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往届怎可改应届

2020-09-17与归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应届生特权舆论监督

与归

对于登上微博热搜,有的艺人求之不得,而有的艺人则避之不及。《声入人心》第一季出道选手仝某因为一场直播,猝不及防就“火”了,不僅登上了热搜,还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他在直播中与粉丝聊起高考话题时,自曝当年心仪的一所大学不招“往届生”,于是他便通过一些方法,把自己变成了“应届生”。

前有论文涉嫌抄袭的演员翟某“不知知网”,后有仝某“把往届生身份改成应届生”。不得不说,一些艺人变起戏法来还挺有演艺天赋的。仝某这次谈起自己当年的高考小插曲,回忆起来似乎津津有味,但他却忘了,有些行为已经不是违背公序良俗,而是涉嫌违法违规。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的,应当认定作弊;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的相应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无效;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其学籍。

即便如此,还是要追问,仝某口中的那些所谓的“方法”,到底是何种手段?为何能够达到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效果?如果真是篡改档案,显然不是仝某一人可以完成的,这当中有什么人协助暗箱操作,涉及到哪些部门机构,都有必要一一查清。言者无心,实则事大。既然关乎诚信与公平,就应有严肃的调查和处理。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类似案例的迭出让我们看到,舆论监督是特权的天敌,是最好的反腐剂。看起来热闹的舆论场,本身就有无形的严肃性和较真作用。无论是无意中暴露的违法违规行为,还是不小心泄露的过往黑历史和灰色利益,都将在公共舆论的强大“气场”下接受审视、质疑和追问,也都应有回声。

对仝某的“自爆”, 绝不能仅仅当作直播中插科打诨的一个段子看。公众的要求很简单:还原事实、消除疑问、诉诸公平、抵达正义。完成这些,才是一次舆论与规则良性互动的闭环。

(选自光明网)

小编有话说

社会的公平不容许“特权”的挑衅,诸多艺人“翻车”事件让我们看到,大众的舆论监督与政府的雷厉风行,正让某些自以为是的“特权者”无处遁形。对于“仝某”们,从艺先从德,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为粉丝群体做“反面教材”是不值得提倡的。

适用话题

公平正义;反对特权;舆论监督;诚信档案……

猜你喜欢

应届生特权舆论监督
无聊是一种特权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订单培养”不能成为“特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