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天问一号”火星车

2020-09-16南山百超旺军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火星车悬架车轮

南山 百超 旺军

主动悬架

火星地形復杂,既有松软的沙地,又有密集分布的石块,设计火星车要最先考虑提高火星车的通过能力。因此,设计师们在主、副摇臂悬架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创新,增加了夹角调整装置和离合器,使火星悬架从被动悬架变为主动悬架。在汽车领域,普通小汽车采用的是被动悬架,但是也有一些高级的越野车应用了主动悬架技术,在遇到复杂地形时可以把整车底盘提高,便于越过障碍。

设计团队联合高校,生产了原理样机进行测试。测试发现主动悬架对越过障碍地形很有好处:在松软沙地环境下最担心的是整车沉陷,主动悬架可以通过尺蠖运动的方式迅速脱困。

使用六轮转向之后,火星车可以蟹行运动,就是说可以实现横着走。由于土壤松软,一般来讲,火星车很难爬上大于20°的坡。但是,蟹行爬坡方式把两道车辙变成六道车辙,后面的车轮压实的是新的土壤表面,而不是前面车轮通过后本构关系已经被破坏的土壤,爬20°的坡变得很轻松。

发射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火星车必须腹部着地,降低身段,原因是落火之前进入舱有严格的包络限制,火星车在到达火星之后才能站直腰身,这个需求也可以通过主动悬架实现。遇到车轮出现问题时,主动悬架还可以把故障车轮抬起,继续前进。在确认主动悬架的优势后,设计师们决心把人类第一辆主动悬架火星车送到火星。

太阳翼构型

在火星表面,太阳光变弱,这样火星车就需要更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最早的设计中,火星车的太阳翼只有左右两只翅膀,考虑尽可能扩大太阳电池片的面积,发射时太阳翼被安排成屋顶结构。可是力学分析表明,发射时太阳翼振动响应很大,太阳翼必须设计得很笨重,才能承受恶劣的力学环境。

为了解决面积不足的问题,设计师们最先想到的方案就是折展。把一侧的太阳翼展开之后进行第二次展开,技术相对成熟。但是,这个方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太阳翼向前展开容易遮挡视线,向后展开容易触地。所谓触地,不是指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正常工作的时候,而是从着陆平台上驶离时。由于担心着陆之后平台倾斜,设计师们保留了火星车前向驶离和后向驶离两种选择,在向后驶离的时候,过长的后展太阳翼容易触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们提了多种方案,但是都有明显的缺点。

蝙蝠翅膀方案

首先提出的是蝙蝠翅膀方案,两侧太阳翼垂直收拢于火星车的侧面,然后经过两次展开,先是从垂直翻转到水平,然后再水平展开。但是这个方案太复杂,可靠性不高。

接着又提出的补救办法就是:收拢在火星车的顶面可以减少翻折,面积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但是,对于这个方案,多层太阳板之间的间隙保持问题不好解决,展开过程可能会把太阳电池片碰碎。

太阳毯方案

太阳毯方案就是把太阳能电池板取消,电池片粘贴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变成柔性太阳翼。这个方案优点很多,最大的优势是重量。但最让人担心的是技术不成熟,收拢、展开后的平面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还期望控制太阳翼对日定向,让阳光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池片,尽可能地多发电,这个方案实现起来困难很大。

后来,设计师们又提出把不利于布片的三角形改为矩形柔性太阳翼。柔性太阳毯收拢状态下压紧在车顶板边缘,当火星车着陆后,压紧释放装置解锁,在折叠撑杆的根部和杆件铰链的作用下,撑杆侧向打开,带动撑杆上太阳毯展开。

四展方案

关键时刻,火星车的总体主任设计师把各种方案的优点集成起来,形成了四展方案。太阳翼上下两层收拢在火星车的顶板上,分两次展开。最上层通过一次性展开装置向侧后方展开,可以解决后展容易触地的问题,展开之后锁定不动。第二层利用机构向两侧左右展开,可以根据太阳的方向调节这两个太阳翼的角度,对日定向。收拢状态可以简单可靠压紧在车体上;展开后的状态可以获得足够大的太阳能电池片布片面积。

这个方案得到一致认可。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片是深蓝色的,展开后太阳翼像是蝴蝶的4片翅膀;两根天线向前展开,就像是蝴蝶的触角;车体前方的两台圆柱形设备,模拟的是蝴蝶的复眼,不过六足被6个车轮代替了。

就这样,火星车的最终造型确定了!在设计火星车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开展了多轮头脑风暴,借鉴各种设计思路的有益之处,不但要设计一辆能够在火星表面正常工作的、功能强大的火星车,而且要设计出一辆代表中国航天人设计水平的漂亮的火星车。

“天问一号”将带着火星车在明年春节左右到达火星,让我们一起期待它们的精彩亮相吧!

(本文摘编自“国际太空”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火星车悬架车轮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微视点
汽车被动悬架的建模与仿真
车轮圆不圆
基于Simulink的1/4车辆悬架建模及仿真
位置
装车轮
某型军用车辆悬架参数匹配
修车
给车辆底盘悬架“揭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