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WIPO 系列报告看中国加强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发展态势*

2020-09-16李姝影朱月仙张志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集群知识产权发展

李姝影 张 娴 刘 婷 朱月仙 张志强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成都61004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来临,世界已经进入以创新为主题和主导的发展新时代[1]。 全球的创新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创新活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转型,谋取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动权[2]。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将知识产权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3]: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是国际贸易的“标配”,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保障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驱动力[4]。

纵观全球创新版图在过去几十年的演变情况,创新活动合作日趋紧密,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不断为全球创新发展赋能。2019 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相继发布《2019 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5]、《2019 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2019)[6]、《2019 年世界知识产权 报 告》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2019)[7]。 多项数据表明,中国知识产权活动日益活跃,在全球创新格局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018 年,中国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46.4%、96.6%、51.4%、54%、28.5%;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6 年的第25位升至2019 年的第14 位。

纵观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几十年,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立足国家战略高度,逐步推进知识产权政策管理深度,充分适应了改革开放与国家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促进技术创新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2008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首次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此后每年持续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确保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地执行,促进中国产业发展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2012 年,发布《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正式启航。 2013 年,提出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面向产业集聚区、行业和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有效运用专利制度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2014 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入推进的标志性文件,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于2015 年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 年又接连出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统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8],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 2018 年,强调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2019 年,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带动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搭建国际创新合作桥梁。

“十三五”以来,我国在主要创新水平指标上已与创新型国家接近或相当,但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创新活动不充分、创新引领尚未全面实现等问题仍较突出[9]。 创新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全面开放的新时代,开启了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亟需从国际视角深度对标与观察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与技术创新进程。 WIPO 发布的系列报告是国际公认的数据连续、比较科学、全面综合的创新评价来源,对各国的创新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目前,学界大多数相关研究是基于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报告透视和评价国家创新能力[10-12],鲜少基于WIPO 系列报告对知识产权和创新发展开展全面、综合、长时序的数据分析。 本文基于对WIPO 近年来报告中知识产权和创新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进一步解读国际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特点,对比透视中国与世界科技强国在知识产权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差距,揭示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快速进步,同时,剖析现存不足与短板,提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性建议。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框架

本文从国际技术创新发展态势、对标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发展与技术创新态势两个角度展开数据分析,在揭示国际技术创新新趋势的基础上,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五大科技强国为对标对象,看中国与世界科技强国在知识产权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与差距。 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WIPO 系列报告分析框架、相关指标及数据来源Tab.1 Analysis Framework,Indicators and Data Source of WIPO Reports Series

首先,国际技术创新发展态势分析,主要从全球创新投入、全球创新活动、全球创新热点区域和全球创新合作四个维度,基于《2019 年全球创新指数》和《2019 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中的相关指标和结论进行趋势解读。

其次,对标世界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发展与技术创新态势分析,主要从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两个维度,统计选取2000—2018 年WIPO 系列报告中衡量国家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标分析。 其中:《全球创新指数》(2011—2019)和《世界知识产权报告》(2019)报告下载自WIPO 官方网站[13],《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历年数据检索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中心(WIPO IP Statistics Data Center),而人口、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和支出等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2 从WIPO 报告看国际技术创新发展新趋势

2.1 全球创新投入逐年递增,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对科技创新的平均投资都在增长。 如图1 所示,全球研发支出的增速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速,1996 至2016年间增长了一倍以上。 2017 年,全球政府的研发支出增长约5%,企业的研发支出增长6.7%,是自2011 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对于知识产权的利用更是在2017 年和2018 年相继创下历史新高。 但是另一方面,公共研发支出的增长正在放缓。 一些推动技术前沿的高收入经济体投入研发的公共资金不断减少,很可能影响到关键基础研发和未来技术创新。 同时,美国挑起的与各国间的贸易战使经济不确定性居高不下,生产力增长率创下历史新低。 此外,影响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流动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创新网络和创新扩散带来了风险。

图1 全球研发支出增长率(2000—2018 年)[14]Fig.1 Global R&D Expenditure Growth Rate(2000 -2018)[14]

2.2 全球创新格局正在转变,一些中等收入经济体技术崛起

随着科技全球化发展,科学创新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知识创造中,中等收入经济体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正在提升。 图2所示,2000 年之前,日本、美国和西欧经济体曾占全球专利活动的90%,占全球科学出版活动的70%以上。 随着中国、印度、以色列、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创新活动的增长,在2015—2017 年间日、美、西欧经济体的上述占比分别降至全球的70%和50%。 中国和韩国在知识生产和创新领域的份额不断上升:2015—2017 年,中国和韩国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20% 以上,而在1990—1999年该占比曾不足3%。

2.3 创新日益本土化,高度集中在少数热点地区

图2 全球主要经济体专利和论文数量全球占比(1970—2017 年)[15]Fig.2 The Global Share of Patenting and Publication by Top Economies Worldwide(1970 -2017)[15]

全球创新的地理分布或者说主要科技活动聚集地表现出明显特征:一是论文或专利活动密度最高的创新热点地区形成区域创新集群(大城市创新热点地区);二是发明人和作者密度较高、但尚不足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小众集群。 研究表明,各个国家的发明和科学活动始终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型、国际性和繁荣的城市/地区。 表2 所示,2011 至2015 年,美国在纽约、旧金山和波士顿等地的专利申请量约占美国专利申请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期,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专利申请量在中国的占比从36%上升到52%。 其次,大城市是聚集创新生态系统的温床。 2015 至2017年间,主要位于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30 个大城市热点占据了专利总量的69%和科学活动的48%。 居前十位的大城市热点地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法兰克福、东京、波士顿、上海、伦敦、北京、班加罗尔和巴黎)的发明人国际合作数量占全球国际合作发明总量的26%。 由热点地区和小众集群之外的发明人或研究人员产出的发明和论文在全球的占比不到19%,仍有160多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很少,也没有形成热点地区或集群。

2.4 创新合作日趋紧密,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图3 显示,由团队协作完成的论文和专利越来越多。 2000 年初,全球论文中有64%、全球专利中有54%分别由科学家、发明人以团队协作形式完成;2010 年下半年,该比例分别增至88%和68%。 其次,合作更加国际化。 两名或两名以上跨国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科学合作的占比由1998年的15%增至2017 年的26%;国际合作发明占比持续攀升至2009 年的11%,但在此后略有下降,部分原因是某些国家的国内合作迅速增长。创新热点地区和创新集群内部发明人、科学家的国际合作要多于外部,特别是过去20 年来,热点地区内科学家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是热点地区外科学家国际合作论文的三倍多。 第三,大多数国际合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主要国家。 位于美国的热点地区的全球合作最为紧密,显著高出其他城市/地区。 2011 至2015 年间,美国和西欧分别占所有国际发明和科学合作的68%和62%,这些国家的发明人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较多;而来自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的新参与者,大多仍选择与美国和西欧合作,而非彼此之间合作。 国际性的专利合作仍主要发生在高收入经济体的公司和发明人之间。

3 从WIPO 报告看中国与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发展与技术创新差距

3.1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与技术创新进步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保护知识无形资产、激励创新的法律制度。 近30 多年来,中国已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及与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优势互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保护制度安排。 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正在形成良性互动,为全球创新版图做出了突出贡献。

表2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创新热点城市Top3 专利和论文占比(1991—2015 年)[15]Tab.2 The Share of Patenting and Publication by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 among Top 3 Global Innovation Hotspots (GIHs) Concentration (1991-2015)[15]

图3 发明人团队全球专利占比和科研团队全球论文占比(1970—2017 年)[15]Fig.3 The Share of Inventor and Scientist Team by Team Size(1970-2017)[15]

1)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显著提升,专利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近20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显著攀升,分别于2012、2015 年跃居全球第一。 如图4 和图5 所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由2000 年的2.0%增长到2018 年的42.9%,年均增长率高达18.9%;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全球占比同样呈增长状态,年均增长率达20.1%。 五大科技强国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图4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专利申请全球占比趋势(2000—2018 年)Fig.4 The Global Patent Applications Share of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0-2018)

图5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专利授权全球占比趋势(2000—2018 年)Fig.5 The Global Patent Grants Share of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0-2018)

图6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每千亿美元GDP专利申请量(2000—2018 年)Fig.6 Patent Applications of China, US, 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 per 100 Million USD GDP(2000-2018)

其次,中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如图6 所示,中国每千亿美元GDP 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由2000 年的544 件(第28 位)增长到2018年的6183 件(仅次于韩国位居全球第2)。 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支出(图7)自2013 年起仅次于美国位居第2,2018 年达到358 亿美元,表明中国在产业发展中日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新技术应用和高附加产品开发。 中国非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自2004 年起仅次于美国位居第2(图8),充分表明中国授权的知识产权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日益国际化。

我国在多个创新领域专利竞争力优势凸显。如图9 所示,2018 年,全球专利授权数量TOP10领域中,中美优势显著。 中国在电视/电气装置/电能、测量、运输、土木工程、其他特殊机械领域超过美国,在半导体、医学技术、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领域位居第2,具有较大潜力。

图7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知识产权使用支出对比(2000—2018 年)Fig.7 Charges for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0-2018)

2)我国创新能力世界领先指标不断增多,创新指数整体排名迅速提升

图8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非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对比(2000—2018 年)Fig.8 Non-resident Patent Application in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0-2018)

图9 全球专利授权Top10 领域中、美、英、法、德、日六国分布(2018 年)Fig.9 Patent Grants by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 in Top 10 Technology Fields(2018)

近10 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居首位的指标数量持续上升,2019 年仅次于美国达到12 项(图10)。 中国创新能力持续快速跃升(图11),从2010 年的第43 位提升至2019 年的第14 位,并于2016 年开始跻身世界前25 位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行列,成为中等收入国家首次加入了高度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历史标志性事件。 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中,我国已连续七年在创新质量上居首,并在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商标申请量以及高科技和创意产品出口方面名列前茅。 单项创新指标变化的指标意义或许不大,但多项创新指标的集体跃升,可以客观反映中国创新能力的全面进步。

图10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全球创新指数居首的指标数量对比(2009—2019 年)Fig.10 Metrics Counts of Top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Ranks in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9-2019)

图11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变化(2009—2019 年)Fig.11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Ranking in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9-2019)

3)我国区域创新集群建设成效显著,进入全球区域创新百强集群数量仅次于美国

我国进入全球区域创新集群百强的集群数量增幅显著(图12),由2017 年的7 个增加至2019 年的19 个,创新集群效应提升显著。 2018至2019 年,中国区域创新集群百强排名变化显示(表3),深圳-香港、北京、上海创新集群绩效卓越,位列全球区域创新集群前20 位;绝大多数进入百强的区域创新集群的位次都有所提升,广州、杭州、苏州、济南四个创新集群2019 年位次均比2018 年提升10 位以上;青岛、重庆于2019 年新入榜全球百强。 区域创新集群数量的增加和位次提升,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区域的持续扩散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图12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区域创新集群百强数量对比(2017—2019 年)Fig.12 The Number of Top 100 Innovation Clusters in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17-2019)

3.2 中国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不足与短板

1)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供给仍不足

对比中国与五大科技强国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长时序评价表现(图13 ~15),发现我国在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5 件)、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国内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4.5%)、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56亿美元)等表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方面明显滞后。对比中国与五大科技强国的GII 报告知识产权创造相关指标2019 年评价表现(图16),发现我国在知识创造(本国人PCT 专利申请)、知识传播(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占比)、创新关联(多

局同族专利)、研发(研发总支出在GDP 占比)、知识型工人(企业研发支出总量在GDP 中的占比)等指标得分相对较低,领先的创新企业比较少、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较低,产业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不利于持续创新和全球市场竞争。

表3 中国区域创新集群百强排名变化(2018—2019 年)1)Tab.3 Rankings Changes of China within Top 100 Innovation Clusters Worldwide ( 2018-2019)1)

图13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08—2018 年)Fig.13 Patents Counts in Force per Million Population of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8-2018)

图14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国内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2000—2018 年)Fig.14 Patent Application Abroad to Resident Ratio of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2000-2018)

图15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情况(2000—2018 年)Fig.15 Charges for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Receipts (BoP,current USMYM)(2000-2018)

图16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GII 报告知识产权创造相关指标得分情况(2019 年)Fig.16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eation Related Indicators Score of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 in GII (2019)

2)促进创新高效转化的政策制度环境有待优化

《2019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创新不再局限于研发和科学论文,已经扩展到社会、商业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16]。 鉴于创新产出及其影响的测度存在难度,GII 报告将评估重点放在支撑创新发展的要素投入方面。 对比GII 创新投入指数评价表现(图17),中国的位次(26 位)与得分(56.88)远远落后于五大科技强国(美国第3位70.85 分、英国第 6 位 68.22 分、德国第 12 位

图17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GII 报告创新投入指数得分和排名情况(2019 年)Fig.17 Innovation Input Sub-index Score and Ranking of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 in GII (2019)

65.28 分、日本第 14 位 65.03 分、法国第 16 位63.05 分),尤其在政策制度环境方面(图18)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第60 位64.1 分;日本第10 位89.9 分、美国第 11 位 89.7 分、英国第 14 位 87.1分、德国第 16 位 86.4 分、法国第 19 位 83.2 分)。五大科技强国普遍在加强和保护企业创新、鼓励大学技术转移、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大量政策研究、提出战略举措,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完善促进创新高效转化的政策制度环境。

图18 中、美、英、法、德、日六国GII 报告创新投入指数一级指标得分情况(2019 年)Fig.18 First Categories Score of Innovation Input Sub-index of China,US,UK,France,Germany and Japan in GII (2019)

图19 中、美两国GII 报告创新指数二级指标得分情况(2019 年)Fig.19 Secondary Indicators Score of Innovation Sub-index between China and US in GII (2019)

3)创新要素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和全面发展

综观中美贸易与科技战,知识产权是反映中美之间利益冲突的核心问题,美国通过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全球治理,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经济遏制相结合,限制我国高科技产业平等发展的权利、扩大科技鸿沟,以减缓中国创新发展的进程。 对比研究中美两国GII 国家创新能力在二级指标得分表现(图19),不难发现美国在商业、市场、研发、创新集群、企业、金融、文化等各个维度全面高质量发展,相比之下,中国的相关维度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且短板显著:监管环境(第100 位)、商业环境(第 48 位)、高等教育(第94 位)、研发(第17 位)、信息通信技术(第46位)、信贷(第43位)、投资(第64位)、创新关联(第58 位)和网络创意(第79 位)。

结合2019 年1 月16 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等相关条款[17](表4),综合分析发现,中美博弈的核心和关键点在于知识产权、技术转让与市场准入,涉及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监管执法、司法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开放、金融服务和贸易进出口等多个方面。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核心技术、原始创新的保护将是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的发展要义和关键,而促进知识产权制度与产业、技术、贸易、金融等创新要素之间的衔接与互动将是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的首要抓手。

表4 中、美两国经贸协议知识产权与创新相关条款分析[17]Tab.4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novation Related Provisions in China and US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17]

4)应对风险挑战的国际合作不足,区域创新明显失衡

《2019 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显示,创新活动合作日趋紧密,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创新发展还存在一些风险:(1)全球创新挑战日益增多,高收入经济体吸引大量国际创新合作,掌控着大多数国际创新纽带,而科技合作相关数据显示(图20),我国应对风险与挑战的国际合作不足,国际科技合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对外创新合作和人才交流受限。 2019 年11 月19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发布《对美国研究界的威胁:中国的人才招聘计划(Threats to the U.S.Research Enterprise:China's Talent Recruitment Plans)》报告[18],强调中国“千人计划”对美国造成巨大威胁,建议美国联邦机构制定全面战略和措施打击非法转移美国智力资本,这意味着美国对华创新合作与人才交流将实施更严格的限制。 (2)区域创新显著失衡,中国西部地区创新集群缺乏,西部地区仅3 个城市(西安、成都、重庆)入选中国区域创新集群百强,占全国入选区域创新集群总量的16%,使国家内部的地区收入、创新活动、高技能就业以及工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加剧。

图20 全球主要经济体国际合作发明和合著者占比(2000—2017 年)[19]Fig.20 The Percent of International Co-inventorship and Co-publication by Top Economics (2000-2017)[19]

4 结论与展望

WIPO 系列研究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在世界创新版图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为全球发展带来新动能,但仍有若干指标指向我国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不足与短板: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供给仍不足;促进创新高效转化的政策制度环境有待优化;创新要素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和全面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国际合作不足,区域创新明显失衡。

纵观全球过去几十年创新格局的发展变化,开放的知识流动和创新合作对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家层面追求创新、延续经济增长势头应保持开放与合作。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活动、协调创新资源配置、占据价值链高端的重要制度和工具,将是我国借势破局、迈向全球一流创新国家行列的关键。 由此,本文针对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驱动提出如下方向性建议与展望。

1)营造促进创新高效转化的政策制度环境,激励高质量、原创性知识产权创造供给。

不断完善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综合政策体系,以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促进科技界和产业界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扩散应用。 支持创造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产业关键核心知识产权,培育支撑区域、企业、产业和国家创新发展的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研究保护和利用新时代知识产权的方针、政策以及措施,合理平衡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积极推进面向开放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扩大和推进运用知识产权创造的循环,为多种转移转化方式提供政策保障。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营商环境和贸易环境,吸纳全球高质量创新投入要素和科技资源流入国内,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贸易的技术溢出和扩散效应,促进创新成果的国际化转移、扩散与运用,抢占更多的国际创新资源和技术制高点。

2)提高知识产权全球化治理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与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

尊重科学和市场规律,明确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治理在创新活动中的权利边界和职能重点。 推动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产业、教育、金融等方面形成全面高质量发展与良性互动,逐步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提升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能力,积极参与、主导和推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和变革,构建互惠共赢的知识产权话语权体系。

3)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智库支撑作用,重视和强化知识产权与区域创新政策的战略研究。

深入分析世界科技强国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政策研究与实践的经验与启示,力争增强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对国际合作与创新网络中的掌控权与话语权;深入研究世界科技强国的规划发展、创新路径和风险规避经验等,针对贸易摩擦与涉外知识产权问题做好分析预判。 另外,区域创新政策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重视和加大研究力度,有效供给区域创新政策,以在我国西部培育几个创新集群(如,成渝创新集群等),以有效应对国家内部日益加剧的地区差异和创新区域失衡问题,确保创新驱动的增长惠及整个国家发展。

猜你喜欢

集群知识产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