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述评
2020-09-17胡兴洪
胡兴洪
党的形象建设的概念内涵
学者们对于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大都对党的形象这个关键概念的定义和内涵做了详细的解释。
关于党的形象的概念,有学者认可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对政党形象的定义,认为党的形象是“某种简单的、较为持久的状物,某种被热爱和信赖的状物,某种在相继的选举中能被认为是过去所热爱和信赖的相同的状物,政党就是这样的状物”,当然,这是基于西方政党运行模式而得出的关于政党的形象的诠释。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党的形象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用哲学中联系的观点来看,就是政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政党形象既包括政党的实践活动,又包括人民群众对政党实践活动的主观认识。有学者进一步把党的形象归纳为“党的客观实在与公众主观认知、评价的混合物”。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党的形象就是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总体评价和整体印象”,这就把党的形象看成是纯主观性的存在。
从众多学者对党的形象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党的形象必然包含政党本身和认识主体两个方面,但对该定义仍然存在一个主观和客观的侧重之分。持主观观点的学者认为党的形象不在于政党,而在于人民群众对政党的观念。持客观观点的学者认为政党形象就是政党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这两种观点的差异来源于政党通过自身活动想要展示的形象与人民群众通过政党活动所感知到的形象之间的差异。总的来说,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形成一致共识,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以准确把握党的形象以及党的形象建设的内涵。
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意义研究
学者们对党的形象建设的意义的研究主要从党内、国内和国际三个方面展开。对于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党内作用,有学者认为,党的形象建设在党内具有团结凝聚、激励动员、教化塑造和规范约束的作用,从而能够確保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对于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国内作用,有学者认为,党的形象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摆脱“历史周期律”,永葆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良好的政党形象可以起到增强党的权威、提高执政合法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对于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国际作用,有学者认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良好的政党形象能使党被更多的国家、政党、人民接受和认可,从而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争取更大的利益。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一大党,其良好国际形象的传播将鼓舞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的基本途径研究
党的形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界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从党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央与基层等有关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展开。
有学者认为党的历史形象至关重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就是党重视维护自身光辉历史形象的重要体现。有学者提出要重视党的理论形象建设,提升党的理论形象的民族性、进步性、政治性和国际性,从而提升党的理论形象的生命力、凝聚力、保障力和包容力。有学者认为要充分重视党的媒介形象建设,认为党的媒介形象与党的执政能力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大众传媒时代需要加强党的正面形象的塑造、加强网络管理、加强危机公关等。有学者对党的基层组织形象建设进行了研究,认为新时期党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尤其需要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有学者认为还需要加强党的文化形象的建设,对于党的宣传内容上要方向明确,重点宣传党的政策、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党的重要会议以及领导人活动等。总体而言,学界对党的形象建设的基本途径的研究较为深入,成果颇丰,但侧重于从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进行展开,如上面提到的历史、文化、媒介、理论等,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缺乏对党的形象建设至关重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形象建设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从总体上来看,学界对于90年代以来党的形象建设研究呈现总体平缓的趋势,但研究内容从最开始的集中于领导核心的相关论述逐渐扩展到党的形象建设的各个方面。国内学术界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虽然已经有较长历史,但在研究的内容、视角和方法上都有待深入和提高。首先,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欠缺。学界对于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党的现实实践的发展,对其主要内容的研究相对分散,也尚未达成共识。其次,缺乏对党的形象建设总体历史进程梳理和基本经验的概括概括,缺乏纵向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景峰,陈倩琳.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挑战[J].社会主义研究,2013(04)158-163.
[2]王浩雷.关于党和国家形象对外表述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98-102.
[3]张浩,唐红洁.论党的形象的内涵、表现与作用[J].理论探索,2007(0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