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9-16孙同欣张俊湘
王 婵,孙同欣,张俊湘
(1.天津市天津医院外科,天津 300000;2.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天津 300000;3.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天津 300000)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变发展逐渐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健康及正常生活[1-2]。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常用术式,通过将癌灶及可能浸润的胃部分或全部切除,以控制癌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期限,部分早期患者甚至达到治愈[3]。目前,评估癌症治疗效果不仅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生存质量也是评价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术后护理也因此在癌症患者术后康复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4]。本研究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旨在为探讨其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女15例,男28例;年龄47~73岁,平均(57.75±4.34)岁;癌变部位为胃窦24例,胃大弯12例,胃小弯7例;行远端胃切除术25例,近端胃切除术18例。对照组女16例,男27例;年龄46~72岁,平均(57.70±4.29)岁;癌变部位为胃窦23例,胃大弯14例,胃小弯6例;行远端胃切除术26例,近端胃切除术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诊断标准[5];②对胃癌根治术耐受;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癌症远期转移者;②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③合并脏腑器官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者;④存在智力、精神、语言、听力障碍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心理护理、导管管理、并发症预防护理、饮食护理等。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①提出问题:术前全面、详细掌握患者心理情绪、认知情况及护理需求,做好手术情况监测评估,提出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问题并量化评估影响程度。②沟通并制定计划:待患者术后清醒后通过健康手册、活动挂图、视频播放等方式详细讲解影响患者恢复的问题,并与患者共同制定术后护理计划,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临床护理的实施。③实施护理:心理护理:通过引导式提问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诱导患者适当抒发,同时播放轻松、积极的音乐舒缓患者情绪;镇痛护理:若患者疼痛不耐受则药物镇痛,并按摩患者四肢及足部改善血运缓解疼痛;早期胃肠干预:术后6 h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湿润,10 h饮水10 ml之后每隔2小时饮用1次,每次饮水量为20~30 ml,术后24 h给予经口进食流质无渣食物,控制初次进食量,若耐受良好则逐渐增加,肛门排气后转为半流质饮食,根据患者生理状况调整膳食结构,并增加抗癌食物的摄入比重;早期康复运动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辅助患者进行被动下肢活动,并在活动时进行相关健康宣教,提高患者配合度,患者情况稳定后在指导进行四肢自主活动及局部按摩,保持2 h翻身1次,术后48 h进行床边活动,之后根据患者饮食恢复及创口恢复情况增加运动量。
1.4评价标准: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时间越短则康复效果越好。②持续术后3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6]从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量化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计36个条目,最高评分100分,评分高表示生活质量好。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胃癌的预后与病理分期、部位及治疗措施有关,胃癌发生后越早接受手术治疗则预后越好。但胃作为消化系统器官,在维持人体生存及机体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胃部癌变和手术治疗均会对胃组织结构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术后机体损耗较大,护理需求较高[7]。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是一种计划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实施护理前针对影响患者康复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8-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李莹临床研究[10]结果显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缩短胃癌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结果与本研究相似,进一步证明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胃癌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术前全面、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及手术情况,发现可能影响患者康复的问题,并将相关问题与患者分享,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且让患者参与临床护理计划的制定,从而增加患者对胃癌术后康复及护理相关认知,充分获得患者支持、理解,促使护理干预工作顺利实施。同时,本研究还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的实施,可提高患者配合度及护理的可行性,促使临床护理更能够满足患者术后康复的多元需求。本研究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及术后恢复需求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镇痛护理、早期胃肠管理及运动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及疼痛应激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能够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增强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轻胃癌手术对患者身心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增强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