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因果关系”辩证法让思政课更有效
2020-09-16季文豪
季文豪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多元传播时代的来临,在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理性、科学、客观、全面的思维品质,学校思政课教师不但责任重大,而且更要学习运用和正确把握好“因果关系”辩证法。
“因果关系”辩证法,让思政教育由“繁”就“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多因多果的复合因果联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对学生中反映出来的现实思想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学生思想问题的共性,也要了解学生思想问题的个性。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思想分门别类做工作。思政课教师要全面分析研判学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一把尺子横竖量”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倾向。
“因果关系”辩证法,让思政教育从“暗”转“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表明,当前学生思想问题的产生、变化和演变,不是空穴来风和无中生有的,而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只有充分客观研究外界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变化的根本原因,才能科学有效地预见学生思想行为的目的性。
“因果关系”辩证法,让思政教育去“粗”存“精”。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性表明,它虽然既不能任意地被人们所“创造”,又不能随意地被人们所“改造”,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知和掌握的,思政課教师只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就能从“粗放”走向“精准”,就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因果关系”辩证法,让思政教育推“陈”出“新”。思政课教师要在总结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机制的创新,才能有效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尤其是在当前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多元传播时代,思政课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这一优势,用先进文化和思想占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用强大的正能量引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