这不正是高校德育的缺失吗?个人品德与专业知识好比车之两輪,鸟之两翼,缺其一面就难以在社会行走。
当前大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不够浓厚。大学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产床,优秀传统文化是通过高校这个主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学生中去,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是一些大学对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在大学课程教学计划中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安排少之又少,仅仅只有一些选修课,而且也不会算入期末成绩,也不注重课堂考核,这就使得学生认为这堂课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不会专心听课,上座率也会很低。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使得学生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对其没有兴趣。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中国正处在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学校在专业学习的课程安排上注重专业方面的课程,轻视素质教育课程,人文课程。这种形式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甚至对社会都有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学校既然不重视,那么学生个人更不会重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越来越低。因此,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远远大于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的需求。进入大学后,他们几乎不会触及传统文化,他们觉得那些东西太慢了,赶不上时代的潮流,现在讲究的是快节奏,而学习传统文化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沉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的主要工作。高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要多开展一些人文素质类活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可邀请本地的京剧团、民乐团进校园,要让弘扬传统文化的风气在学生之中传播。
倡导继承与创新并举,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德育的经常化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高校要在继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高校也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命脉。同时,还要弘扬时代精神,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结合起来,把现代化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结合起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良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聂翔雁,李大维.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6(03)
[2] 张成恩.基于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当代大学教育研究[J]社科纵横 ,2017(05)
[3] 韩立梅,张敏 乔春梅.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6 (02)
[4] 蔡红生,杨 琴.大学文化:“双一流”建设的灵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