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对话说起
——兼评陈莹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2020-09-17■田芳
■田 芳
针对陈莹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想谈谈以下三个方面的听课体会。
一、观照与自然的交流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没有自然,就不会有我们人类。我们时刻在体验着自然,也在不断地理解、探究着自然。本堂课,陈老师选定“清明”这个特定的时节,创设了一个“与自然对话”的生命场域,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在感受自然、观照自然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再现了生命的交流与碰撞,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肤浅变得深刻。这一写作教学过程也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他们共创人生体验,共缔心灵之约。
应该说,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感受自然的作文,首先,得选定所要感受的具体自然景物;其次,要对所感受的自然景物精描细绘,摹出其特点,切忌为了感受自然而感受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刻画自然景物的特点,体悟自然的灵性,欣赏自然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最终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的境界。
二、强调过程的价值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课堂写作应该还学生真正的作者地位。写作过程也是学生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写作的导师,而不应成为居高临下、控制学生思想的权威。教师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情绪表达的“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我们欣喜地看到,陈老师的这堂“对话”写作指导课改变了教师写作权威的角色,教师单方的讲解被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所取代。写作的内容,层意的推进,都在精彩的对话中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写作思维提供一个开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教师只是尽可能地掀起情感波澜,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撩拨学生的创作热望。
注重“对话”的写作教学,能够促进而不是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这个过程是感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而过程本身又犹如历险,是引人入胜的,它能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张扬,生命得到升华。
三、关注生命意义的思考
有人说,写作不仅是与自然、生活的对话,更是与生命的对话。这是写作教学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陈老师的这堂课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俗的简单描绘,还要明白其背后的生命意义;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还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学生通过训练,感悟和体验到文章背后人的意义与写作意义之间的关系,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寻求他人的理解,实现彼此的心灵对话。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其实,写作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激发学生自觉的写作热情。对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写作会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存的重要标志,并伴随一生。他能够在写作中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存在。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也说:“我写作,首先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和一种不可战胜的欲望。既然是我的一种爱好,那我就不得不写。”当然,学生的写作不同于作家的创作,但将写作视为生命的一种形式,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值得关注的理念。
总之,这堂课构成了持续交互的动态语境,形成了一种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走向了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了更高的品质。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写作课固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但更重要的是动笔练习,因为写作课实践性很强,再好的思想都要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因此,这堂课上,陈老师如果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段,交流一下,点拨提升;再写一段,再交流一下,再点拨提升……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达成度也许会更高,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推 荐 书 目
【书名】初中“层级·微点”作文教程
【主编】韦存和、陈玉剑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初中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主线,设置 3 个层级、14 个模块、56 个微点的写作谱系,以微点牵动全篇,以模块架构层级,体现作文训练的合理梯度,旨在破解当下作文教学随意、无序、低效的弊端,帮助学生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