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升组织力入手优化城乡基层治理
2020-09-16张鹏飞
张鹏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近年来,巴中市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的主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补齐组织体系建设短板
把组织力的“根”扎入人民群众之中
聚焦重点区域除“盲点”。紧盯产业园区、商圈楼宇、城市社区等重点区域,突出互联网企业、律师行业、民办学校医院、行业协会学会等重点行业,大力实施“两个覆盖”提升计划,理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推动“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必建、动态“清零”,目前全市已派驻“两新”组织专兼职党建指导员576名,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整体覆盖率分别达到65.9%、79.8%以上。
聚焦关键领域通“堵点”。在全市17个城市街道,探索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体系,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下沉到社区、小区、楼栋,加快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骨干、群众为主体的小区治理队伍。在全市122个乡镇探索建立物资保供“流动超市”制度、1316个村探索建立散居农户“十户联防、共济互助”制度、2374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探索建立“一长N员”制度,满足群众需求,激活发展动能,优化发展治理,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井然有序。
聚焦薄弱环节消“痛点”。围绕“出现问题谁来发现、发现问题谁来解决、解决过程谁来监督、解决不了谁来协调”,探索构建以党建为主轴、网格为单元、大数据为支撑的闭环工作体系,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社会热心人士采取随手拍、实时报、定点督、专项办等方式,保证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推动隐患第一时间排除、矛盾第一时间解决。
提升基层组织执行能力
把组织力的“魂”植入惠民实践之中
引领推动政策落实。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作为首要硬任务,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政治单元、生产单元、分配单元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工作引领,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巴中不折不扣、高质量落地见效。
引领优化政务服务。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出台升级版《营商环境“好差评”实施暂行办法》,加快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加快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广日常工作集中办、重要事项定点办、特殊群体上门办、法定假日预约办、办理结果有跟踪的“四办一跟踪”工作法,推动解决撤乡并村后服务半径较大、群众办事不便等问题。
引领加强应急管理。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应急处突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检验党组织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熟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做法,确保在“黄金时间”内把突发事件控制住并解决好。坚持“以案为镜”,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被问责的85名党员干部为反面教材,教育警示党员干部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群众满意的成效,推动安全管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森林防火工作等落地见效。
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
把组织力的“核”融入探索创新之中
传承红色历史品牌。巴中市地处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红色资源富集、红色文化灿烂。近年来,巴中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创办大巴山干部学院,采取“阵地+基地+现场”培训模式,传承红军精神,开展党性教育,迅速成长为省内外知名的党性教育基地。广大党员通过上红色党课、听红军故事、唱红色歌曲、访红色遗址,思想受到洗礼,接续奋斗、为民造福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创建脱贫时代品牌。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区,巴中市坚持组织建设向脱贫攻坚聚焦、基层治理为脱贫攻坚聚力,依托巴中村政学院等每年开展一次以上乡村干部全覆盖培训;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等大力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城乡基层治理。探索创新“1+6”党建扶贫模式,推动5个区县脱贫摘帽、699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9.7万名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注入了强劲动能。
擦亮民生实践品牌。巴中市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坚持问题、目标、效果“三个导向”,以城乡基层治理“十大行动”为统揽,统筹推进127项重点任务,不断增强城乡基层治理品牌的辨识度、认可度和影响力。探索实践“社区‘三化四治”“‘1+6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智慧小區建设”等,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乡村道德银行”“党支部+村民说事会”“五建五评五比”等做法探索出了边远山区发展治理新路径。(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