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的区域差异研究

2020-09-17甘甜

科技智囊 2020年5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区域差异

甘甜

摘  要:为摸清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评价的发展情况,为构建最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奠定基础,文章选取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河北、四川六个省份,通过文献调研及互联网检索等方法,对比各省份关于科技成果评价的政策环境、标准化规范力度与机构培育程度等方面,管窥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的区域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科技成果评价;区域差异;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that best me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elect six provinces of Jiangsu,Anhui,Shandong,Hunan,Hebei,and Sichuan to analysis their evaluation status.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compare the policy environment,standardization strength and institutional cultivation degre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of those provinces,and explore the curr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in China.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valuation;Regional differences;Achievements transferring.

自2009年科技部启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以来[1],科技成果评价作为科技中介服务的关键环节逐渐受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2016年科技成果鉴定正式废止后,国务院、科技部在相继出台的文件里也多次提及科技成果评价,都明确要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包括军民科技成果评价)、推广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等。

国外科技管理中的评价贯穿于科技项目的整个过程,与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相对应的是“后评价”[2],不同国家在宏观科技项目管理、评审规程、评价标准与评价机构选择上都呈现出国情与地域的特点。我国各省份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等的差异,也表现出科技成果评价不尽相同的发展态势。部分省市将科技成果评价完全交由市场自行调节,部分省市遵循“政府部门指导监督,行业组织制定规则”的思路。整体来看,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的规则、程序、模式正处在从探索混沌期转向标准规范化的过渡阶段。

目前,我国学者对科技成果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评价服务体系与指标体系构建。比如,周志英[3]提出针对科技成果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动态评价指标,谭春辉等[4]深入研究了评价指标在武汉市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创新应用。二是理论方法与工具创新。朱琳等[5]提出构建技术多样性指数和技术扩散宽度指数,结合天际线理论等评价技术创新能力;黎子辉[6]提出在第三方评价工作中嵌入图书馆一类情报咨询机构的资源优势及专业化的情报分析方法。三是评价工作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等方面。时彦华等[7]介绍了苏州市开发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施家春[8]提出通过在互联网及相关媒体上公示科技成果评价过程及结果,以完善评价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为摸清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评价发展情况,为构建最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奠定基础,笔者选取入选科技部第一批或第二批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机构所在省份(不包含部、司级学会或协会),通过文献调研及互联网检索等方法,梳理各省份关于科技成果评价的政策环境、标准化规范力度与机构培育程度等情况,管窥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是地方科技成果评价发展的动力

2016年,為紧跟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对简政放权的相关要求,科学技术部发布《科技部关于对部分规章和文件予以废止的决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废止。各试点省份从遵循国家评价试点工作方案,逐步转向个性化的、符合省情的地方评价管理。

从政策支撑角度来看,这些省份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都以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出台相关文件直接或间接地扶持科技成果评价。作为科技服务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文件大多将科技成果评价嵌套在以上两方面的政策中进行统筹规划,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评定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定价机制、宣传推广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引导地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评价等内容为主。此外,湖南省、安徽省等在科技成果登记及科学技术奖评选等工作均对评价环节有硬性约束,加速了科技成果评价业务的市场渗透。湖南省科技厅连续四年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补助项目的形式,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的机构予以财政支持,为科技成果评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沃土。

二、标准化规范与流程是科技成果评价发展的基础

试点起步阶段,各省评价工作基本上遵循国家层面出台的比较宽泛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普遍采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中关于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社会公益类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种类型成果的分类加权量化评价方式。随着暂行办法的废止及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化的加速,各省份都鼓励相关机构或学会着重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应用需求的成果开展指标的细化和流程的标准化。

2017年2月,山东省青岛市发布《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规范》(DB 3702/ FW KJ 003-2017)(以下简称《规范》),是国内首个出台的科技成果评价地方标准。《规范》详细地评价指标分级处理,如技术成熟度分为13级、技术创新度分为4级、技术先进度分为7级等,多指标多等级地清晰表述科技成果在评价时所处的水平。随后,搭建了“青岛市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服务平台”,将科技成果标准化推向了更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在省级层面,山东省尚未发布省级地方标准;就行业领域而言,已出台《山东省建筑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信息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规范》(T/SDIE 1-2017)团体标准等。

2017年,安徽省地方標准——《科技成果评价规范》(DB34/T 3061-2017)发布,适用于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相关活动。在《规范》编制上,充分考虑了安徽省科技成果评价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评价对象适用标准不清、重形式走过场、评价结果判定无细化标准等问题,在暂行办法的指标体系上进行了整合创新,提出技术指标、转化指标和风险指标3类一级指标。不过,该标准重点在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未对其他类型成果的评价做出要求。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通用要求》(地方标准编号:DB510100/T 247-2017)、《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通用规范》(T/STMA 001-2018)团体标准发布。与安徽省相似,都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等级划分,并提出技术衍生性指标以评估科技成果对培育新技术的支撑能力。在行业领域评价方面,四川省建设科技协会出台《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管理办法》。

2019年,湖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牵头,联合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申请了2019年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规范,拟通过规范科技成果评价的各个环节,对科技成果评价的时效性和效益性等进行优化,完善目前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和流程。在规范的适用范围方面,提出按四种成果类型设定评价指标,分别为基础研究类、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类和软科学类,包含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学术价值、社会经济效益、转化前景等多个一级指标。其中,基础研究类增设技术稳定性指标,以评估基础研究成果的寿命周期。湖南省科技交流交易中心和湖南省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协会制定并发布了“湖南省科技成果评价行业自律规范”。

目前,尚未检索到河北省有关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化工作方面的内容,仅有评价机构独立发布《科技成果评价服务指南》;江苏省也仅出台了《江苏省计算机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管理办法》。

三、评价机构争相涌现是科技成果评价发展的支撑

按照市场化发展原则,政府层面不再干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或民营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业务。各省份为引导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向更客观、公正、科学、独立的方向迈进,探索成立评价委员会或评价机构联盟等,吸纳类型更多元化的企业、融合更多资源。

2017年,湖南省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协会成立评价委员会,首批共吸纳19家单位。其中,主任委员单位是湖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成员单位包括9家行业学会或协会、5家咨询公司和4家科研院所。2018年,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投入运营,多家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入驻交易大厅,保障了湖南省科技成果评价业务的推广。

2015年,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科技成果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第一届7家成员单位包括研究所、高校、图书馆和咨询公司等,可以看出江苏省评价机构主体的包容性及成员单位类型的多元化。经文献调研发现,江苏省各行业学会或协会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实践,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等都在深耕行业领域,进行专业化评价。

2016年,四川省科研院所长协会与13家行业学会联合提议,探索“中心+行业分中心”模式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成立,是国内首个以评价联盟形式推动评价机构资源整合、促进评价规范有序发展的省份。联盟制定《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联盟章程》,成员单位经过四批扩充已增加至50余家。

目前,尚未检索到安徽省、山东省和河北省有相关评价机构组织的成立。其中,安徽省、山东省以学会开展线下评价服务为主,河北省于2018年依托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开通了在线评价系统,并与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合作,打通了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宣传渠道。

四、地方科技成果评价差异化比较及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方法,对评价试点省份的政策环境、标准化规范工作和评价机构培育三个方面进行检索。政策环境反映省委省政府对科技成果评价的支持程度,分为强、一般和弱3个等级,省级层面出台了科技成果评价专项文件记为强,省级层面出台文件中明确提及推进科技成果评价记为一般,其他则记为弱;标准化规范工作力度反映该省在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上研究与实践能力,制定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记为强,制定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记为一般,其他则记为弱;评价机构培育强度反映该省科技成果评价市场需求量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敏感度,成立评价专业委员会或联盟记为强,有实质性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记为一般,其他则记为弱。各省份对比图如下所示:雷达图圆心处代表弱,圆心向外一环代表一般,圆心向外二环代表强。

可以看出,笔者选取的六省份在科技成果评价的发展路径上不甚相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顶层设计仍需加强,缺少省级层面的专项文件引导,且四川省出台的意见是2004年的,也需要进一步修订;二是本地专业评价机构有待进一步培育和集聚,可考虑异地共建机构模式,既满足省内科技成果评价需求,又可激活省内评价市场竞争;三是标准化评价有待进一步推广,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背景下,依托科技大数据监测,构建立体透视的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五、结语

总体而言,笔者选取的6个试点省份在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实践工作的开展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笔者也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弥补文献调研方法上的不足,挖掘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区域差异的因素。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起步较早的试点省份已经形成了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样本,如“青岛模式”“四川联盟”等,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效应。今后,建议各省份在加强优势、补足短板的基础上,将已形成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辐射至其他省份,逐步发展壮大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市场,通过评价业务的市场导向与反向回馈市场的能力,真正助力科技金融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参考文献:

[1]方君宁.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7(22):24-25,28.

[2]何有琴,夏梅,刘岩,等.国外科技评价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J].科学与管理,2007(02):26-28.

[3]周志英.科技成果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5):430-433.

[4]谭春辉,李思佳,程凡.创新武汉市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研究[J].科研管理,2016(S1):607-613.

[5]朱琳,汪雪锋,朱东华,等.基于技术多样性及扩散宽度的专家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情报杂志,2018(04): 176-182.

[6]黎子辉.面向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5):69-74.

[7]时彦华,陈洪梅,范容.苏州市科技成果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09):1-3.

[8]施家春.关于提升地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工作质量的思考[J].创新科技,2018(01):36-38.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区域差异
浅谈学术社团机构的经济价值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综述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